宏豐
藍帆醫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帆醫療”,002382.SZ)進軍國產心臟瓣膜市場再下一城。公司于8月2日發布公告,擬發行31億元可轉債募資加碼主業。其中,擬以總對價13.9億元收購一家瑞士經導管介入心臟瓣膜企業NVT(New Valve Technology)100%股權并增資。
同時,藍帆醫療還宣布在中國成立一家從事經導管介入心臟瓣膜子公司:“上海藍帆心諾醫療科技有限公司”,開展TAVR(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產品在國內的臨床注冊、生產、銷售以及后續開展包括二尖瓣、三尖瓣在內的介入心臟瓣膜器械的研發。
藍帆醫療公告顯示,NVT是一家專注于心臟瓣膜領域的醫療器械公司,核心產品為TAVR系統AllegraTM,該產品主要治療主動脈瓣狹窄疾病,已于2017年獲得CE注冊,目前已在歐洲地區展開銷售。同類產品在歐洲獲批上市的僅有愛德華、美敦力和波士頓科學及雅培等醫械巨頭,產品技術非常具有領先性。
TAVR可謂開啟了微創治療心臟瓣膜疾病的新時代。主動脈瓣膜狹窄是世界上最常見的心臟瓣膜病,全球范圍內65歲以上年齡段人群中,主動脈瓣膜狹窄患病率達到7%左右。從開始出現重度主動脈瓣膜狹窄癥狀開始,病人的兩年平均存活率為50%,五年平均存活率僅為20%,死亡率較高。該技術作為一種微創瓣膜置換手術,無須開胸,通過血管路徑以介入導管技術,將人工心臟瓣膜輸送至主動脈瓣區打開,從而完成瓣膜置換,恢復瓣膜功能。在TAVR出現之前,很多主動脈瓣膜狹窄患者的選擇是有限的。外科主動脈瓣膜置換術(SAVR)被認為是最好的選擇,但大部分患者的手術風險太高,因不能耐受開胸手術無法得到治療而死亡。
在國外,TAVR發展路徑已獲得成功驗證。TVT CHICAGO會議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度全球實施TAVR大約12.5萬例。并且每年以超過20%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25年全球TAVR將接近29萬例。2018年TAVR產品全球規模達35億美元,預計到2021年其規模將超過50億美元,2024年或將翻倍,達70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2018-2024E)達到12%,高于全球多數醫療器械子行業,處于快速成長期。
此前,美敦力、波科等行業巨頭重金收購心臟瓣膜企業的估值分別高達8.5億美元、4.35億美元。目前尚未拿到CE注冊的TAVR相關公司少數股權融資的估值都在12億-30億元人民幣之間。橫向對比之下,作為目前國際市場上唯一具有CE認證的TAVR可出售標的的NVT公司,其1.4億歐元左右的整體估值顯然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及稀缺性。
2018年10月,備受關注的《TAVR中國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臨床路徑2018》正式發布,國內TAVR的術式發展有了標準化路徑。據統計,國內總計約有280萬重度主動脈瓣膜狹窄患者群體,自2010年首例TAVR手術以來,僅有20余個省市的100多家醫院開展了近2000例TAVR手術。由此可見,TAVR產品在中國有著極其巨大的市場發展空間。
藍帆醫療在完成收購NVT的交易后,將成為繼愛德華生命科學、美敦力、波士頓科學、雅培后,擁有TAVR產品CE認證的全球第五家企業,而受未來歐盟變更CE注冊法規的影響,預計未來2-3年內,很難再有企業尤其是中國企業的TAVR產品進入歐盟市場。在國內TAVR市場,目前僅有啟明醫療、微創心通的微創介入TAVR產品獲得CFDA批準上市。藍帆醫療通過此次收購,獲取成熟的TAVR技術入局國內市場,可以說是一次非常精準前瞻的市場布局。
而藍帆醫療新成立的上海藍帆心諾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將承載NVT領先技術嫁接中國的重任,從研發、生產、銷售多方面與藍帆醫療旗下柏盛國際、吉威醫療發揮協同效應。在生產方面,依托吉威醫療的威海生產基地,藍帆醫療預計未來會將人工成本較高的生產環節轉移至中國,降低成本。在銷售層面,藍帆醫療旗下柏盛國際子公司吉威醫療,在國內心臟支架領域擁有排名前三的實力,有覆蓋全國的銷售網絡。
至此,藍帆醫療從心臟支架、藥物球囊、左心室輔助裝置(人工心臟)又延伸至結構性心臟病治療領域,產業版圖更加豐富完整。內生+外延,藍帆醫療打造醫療器械平臺成果初成,企業具備了嫁接全球領先技術的能力。未來,其經導管心臟瓣膜業務將從這一平臺多維度獲得全面賦能,加速推進經導管介入心臟瓣膜產品在國內的推出,搶占百億中國市場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