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丹
從上周到本周,上證指數多次出現向下跳空缺口,其中在本周二(8月6日)的向下跳空缺口,不僅一舉擊穿了年線,更和今年2月底的向上跳空缺口基本對稱,形成了技術意義上的“島形反轉”(見圖1)。從技術分析的層面出發,這樣的“島形反轉”蘊藏較大的向下調整壓力。這個“島形反轉”上方形成的“孤島”形態,寬度大約是467點(3288-2821點);按照從向下跳空缺口下沿向下翻轉對應的點位,則上證指數將向下打穿前低2440點。

圖1 上證指數的島形反轉
技術分析雖然只是提供了一種可能性,但趨勢的走弱卻提示投資者需要保持適度的警惕。近期全球央行大范圍降息,理論上應該對股市形成利好;但在美聯儲正式公告降息之后,美股卻不漲反跌,出現高臺跳水,反映出降息已經“利好出盡見光死”,甚至會被市場認為是應對經濟衰退的“預防針”。同時,價值投資的代表巴菲特減持美股頭寸,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也大舉拋售自家股票套現近30億美元,都一再向全球投資者提示美股在高位的投資風險。作為全球市值最大的股市,美股的波動不可避免會對A股在內的其他市場產生影響。一旦美股見頂確立,A股也將在一定程度上承受外部因素帶來的調整壓力。
盡管美股風高浪大對外輸出風險,上證指數又出現“島形反轉”的空頭特征,但A股和美股乃至全球多數股市不一樣的是,相對明確的底部階段和增量外資的進入預期。A股的估值優勢不必贅述,而本周MSCI也明確8月份擴大A股納入因子的步驟不變,顯示A股對外開放的進程不會因為市場一時的波動而改變,這對市場是個長期的定心丸。在A股“十年大底”和美股“十年大頂”的對決中,全球的長線資金一定是流向估值更低、更有潛力的市場。因此,技術面上的“島形反轉”雖然擺在眼前,但并非是在A股持續大漲、充斥估值泡沫的階段出現,而是在充分調整之后形成,做空動能也必然大打折扣。
如果將近期走勢和2014年牛市啟動前的波動節奏對比,可以發現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今年以來滬指的上漲和調整,都呈現明顯的“一浪上攻+三浪調整”的探底走勢,出現在市場經過長期調整、估值相對較低的位置。這兩段高度類似的探底階段,此前都有反彈次高點形成的壓力線,以及多個低點形成水平壓力線連手壓制股指反彈。2013年最后一段的殺跌也確實凌厲,但卻是空頭最后的瘋狂,此后經歷最后的筑底階段,籌碼充分交換之后啟動新一輪牛市(見圖2、圖3)。如果比照2013年,目前的下跌也不過是“黎明前的黑暗”,距離天亮的曙光已經越來越近。

圖2 上證指數高度類似的探底階段

圖3 上證指數兩段走勢對比
從短期的角度來看,如果滬指完全復制2013年的探底走勢,那么前低2440點也會和當時的1949點一樣,出現短暫擊穿的現象。但筆者認為,這段歷史不會簡單重現,原因有以下兩點。
一是今年的第一波上漲力度超過2012年底到2013年初的上漲力度,最明顯的佐證是今年的上漲最高3288點已經明顯超過了之前水平壓力線3000點一帶,而2013年僅僅是上摸當時的水平壓力線2400點附近,今年多頭第一波的攻擊力度遠遠強于2013年。
二是目前外資參與的力度也遠強于當時,對低估值的權重股產生更積極的影響,也有利于減緩股指的震蕩。
因此,筆者認為今年的最后探底階段,不會出現2013年那樣的連續大跌破前低的走勢,比較有可能是沿著5日均線縮量震蕩調整,跌幅和跌速都會比2013年要小。但在內外因素的影響下,要很快出現類似年初大漲走勢的可能性也不大。
投資者在這個“黎明前黑暗”的時刻,既要保持長期樂觀的思維,又要防范短期震蕩回落的風險。針對和滬深300等大指數掛鉤的ETF,在連續調整偏離5日均線較遠的時候適當低吸,在臨近5日線的時候高拋兌現盈利,是比較好的操作方式。而在臨近前低的階段,則需要適當加大底倉配置,以免在底部階段交出廉價籌碼,錯失底部布局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