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方紅
近期基本面不確定性因素驟然增多,大盤更是跌破前期平臺,個股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逆勢創歷史新高的股票不少,如中炬高新、海天味業、五糧液、瀘州老窖等;跌跌不休創今年新低甚至歷史新低的股票更多,尤其是超級大盤股中國石油加速下跌,目前股價接近歷史最低價,上市13年,蒸發了7萬多億元,給廣大投資者上了一堂生動的風險教育課。一些投資者看到美聯儲降息、貿易摩擦波瀾再起、人民幣破七、科創板跳水,對后市開始恐慌與悲觀;另一些投資者覺得大跌可能是“黃金坑”、低估值超跌送來的是機會,后面還有MSCI提升A股納入因子帶來的增量資金支持,對后市依然積極樂觀。
客觀地看,當前股市操作應該是謹慎為上。首先,大盤這段時間總的趨勢是下跌為主,弱勢震蕩,成交低迷,操作環境和交易氛圍都不佳,個股題材概念持續性也不強,閃崩個股時隱時現,最好的策略是多看少動,管住自己手,不去接刀子,少去博反彈。
其次,宏觀基本面復雜偏緊的局面短期很難根本性改善,上市公司日子特別好過的并不會太多,很多企業都在準備過緊日子,熬過去了才是一馬平川。從這個角度看,大的普漲行情不要去期待。
再次,對貿易摩擦的影響也不要過于驚慌,經過去年以來中美貿易摩擦好消息壞消息的多次洗禮,企業與投資者的適應能力應該都在增強,貿易摩擦對資本市場的負面效應也會邊際效應遞減。投資者不要去賭貿易摩擦政策可能帶來的變化,而要學習國家有“談,敞開大門;打,奉陪到底”的耐心。
最后,科創板不會長期獨立特行,第一批科創板行情非常驚艷,成為大盤弱勢格局中的一抹亮色,但周二尾市的突然跳水告訴大家,隨著科創板第二批、第三批等后續隊伍的不斷擴容,棄舊炒新的結果最終依然是價值回歸,參與的投資者一定要高度警惕!
從長遠來看,對場外資金而言,股市下跌確實帶來的是機會,跌得越狠機會越大,由于誰也無法準確判斷底在何處,更無法事先準確買到個股的最低價,大多數時候我們能做的就是在行情的底部區域,慢慢布局價值低估、下一輪行情可能爆發的板塊。如果從反彈的角度去尋找,首選的肯定是跌得深的低價股板塊,但今年年初該板塊已經風光了一把,行情還會不會濤聲依舊,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估計很難說,現在不少股票價格低是業績不佳、問題較多、不確定性高,弄不好殺進去會雞飛蛋打;如果從安全角度去跟蹤,大消費板塊可能又是很多人的最愛,但問題在于,優質的大消費板塊股價不便宜,貴州茅臺、五糧液、海天味業之類都在歷史高位,現在買進去既害怕補跌又害怕暴雷,因此安全系數與性價比也存在問題。怎么辦?從近期資金流向與板塊異動來觀察,科技板塊與周期板塊蠢蠢欲動,我們不妨在這兩個板塊上花點心思與精力,選擇其中高增長低估值的品種埋伏起來,等待下一波行情機會。
埋伏科技板塊理由最簡單:第一是科創板給了我們強烈的賺錢示范,很多投資者都在憧憬未來一大批股王就會產生其中。第二是歷史上每一輪行情科技板塊最終都有不俗表現,大多跑贏大盤。第三是我國經濟發展轉型,創新驅動成為第一動力,科技股必將迎來自己的春天。第四是中美貿易摩擦,中興、華為技術受制于人再次告訴國人,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就是用市場也換不來,必須依靠自主創新才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這樣與之相關的科技板塊肯定會成為資本追逐的對象。此外,經過幾輪大跌,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中不少科技股已經跌到了價值投資區間,有些已經不隨大盤下跌早已出現異動了,如烽火通信、南華儀器、生益科技、智動力等等。
關注周期板塊有些博弈的味道:一是因為宏觀經濟形勢不佳,美聯儲降息使人難免不去聯想寬松刺激經濟的政策,萬一成為現實就是周期股的春天。二是周期板塊這幾年產品售價與企業股價跌幅巨大,很多個股價格都處在歷史低位,很多企業的產品價格也在歷史低位,一旦市場轉好、價格回升,股價必定會走出反轉行情。三是化工、有色金屬、建材等行業個股今年曾出現過脈沖行情,不排除先知先覺資金在提前布局。四是稀土、鈷等有色金屬企業受外部環境變化影響已經出現了異動,一旦時機成熟順勢拉抬股價也屬自然。
在資金分配上,個人覺得應該是科技板塊、周期板塊、其他板塊按四二四的比重進行配置,而且需要根據市場情況分批建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