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翻轉課堂教學在中國教育課程改革中方興未艾。禮儀闡述了中職英語教學的現狀和困境,構建混合學習教學模式和教學實施方案,教學實踐了該模式并對實施結果進行調查、總結、分析,探索信息化教學模式的優勢對中職禮儀教學效果的提升,為禮儀教學提供幫助和借鑒。
關鍵詞:中職禮儀教學;翻轉課堂教學;微課;信息化
一、翻轉概述
“翻轉課堂”是教育信息化所帶來的職業教育領域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是隨著教育信息化發展帶來的教學改革,是基于認知行為主義的觀點來充分提高學習的質量和效果的一種手段。讓學生在課前通過微課等進行自主學習,隨后在課堂上通過提出疑問、解決問題、交流探討等活動來完成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掌握,是—種“先學后教”模式。翻轉課堂將教師的授課與學生的自主學習、個人學習與團隊合作相結合,提升教學效果,是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教學改革深度融合的體現。微課是翻轉課堂教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教學內容和多種教學媒體資源進行整合。微課的優勢是將教學內容有重點、有選擇性地制作成視頻形式,通過反復觀看與學習,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學習,化解教學困境,達成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中職禮儀課程教學教學現狀
當前中職禮儀課程普遍不受到重視,教學效果不理想,中職禮儀教學目標及實際教學效果之間“兩張皮”的現象在中職院校普遍存在。大多數教師依然是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教學方法單一,采用“PPT+講授”的傳統方式,教學內容、形式大多數受局限,內容陳舊,拓展知識和與時俱進的內容少之又少,對于社會禮儀的時事關注度少,案例難以貼近學生學習和生活。而且傳統的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不利于中職禮儀課程的學習,需要探索新的符合職業教育規律的教學模式來進行有效教學,提高學生職業技能,不再讓禮儀學習成為看起來很美而已的“雞肋”。此外學生思維也局限在“老師怎么教我就怎么學”的被動思維框架中,缺乏學習的主動性與創造性思維,導致師生之間的教法和學法脫節,難以帶來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結合了傳統教學和信息化教學的優勢,兩者取長補短,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場合適當的學習條件下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資源進行不同教學內容的教學,為禮儀教學帶來新的生機和活力,所以將翻轉課堂教學的教學模式運用到中職禮儀教學中是很有必要的。
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中職禮儀教學中的實施
(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建構
中職學生的學習場所主要在課堂,由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并未得到較好的培養和形成,所以主要利用課堂授課時間來進行教學模型的建構及實踐,達到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禮儀職業技能的目的。
該模型分為三個階段:課前階段,包括學情分析、制定學習目標;課中階段,包括課堂教學活動設計與實施;課后階段,包括總結性評價與教學反饋等部分。具體內容如下:
1.課前階段:學情分析、制定學習目標
學情分析,主要包括學生生理心理特征分析、教材分析、學習內容分析等方面,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技能能力、基本素質能力、學習興趣、學習風格等的基礎上,分析學生、教材、學習內容,全面進行教學設計,制定恰當的導學案學案教案,制作微課、收集合適的學習資源和素材,設定教學目標,選擇恰當的教學策略。該階段應考慮到中職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身心特點,課前準備時間不宜超過十五分鐘,避免產生因與原有學習習慣不一致的抵觸心理,影響后續的學習。
2.課中階段:課堂教學活動設計與實施
該階段運用傳統教學方法與網絡教學相結合的方式設計課堂教學活動。通過傳統的教師進行知識講授、學生網上自主學習、小組討論、教師答疑等方式來掌握課程的重難點知識以及解決預習環節遇到的問題。
3.課后階段:課后總結性評價及教學反饋
課后學生進行線上或線下討論,并將討論結果和意見以口頭、書面、即時交流工具、網絡留言或上傳到平臺等多種方式反饋給教師,教師則對評價結果進行匯總,教師通過線上或線下的多種方式公布最后評價結果,并對學生的討論進行意見匯總、統計、反饋,對教學過程進行改進。
綜上所述,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通過對課前、課中、課后的混合設計,將傳統教學與網絡教學相結合,兩者取長補短,優勢互補,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提高學習的效率。
為驗證所建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否能夠達到預期效果,需要通過實際教學來驗證和檢驗。以下是該模式下教學基本環節的設計。
設計適用于中職禮儀教學中語言知識點及文化知識點的研究和解決,訓練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
(二)實施方案設計
1.實施過程
(1)課前準備
學生通過課前對微課和導學案的學習了解教學內容,并通過微信、QQ群進行了預習反饋,為教學實踐的進行做好了鋪墊。
(2)創設情境
教師利用課件創設情境,用網絡課件呈現任務,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遇到這個場合我應該有什么樣的禮儀行為?我的想法對不對?怎么樣做才對?讓學生進行探討,水到渠成地引出教學內容,進入講解環節
(3)內容講解
教師首先給出本次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針對學生對微課中的內容不了解的,教師結合課前學生反饋,針對共性問題給予解答,把關鍵知識點在課件中列出并進行講解,講解完成后給予語言示范。鼓勵學生使用信息化教學資源進行自主學習。
(4)發布任務
講解完畢后,教師發布語言練習任務,讓學生四人一組分組協作,完成禮儀訓練任務。
(5)個別指導
在學生完成任務中,教師負責巡堂指導,隨時對遇到困難的小組和學生進行幫助。對那些學習積極性不足、禮儀知識技能基礎較差的學生給予及時關注和指導。
(6)語言任務展示
要求每個小組就禮儀任務選派代表進行任務完成的展示,并進行自我評價和其他小組評價。待各小組都展示完畢,教師對全班表現進行評價,布置作業,做課堂小結。
(7)課后總結反饋
課后要求學生按照作業要求進行小組面對面交流以及網上討論,由小組長將各自小組交流和討論的意見匯總反饋給教師。教師匯總各組意見,并通過課堂和網絡反饋學生評價,對教學進行反思,提升教學效果。
2.實施效果的統計分析
(1)無論是從學生個人單元測試成績還是學生禮儀展示方面來看,使用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能夠增加學生學習的投入程度,提高獲取、處理、模仿的能力語言技能掌握的能力以及協作學習的能力。
(2)調查問卷的統計結果分析
為獲得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教學實際效果的客觀評價,對該模式實施效果進行后測后的調查問卷,調查對象為這次方案實施的學生,通過問卷來進行結果的統計,問卷發放81份,回收81份,回收率 100%,有效問卷81份,有效率100%。本次調查問卷主要從對翻轉課堂教學教學模式的感興趣程度、翻轉課堂教學教學模式對學生學習的有利情況以及對翻轉課堂教學教學模式的評價與建議等方面來進行調查的,具體統計結果如下:
1)對翻轉課堂教學教學模式的感興趣程度
超過50%的學生喜歡教師在教學中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教學模式,學生對翻轉課堂教學教學模式表示感興趣,可見翻轉課堂教學教學模式受到一定程度的認可和接受。
2) 翻轉課堂教學教學模式對學生學習的有利程度
學生認為混合教學模式對學生學習興趣、學習主動性、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效果和知識拓展等方面是較為有利的。但是在知識的掌握鞏固方面效果有所欠缺,學生認為有利程度一般;認為傳統課堂教學最有利的占28.5%,認為網絡教學最有利于學習的占12%,認為傳統課堂與信息化手段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最有利于學習的占59.5%。學生對課堂與嘻嘻華課堂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認可度較高。
3) 對翻轉課堂教學教學模式的評價與建議
大部分學生認為禮儀課程需要增加更多的信息化教學資源;學生們支持教師課堂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微課課程相結合的占40.5%,支持教師課堂講授為主、學生自主學習微課課程為輔的占 21.4%,支持學生自主學習微課課程為主、教師課堂講授為輔的占21.4%,支持教師只講授重點知識、其他知識由學生自主學習微課課程獲得的占5%,只有少數支持其他模式。
四、研究結論
通過本次試驗研究,歸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中職禮儀教學中具有以下作用及優勢:
1.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和教學活動組織實施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體現了教師學生的雙主體地位,不但可以解決禮儀教學知識點多、課時少、缺乏實際應用等眾多問題,還可以促進學生積極進行網絡自主、有效的學習,提升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水平。
2.有利于增加學生學習機會和能力的掌握
在禮儀教學中,學生的知識基礎、能力不均衡,在傳統的課程教學中,教師很難兼顧所有學生。該模式通過微課學習可以提供眾多的學習資源及任務,不同基礎的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定學習步調學習,同時利用傳統教學教師對學生的指導,讓每個學生都享有學習及深入學習的機會,盡可能實現能力的掌握。
3.有利于個性化學習
該模式不僅有利于學生在課堂上學習,還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因材施教,實現個性化學習的目的。
總而言之,翻轉課堂學習模式融合了傳統教學模式及信息化學習兩者的優勢,并相互補充,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既有利于學生的知識的構建,又有利于學生技能的形成。因此,采用翻轉課堂教學的教學模式,結合多種教學模式的優勢是當前中職禮儀教學中所應采取的主要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1}董奇,翻轉課堂對于職業教育適用性的多視角審視【J】,教育探索.2016 (3): P79-84.
[2] 何克抗,教學系統設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P148-221.
[3] 李克東,趙建華,混合學習的原理和應用模式【J】,電化教育研究.2004 (07): P1-6.
作者簡介:
陸小瓊(1974-),女,籍貫:廣西鹿寨,職稱:高級講師。碩士學位,研究方向:禮儀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