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傳镕 于龍 李善英
中核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北京 1 0 0 0 7 1
核電廠反應堆廠房高程控制點有微型高程基準點、微型加密點及臨時基準點,主要采用精密水準測量及懸掛鋼尺傳遞高程聯合測量,宜布設成閉合水準路線。
核電廠反應堆廠房根據設計規劃在筏板堆芯處設由三個微型高程基準點組成微型網。微型高程基準點從次級網高程基準點引測,須采用精密水準測量方法,其水準路線宜布設成閉合環線、結點網、附和水準路線等形式,觀測次數須至少往返各一次[1]。
微型加密點高程從微型點引測,微型點一般布置在廠房最低層,加密點一般在往上各層,主要用于安裝階段廠房內相關高程測量工作,補充微型點直接施測的不足,加密高程基準點應按照微型點的形式進行布設。加密高程基準點引測應采用精密水準測量方法,其水準路線宜布設成閉合環線,測量次數仍為至少往返各一次。
在各級高程基準點都無法完成高程測量工作時,需進行臨時基準點引測,臨時基準點一般設置在固定的物項上,如設備基礎、墻體等位置。臨時基準點一般只使用一次或較短時間內的多次測量工作,不得長時間多次使用。臨時高程基準點引測一般從鄰近的已知微型加密高程基準點進行,可以采用水準測量,也可以采用三角高程測量。
精密水準測量一般指每千米水準測量高差中數的偶然中誤差不超過1毫米的水準測量。一般指國家二等及以上的水準測量。其精度指標與國家水準測量的相應等級一致[2]。
精密水準儀有DS05、DS1兩個等級,其中DS05、DS1分別對應每千米往返測高差中數偶然中誤差≤0.5mm及≤1mm,均可用于精密水準測量,其構造與普通水準儀相同,有微傾式和自動安平式,兩者的不同之處是有光學測微器進行尺讀數。
水準觀測應在埋石埋設穩定后進行。二等水準測量的技術要求觀測,每千米高差全中誤差2mm,其它主要精度指標應符合表1的規定。

表1 微網高程控制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

表2 水準觀測的主要技術要求
精密水準測量觀測的主要技術要求不應超過表2中所規定的。
核電廠測量技術規范中對精密水準測量的實施作出各種相應規定,目的在于盡可能消除或減弱各種誤差對觀測成果影響。①觀測前30分鐘,應將儀器置于露天陰影處,與外界氣溫趨于一致。②儀器距前、后視水準標尺的距離應盡量相等,其差應小于規定的限值:二等水準測量中,一測站前、后視距差應小于1.0m,前、后視距累積差應小于3.0m。這樣,可以消除或削弱i角誤差和垂直折光等影響。③在兩相鄰測站上,應按奇、偶數測站的觀測程序進行觀測,對于往測奇數測站按“后前前后”、偶數測站按“前后后前”觀測程序在相鄰測站上交替進行。④對氣泡式水準儀,觀測前應測出傾斜螺旋的置平零點,并作標記,隨著氣溫變化,應隨時調整置平零點位置。對于自動安平水準儀的圓水準器,須嚴格置平。⑤在連續各測站上安置水準儀時,應使其中兩腳螺旋與水準路線方向平行,而第三腳螺旋輪換置于路線方向的左側與右側。⑥同一測站上觀測時,不得兩次調焦;轉動儀器傾斜螺旋和測微螺旋,其最后旋轉方向均應為旋進。⑦每一測段的往測與返測,其測站數均應為偶數,由往測轉向返測時,兩水準標尺應互換位置,并應重新整置儀器。⑧每一測段水準測量路線應進行往測和返測,可以消除或減弱性質相同、正負號也相同的誤差影響,如水準標尺垂直位移誤差影響。⑨一個測段的水準測量路線的往測和返測應在不同氣象條件下進行,如分別在上午和下午觀測。⑩使用補償式自動安平水準儀觀測的操作程序與水準器水準儀相同。觀測前對圓水準器應嚴格檢驗與校正,觀測時應嚴格使圓水準器氣泡居中。
現場除臨時高程基準點外,其他微型高程控制點在引測完成后均應進行保護,在基準點四周安裝水準盒或張貼反光條已保證引測的基準不會被破壞,同時也保證基準點的可靠性[3]。
微網高程控制網應定期復測。布網初期宜(1-3)個月復測一次,點位穩定后宜半年復測一次。復測時,不宜再與次級網聯系,應做微網內部相對未知的檢查和調整。每期復測的結果,應與前期成果進行較差分析,同時應對點位的變化趨勢作出判斷。復測工作可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在現場具備條件的情況進行復測工作,對于標高基準產生變化的應及時更新,從而保證現場高程測量工作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