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
臺當局前不久遣返了主張“武統(tǒng)”的大陸旅美學者李毅。如今,臺灣地區(qū)領導人蔡英文又提出禁止宣揚“武統(tǒng)”和“一國兩制”的人士入境臺灣。臺媒感嘆,蔡英文有意營造一個“新冷戰(zhàn)格局”,將對岸的一切大小事都摒于門外。
解放軍軍機再度繞臺后,蔡英文16日下午召開例行“國安首長會議”,全程約50分鐘。據(jù)臺灣《中國時報》17日報道,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在會上報告稱,近來有宣揚“武統(tǒng)”的境外人士來臺,不符合入境目的,顯然有危害“國家安全”、引發(fā)社會不安之虞。蔡英文隨即要求,“來臺人士若涉及宣揚一國兩制、武統(tǒng)等,以至于有影響國家安全、社會安定之虞者,政府應采取相應管制措施,必要時應予拒絕入境”。
17日上午,陳明通受訪時稱歡迎一般正常學術交流與城市交流,但只要來臺宣揚“一國兩制”,涉及安全和社會安定等,就要考慮限制入境,已經(jīng)發(fā)出許可證的也會取消,“所謂的武統(tǒng)倡導團大概不會來了”。對于假城市交流或學術交流之名來臺宣揚“武統(tǒng)”,他稱,這與許可的目的不符,但對于是否會驅逐出境則未響應。聯(lián)合新聞網(wǎng)注意到,當被問及“宣揚臺獨是否也算危害臺灣安全、消滅中華民國”時,陳明通卻避而不答,僅稱“這個政策重點是針對境外人士”。
民進黨當局此舉與日前的“李毅事件”有關。據(jù)《聯(lián)合報》17日報道,曾發(fā)表“武統(tǒng)論”的旅美大陸學者李毅日前受“中國和平統(tǒng)一促進會”邀請來臺演講,因與申請目的不符,遭臺灣“移民署”強制遣返。臺媒稱,過去“兩岸人民關系條例”最常應用的是兩岸人民往來時所產(chǎn)生的權利與義務規(guī)范,包括民事、刑事、擔任公職、商業(yè)或雇用關系等,很少用在政治思想審查上,“李毅遭強制出境,算是近年來罕見的第一槍”。
16日,新黨在臉書預告將于本周六舉行“北京要統(tǒng)臺灣怎辦”活動,會上將以網(wǎng)絡聯(lián)機的方式,邀請李毅隔空講話。新黨主席郁慕明質疑稱,臺灣是言論自由社會,民眾對于兩岸問題提出看法都應該保障,“如果說主張臺灣獨立是必須保障的言論自由,認為可以接受一國兩制就不算言論自由,這豈不是笑話?”
國民黨副發(fā)言人黃心華批評稱,蔡英文不準曾經(jīng)分析“武統(tǒng)論”的學者來臺,卻對于該學者之前到民進黨內進行會談一事裝聾作啞,“這中間的雙重標準,令人無法茍同”。此外,當前鼓吹“臺獨”的民意絕非多數(shù),卻可以上街游行甚至建構所謂“武裝部隊”,反觀主張統(tǒng)一的民眾卻無法享有公平的表達意見的權利,這是倒退,違反了蔡自己在就職演說中的承諾,“國民黨不認同蔡總統(tǒng)為了拉抬自己聲勢而刻意在兩岸間挑起矛盾”。“立委”費鴻泰17日質疑,“臺灣是回到戒嚴時代了嗎?”已表態(tài)投入明年“總統(tǒng)大選”的前“行政院長”張善政還稱,兩岸關系不見好轉,領導人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為”是指要凝聚臺灣共識,強化內部安全,爭取兩岸和平;“有所不為”則指不因為選舉刻意制造矛盾與沖突,長期惡性循環(huán)只會導致兩岸敵對情況加劇。
《旺報》17日稱,蔡英文禁“武統(tǒng)人士”入境,代表民進黨當局從學術交流、軍事等各方面全面炒作升高兩岸對立。聯(lián)合新聞網(wǎng)稱,根據(jù)陸委會的說法,首先得對來臺人士進行思想審查或篩選,“每年來臺成千上萬的大陸人士,是否會在臺灣講出這些話,才會有下一步強制出境,否則如何拒絕入境?今天大陸學者知名度高,可以事先防范拒絕入境,那一般人呢?”二來,是否危害臺灣安全由誰來認定,“這種空泛的規(guī)定,隨便就可以扣個大帽子”。文章向蔡英文“建議”有一招更狠,“還可以‘有事實足認有逃逸或不愿自行出境之虞這條,將他收容45天,再強制出境,這樣效果恐怕比拒絕入境更有效呢”。《聯(lián)合報》17日質問,難道蔡英文不知道大陸官員幾乎無一例外都主張“一國兩制”嗎?若連這個都不準說,豈非要對岸千萬官員皆禁足,從此不能踏上臺灣一步,兩岸還有任何交流或者和解的可能嗎?文章說,蔡英文要用海關筑起“新圍墻”,只是不切實際的妄想,它的落空與失敗是早晚問題,一切都是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