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平 陳惠春
[摘要]全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快捷化、大眾化、透明化,對領導干部形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塑造好領導干部形象要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執政理念,努力按照“三嚴、三實”要求提升領導素質,積極展現親民、親和的領導形象,達到內在素質與外在形象的有機統一。
[關鍵詞]全媒體;執政理念;領導形象;形象塑造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智能手機的普及,由政府主導的傳統主媒體時代進入到主媒體與自媒體及網絡平臺共存并交互融合的全媒體時代。在全媒體時代,信息傳播更加多元化、快捷化、大眾化、透明化,對領導干部形象的塑造提出了新的挑戰。
一、全媒體時代對領導干部形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傳統主媒體時代,作為黨和政府喉舌的報紙、刊物、電視、廣播及所屬網絡平臺等主流媒體掌控著信息發布源和傳播渠道,普通受眾是信息的接收者和接受者,信息傳播是不對稱的單向過程。而在全媒體時代,人人都是媒體人,每個人都可以借助多功能的智能手機及其他數碼設備成為獨立于主媒體之外的自媒體人,隨時隨地采集或捕捉身邊的信息,即時通過微博、微信、QQ、論壇等自媒體網絡平臺發出或傳播自己的聲音,參與到公共事務,甚至左右輿論導向;同時,人人都處在媒體中,街道、路邊、房間甚至床頭隨處都可能裝有攝像頭,人們的每一言每一行都有可能被周圍的手機、攝像頭記錄在案,甚至現場直播。全媒體時代改變了社會群體的話語格局,信息傳播不再是政府和主媒體的專利,普通民眾也擁有話語權,成為自媒體的傳播者;社會輿論不再是同一個聲音,呈現眾音化甚至雜音化,社會生活也更加透明化。
在傳統主媒體時代,領導干部的信息和形象都是經過主流媒體的篩選和濾化,然后統一塑造和傳播。到了全媒體時代,領導形象雖然仍由主媒體把關,但已不被主媒體所控,領導干部的一言一行很容易進入自媒體視線,稍有不當和不慎,就會被捕捉,曝光在網絡世界面前,成為輿論熱議的公共話題,給自己帶來嚴重的政治后果,甚至法律后果。從抽名煙、戴名表到穿金戴銀、貂皮大衣的奢侈與炫耀;從事故現場不經意的微笑到“你是替黨說話還是替老百姓說話”的脫口而出,甚至極為隱私的艷照門,莫不如此。可以說,全媒體時代人人持有的高科技數碼設備和網絡傳播平臺為普通民眾提供了更便捷、更給力的監督,正如王岐山所說:“現在自媒體時代,一人一個麥克風,一人一個攝像機,發動群眾來進行監督”。所以,全媒體時代更需要領導干部謹言慎行,珍惜自我形象,將塑造良好的領導形象作為從政的必修課。
形象是素質的外在表現,所謂“形于外而秀于內”,用孔子的話就是“文質彬彬,然后君子”,只有內在的素質和外在的形象很好地結合才能成為君子。領導形象看似是領導干部言談舉止、衣著打扮的外觀印象,其實也是領導干部的執政理念、品德修養、工作作風、領導能力等內在素質的綜合表現和評價,其中,作為領導素質核心的執政理念是整個領導形象的基石。如果不是執政為民,而是執政為己,再有非凡的領導素質和得體的言談裝扮,其包裝出來的公眾形象遲早會原形畢露。因此,塑造良好的領導形象要基于正確的執政理念,達到內在素質與外在形象的有機統一,是由內而外全方位的塑造。
二、樹立姓“公”不姓“官”的執政理念
長期以來,受根深蒂固的封建官本位觀念的影響,社會輿論和民眾習慣于把領導干部稱之為官員,有些領導干部也以自詡父母官為榮。眾所周知,“官”是與“民”相對的民間稱呼,自以為官就是潛意識地把自己置于民之上的地位。領導干部一定要意識到黨和政府賦予自己的身份是“公務員”,是姓“公”,不是姓“官”。公務員的“公”,既是公仆的“公”,也是公平、公正、公開的“公”,又是公民的“公”,還是公眾人物的“公”,其內涵豐富,意味深長,值得每位領導干部深思。
(一)公務員是人民的公仆。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作為黨和政府中堅力量的領導干部是人民之下的公仆,而不是人民之上的父母官。習近平在視察蘭考時就特別要求領導干部,要學習弘揚焦裕祿“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懷。只有甘做人民的公仆,才會像魯迅所說的那樣“俯首甘為孺子牛”。人民公仆是公務員的本質內涵,體現了共產黨人的本色和國家公權力主體的正確定位。
(二)公務員要公平、公正、公開地為民服務。為人民服務就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黨和政府的權利來自人民,就要服務人民,代表黨和政府的領導干部要秉持公平、公正、公開原則為民謀福利、辦實事,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并接受人民的監督。如果只想到自己是大權在握,就容易高高在上、飄飄然,進而恣意弄權,把公共權力異化為牟取個人私利的工具。
(三)公務員是公民的一員。公務員肩負著黨和人民賦予的公共管理職能,和其他各行各界人士相比,只是社會分工不同,在法律上、人格上都是一律平等的社會公民。領導干部是公民的普通一員而不是特殊公民,決不能把自己置于特權之上,法律之外。
(四)公務員是社會公眾人物。握有公權力的公務員向來都備受媒體和民眾所關注。每一位領導干部即使是普通公務員,要時刻想到自己是一位公眾人物,自己的一言一行隨時都可能被聚焦、被記錄,甚至被放大。要防止因自己的言行不慎成為網絡和輿論的負面新聞人物,從而影響黨和政府的形象。
總之,作為公務員隊伍的優秀群體,領導干部要樹立為公意識,而不是做官意識,要大公無私為民服務,而不要謀一己私利;既要牢記自己是普通公民,決不搞特殊化,也要想到自己還是公眾人物,時刻注意自己的形象。
三、按照“三嚴、三實”提升領導素質
黨中央歷來重視黨員干部的素質教育和黨性黨風建設。鄧小平就多次提出四個現代化建設“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思想。1996年10月,全黨針對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開展了為期三年的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的三講教育,以強化領導干部的政治素養。2004年3月,胡錦濤強調共產黨員要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以提高共產黨員的道德修養。2005年1月,全黨開展了歷時一年半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以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