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景峰
按照市委統一安排,作者有幸參加鄉村振興專題培訓。在培訓中帶著對石門寨鎮農業農村發展的問題、責任,有針對性的進行了學習、研究,力求在學習交流中明確發展思路舉措,做到把“學習成果具體化”。作為一名鄉鎮黨委書記,對農業農村的感受是切身的、是深刻的,通過此次培訓,對鄉村振興有了更多的啟發。
鄉村振興要打好基層組織建設的基礎。近年來,石門寨鎮黨委全面落實從嚴治黨,農村基層組織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在看到成績的同時,部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還存在短板,例如村級班子不強、集體經濟欠賬多,歷史遺留問題多等。因此,石門寨鎮牢固樹立“以黨建促發展,以發展惠民生”的工作理念,不斷深化推進基層黨建發展。充分運用“三會一課”制度、基層黨組織“兩委”干部政治學習制度、每月定期“主題黨日”活動等抓好黨員日常教育管理。通過落實基層黨組織教育黨員、管理黨員、監督黨員和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職責,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同時以石門寨鎮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旅游發展為支撐平臺,“回引”一批如馬赤華等眼界寬、思路活、資源廣、有一定資本的外出務工致富能人,務求建立一支全面人才隊伍帶領全鎮共同發展,帶領農民共同富裕。
鄉村振興關鍵打造生態宜居的環境。石門寨鎮緊緊圍繞中心工作,確立了“優化環境,做好旅游業和農業發展”的主基調,以創建文明城市、雙違整治、造林綠化、河道治理、美麗鄉村建設、公路建設為抓手,堅持環境綜合治理和資源能源保護相結合,堅持綠色發展,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支撐點。堅持經濟發展、優化人居的同時,注重對資源開發和生態保護之間的平衡。不斷強化對鎮域內蟠桃峪一級水源地和柳江盆地保護區的保護,對污染企業的關停,不惜一切守好手中的綠水青山。
鄉村振興要重點發展鄉村特色產業。石門寨鎮立足自身農村產業特點,抓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探索實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首先吸取省級試點房莊村的先期改革經驗,同時選取部分有代表性、村班子團結的村,做為區級試點村進行改革,預計2021年底全部完成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逐步構建一套新型的“歸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從根本上保護和發展農民在農村集體經濟中的合法權益。
產業要改革,更要發展,手中的綠水青山更要變成金山銀山,石門寨鎮立足鎮域生態優勢,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涌現出了楊桂云、董占武、何秀麗等農村致富帶頭人典型和夏都菌業、綠羽烏雞養殖、北峪花椒和“花椒雞”等特色農業產業。依托優勢資源,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道路,把綠色農業變為旅游中的一個成分,實現“農業+旅游”的雙贏。老君頂、傍水崖、天女小鎮、愛琴海鮮花主題公園、下平山公園、下平山驛站等耳熟能詳的旅游項目無一不見證石門寨鎮鄉村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
鄉村振興要厚植文化力量。石門寨歷史悠久,民風淳樸,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注重農村文化的培育。努力在發展中樹立“石門寨精神”,讓農村農民不止“口袋鼓”,也要“腦袋富”。以鎮文化站、各村文化廣場、農村文化大院、農家書屋為陣地,制作公益廣告、組織開展文化體育活動,提高廣大群眾的精神文明素質。通過文明村、星級文明戶等各項評比表彰活動,培育文明新風,營造良好和諧的社會氛圍。同時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帶頭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推動形成良好社會風氣。
(作者系秦皇島市海港區石門寨鎮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