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

其收藏歷史可追溯到1753年建館時期,目前收藏的中國文物多達2.3萬件,長期陳列的約有2000件,大多是珍品、孤品。

本為清宮所藏,乾隆皇帝愛物,1903年流浪英國,當今存世最早的中國絹畫,世上僅存兩幅摹本,除了大英博物館中的唐代摹本,另一幅為宋人臨摹,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產自景德鎮,目前所存最珍貴的青花瓷瓶,也是世界上最值錢的6對花瓶之一。花瓶龍紋上方、瓶頸一側有注明日期的銘文,是目前最早刻有銘文的青花瓷。

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明初以前的曠世大典,比《大英百科全書》還要早300余年,全書共22937卷,11095冊,約3.7億字,今存不到800卷,378冊,散落于世界各處,在世界文化史上享有盛譽。

雙羊尊筒形口,腹為雙羊前軀相背狀,羊角大彎曲,飾龍面紋,腹飾鱗紋,腿飾龍紋,尊口下飾弦紋和龍面饕餮紋,較為罕見。1860年“火燒圓明園”后被掠奪并流失海外。

敦煌藏經洞的4萬多件經書書稿中,大英博物館就藏得1.3萬件,中國現存僅三分之一,或因斯坦因“貢獻”巨大,大英博物館專門將存放中國古畫的藏室以“斯坦因”命名。
僅分館吉美博物館就收藏中國文物數萬件,其中歷代陶瓷器1.2萬件,居海外博物館中國陶瓷收藏之首,盧浮宮還收藏6000多件中國歷代瓷器精品和200多件唐宋繪畫。

清代青銅鎏金,2米高,通體各層鑲嵌綠寶石,塔左右擺放著一對象牙和一對青銅雕龍,因其青銅龍形與故宮處一模一樣,判斷其應是圓明園正大光明殿皇帝寶座前的擺放之物。

中國江西景德鎮燒制,高23厘米,直徑19.3厘米,法國巴黎盧浮宮博物館歷史部藏,現暫存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

清朝琺瑯器,通體填海藍琺瑯為地,掐銅絲作鱗紋,并以寶藍琺瑯點綴,頸部飾以綠鬃,眉毛胡須皆外展鎏金。

1860年英法聯軍劫毀圓明園后,侵華法軍司令孟托邦把圓明園戰利品敬獻給拿破侖三世和歐也妮王后,并興建了楓丹白露宮用于收藏,目前藏品多達3萬余件。
2015年3月1日清晨6點遭竊,15件展品丟失,至今下落未明,其中最珍貴的是景泰藍麒麟和金曼扎。

圓明園收藏金器,黃金制造,鑲有珍珠、綠松石和紅寶石。

《圓明園四十景圖》: 由清代宮廷畫師沈源和唐岱共同繪制的絹本。

原本安放于河北易縣睒子洞中,一共一十八尊,1912年,忽遭持續偷竊哄搶,德國、法國等古董商人聞風而動,如今十八尊散落在3個大洲、5個國家、7個博物館。

乾隆皇帝41歲時坐像,乾隆身旁站立兩位大臣,人物極具神韻,為中國與歐洲繪畫技藝相結合的佳作。

殷商晚期作品,也可追溯到西周初期,傳說象尊出土于湖南長沙,雖然象尊背部頂蓋已失,象鼻也大部分損毀,但卻是目前世上所知動物型尊中最大的一件。
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收藏中國歷代法書最多

由一塊名貴白玉雕刻而成,長近半米,白中透綠,被雕刻成多孔真菌形狀,手柄頂部有“御制”兩個字,下部刻銘文:“敬愿屢豐年,天下咸如意。臣吳敬恭進”。

“照夜白”顧名思義,形容馬匹毛色很白,可照亮黑夜,此馬為唐玄宗李隆基心愛的坐騎。圖左上題“韓干照夜白”六字,系南唐后主李煜題字。

本屬于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壇東西兩側的六塊駿馬青石浮雕石刻,12萬美元出售后東西兩隔,現陳列于博物館中的圓形大廳。
10個中國文物陳列室,藏有213幅中國宋、元時期繪畫真跡。

小臣艅犀尊是清朝道光年間在山東省梁山縣出土,連同它一起出土的還有6件青銅重器,人稱“梁山七器”。可惜,出土不久,多件就流失海外了。

此畫為絹本,縱51.3厘米,橫531厘米,全卷共畫有自漢至隋13位帝王的畫像,其中前6人距閻立本時代較遠,后7人則較近。人物個性不落俗套,封建倫理等級分明。
現今有1000多座公私博物館,幾乎都收藏有中國歷史文物,數量總計數十萬件左右,其中,甲骨片收藏最多,近1.3萬片,占總量近一半。

現藏于日本福岡市博物館,天明四年 ( 1784 ) 由名叫秀治和喜平的二位佃農,在耕作時偶然發現,后捐獻給日本政府,印面正方形,邊長2.3厘米,印臺高約0.9厘米,臺上附蛇形鈕,通體高約2.2厘米,上面刻有“漢委奴國王”字樣。委,隨從之意。

現收藏于日本宮內廳三之丸尚藏館,《喪亂帖》創作于東晉永和年間的行草書書法作品,硬黃響拓,雙鉤廓填,白麻紙墨跡。其筆法精妙,奇宕瀟灑,是王羲之最新體勢的典型作品。

此碗直徑僅有12厘米,但因自然窯變而產生的紋樣,好似在深夜海邊望見了璀璨星空,因此得名“碗中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