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佳
摘要:隨著就業市場的發展和高校的擴招,大學生就業問題隨之而來。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或因生長環境約束導致其綜合素質不高、自卑感強、人際溝通能力差、創新能力低,在就業時屬于弱勢群體。通過搭建創新創業平臺,拓展勤工助學崗位等多渠道、多模式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幫助其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環境中占有一席之地。
關鍵詞: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創新創業;指導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離不開創新。我國推崇創新創業的精神,號召“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既可以擴大就業,增加人民收入又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還能體現自身價值。自主創業的政策能夠改變大學生的就業觀,也可以緩解就業帶來的壓力,更是給了在求職競爭路上處于劣勢的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一個機會和出路。
一、提高對創新創業認識
創新創業是指基于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品牌創新、服務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管理創新、組織創新、市場創新、渠道創新等方面的某一點或幾點創新而進行的創業活動。創新是創新創業的特質,創業是創新創業的目標。在當今就業形勢如此嚴峻的環境下,創新創業是解決就業的新突破口,雙創能力的培養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就業有極大影響。針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雙創培養教育主要是以培育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業技能的大學生為目標,培養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創新意識、精神和創業技能,使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了解創業流程,具備某項或幾項基本創業能力,不斷突破和探索。
首先,我們應該提高對創新創業的認識,了解他們之間的關系。創新是創業的基礎,而創業是創新的載體,創新所帶來的效果需要通過創業實踐來展現。其次,還需要提高自己的創業素養。對于創業市場,有很多的地方還不了解甚至完全不懂,如公司該怎樣去運營,商務活動的謀劃,怎樣去塑造一個好的管理團隊還有資金的來源和分配等一系列問題。所以,在創業前應該要有一個系統化的專業培訓。
二、做好創業前的準備工作
在創業前,應該做好如下準備:第一,應該對市場環境進行充分的調查和研究,只有經過充分了解后才有一個準確的投資方向,減少不必要的損失,成功的概率才會越大。第二,應該充分了解國家的創業政策,尤其是針對大學生創業方面,國家提供了很多優惠政策,只有了解了這些政策,才知道哪些優惠是可以申請的,進而幫助貧困大學生減輕負擔。
三、創新創業的方式方法
(一)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
隨著經濟和科技的發展,教育的模式也在不斷進步,高等教育的質量也在不斷提高,對于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也有了新的要求和定位。在新的教育模式下,應盡可能滿足學生的需求,讓學生有更大的選擇空間,也盡可能提供更多的創業平臺,讓他們盡情發揮自己的才能,體現自己價值。另外,注重社會教育資源的開發利用,對大學生創新創業也很重要,特別是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他們在創業道路上處于弱勢,我們更應給予更多的幫助,讓他們有足夠的信心邁出第一步,這樣創新創業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才能培養出更多創新創業型人才。
(二)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實踐能力
實踐能力是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關鍵因素,沒有一定的實踐能力,哪怕擁有再多的想法也只是紙上談兵。高校可以盡可能多的開展一些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提高自己動腦動手的能力。這樣的平臺能夠讓學生把在大學期間將學到的知識在課外實踐活動中展現出來,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學以致用。
(三)強化創新創業意識
創新創業的實踐能力固然重要,但創新創業意識也同樣重要。創新創業意識是實踐能力的前提和基礎,也是現如今各大高校教學的重點。在提高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能力的同時也應強化創新創業意識,這樣學生能有效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提高自己綜合能力,使他們在知識的運用、創新思維能力等方面能得到全面發展。
(四)強化大學生的團隊意識
正所謂“團結就是力量”,創業不是一個人就能完成,它是一個團體,一個組織。在一個團隊里,最重要的就是團隊精神。團隊合作是未來事業發展的重要基礎,事業能不能成功,能不能發展得更好更快,就要看這個組織有沒有團隊意識。因此,培養大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協作能力十分重要,團隊意識強,協作能力高才能推動事業發展,才能帶來更好的效益。
四、結語
創新創業是一種以識別和發現創意機會為起點,通過創新手段來獲得更多共同的價值。自主創業活動不僅能給我們自己帶來經濟收益,也能給社會帶來效益進而推動社會的發展。高校學生家庭經濟困難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生活,從而影響其今后的成長成才。因此對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不僅為學生資助體系優化建設提出寶貴建議,更好地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還可以有效解決社會普遍關注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就業問題,達到資助育人目的。
參考文獻
[1]杜剛,李亞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高校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時代金融,2015(14).
[2]孫曉梅.試論大學生創業基地的功能及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