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曉燕 潘軍可 許賽
一、研究目的與應用價值、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
網絡集群行為是社會轉型期各種矛盾交織在互聯網空間放大的特殊產物,是信息壟斷導致民眾表達受限的結果。課題將已有的關于網絡集群行為的國內外相關文獻作如下梳理,這些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的議題:
關于網絡集群行為的特征描述:這方面已有的研究主要側重于理論上的梳理和分析,強調網絡集群行為與日常社會生活中的集群行為的區別。
在網絡集群行為的誘因條件的考察方面:學界往往有兩種傾向。一種傾向是側重于對網絡群體心理進行一般性的解析,另一種傾向側重于對網絡集群行為的非理性現象作出解釋。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網絡集群行為“這一概念已經被眾多研究者所使用,但在他們的研究成果中卻很少對這類群體行為的”主體“作清晰界定和劃分,實際上網絡集群行為的”主體“是一個多元化的群體,應該按照利益差異、行為差異、活躍度差異等標準對這個”主體“進行類型劃分和再認識。
(二)研究目的及應用價值
大學生網民作為網民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正處在世界觀、社會觀、人生觀、價值觀、政治觀、道德觀、法制觀等尚未完全定型的時期。部分大學生網民在虛擬社會中迷失自我、盲目跟從、對主流意識形態缺乏認同。一旦出現意見領袖,就會千呼百應,產生網絡集群行為。因此,對大學生網絡集群行為歸因分析及其導控策略進行研究已經顯得刻不容緩,具有很高的現實理論和實際應用價值。
二、研究的基本思路、主要內容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研究擬從大學生網絡集群行為的相關概念為切入點,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的形式對大學生網絡集群行為的產生原因進行系統分析。然后,通過對其社會影響加以分析來推導出導控的必要性,回答為什么要對其進行導控的問題。進而提出合理有效的導控原則和策略,全面解決如何對大學生網絡集群行為進行導控的問題。
(二)研究主要內容
大學生網絡集群行為的成因非常復雜,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單一因素無法導致其生成。
(1)社會環境因素: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導致大學生更加關注自身權益。
(2)網絡技術因素:社會化網絡架構使人們在網絡虛擬社會中生活和進行活動成為可能。
(3)行為主體因素:當代大學生成長于網絡迅速發展的時代:網絡在高校和家庭的迅速普及和網絡技術的不斷進步,為大學生網絡集群行為的產生提供了時代背景。
(二)大學生網絡集群行為導控的策略
(1)大學生網絡集群行為導控的目的和基本原則。對大學生網絡集群行為導控的目的:對大學生網絡集群行為進行導控,是為了提高大學生網民的網絡信息素養、維護高校校園秩序、培育健康的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對大學生網絡集群行為導控的基本原則:課題認為對大學生網絡集群行為進行導控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工作,在導控中要堅持預防在先、趨利避害和齊抓共管的原則。
(2)對大學生網絡集群行為導控的方法。堅持主流網絡媒體的正面導向作用;培養大學生在虛擬世界的自控能力;建立大學生網絡集群事件的應急機制。
三、預期價值
理論應用價值:本研究擬突破國內外對大學生集群行為研究的局限,緊密結合其他學科相關理論進行綜合研究。通過對最新的、最具代表性的案例進行分析闡述,得出既有針對性、又有說服力的研究結論。
現實應用價值:從微觀層面看,可以為高校網絡輿情的引導、高校網絡群體性事件的預防與應對、高校校園網絡文化的打造等提供參考和借鑒。從宏觀層面來看,對促進網絡健康發展、促進虛擬社會人的全面發展、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推動和諧社會建設、維護黨和政府的公信力、維護國家安全與政權穩定等都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
四、研究的重點
本研究力圖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使視野更加開闊并有所新的發現。同時,注重理論聯系實際,通過對最新的、最具代表性的案例進行分析闡述,得出既有針對性、又有說服力的研究結論。
參考文獻
[1]Park,R.E.&Burgess,E.W:IntroductiontotheScienceofSociology,ChicagoⅢ.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21,P.865.
[2]Ligabo,A.,Haraszti,M.&Bertoni,E(2005),‘Internationalmechanismforpromotingfreedomofexpression:JointdeclarationbytheUNSpecialRapporteuronFreedomof OpinionandExpression.
[3]Weckert,J..WhatissobadaboutInternetcontentregulation?EthicsandInformationTechnology,2000.
[4][美]沃納·賽佛林,[美]小詹姆斯·坦卡德,郭振之譯.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華夏出版社,2000年版,第220頁.
[5][法]古斯塔夫·勒龐著,馮克利譯.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年版,第22頁.
[6][美]凱斯·桑斯坦著,黃維民譯.網絡共和國:網絡社會中的民主問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0頁.
[7]劉毅.網絡輿情研究概論[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8]鄭永廷,昝玉林.論網絡群體與人的發展[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12).
[9]陳文舉,夏泉.試論高校輿論引導與和諧校園建設[J].暨南高教研究,2010(2).
[10]郭光華.網絡輿論主體的“群體極化”傾向[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2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