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外軍事行動導致人權災難
新華社3月14日電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4日發表的《2018年美國的人權紀錄》指出,美國推卸國際責任,肆無忌憚地推行“美國優先”的單邊主義政策,不斷上演“退群”戲碼,恃強凌弱,海外軍事行動導致人權災難,成為國際社會普遍譴責的“麻煩制造者”。
伊朗總統:若美國重返伊核協議伊朗將考慮對話
新華社3月7日電? 伊朗總統魯哈尼7日說,若美國重返伊核協議,伊朗將考慮與其對話。據伊朗塔斯尼姆通訊社消息,魯哈尼當天在伊北部城市拉什特發表演講。他說,伊朗過去多次回絕美方尋求的與伊對話,因為伊朗認為目前的時機和條件都不成熟,美國必須重返伊核協議才有展開對話的可能。
新址施工進度慢? 美國向日本“還地”恐延期
新華社消息? 美國先前同意把駐日美軍普天間基地所占土地還給日本,歸還日期定為“2022財政年度或以后”。但知情人士3月13日披露,由于新址施工進度慢于預期,這一美軍基地難以按時搬往新址,美方向日方歸還土地一事恐怕會延遲。
敘利亞、伊朗、伊拉克三國軍方官員會晤
新華社3月18日電? 敘利亞國防部長阿里·阿卜杜拉·阿尤布、伊朗武裝部隊總參謀長穆罕默德·巴蓋里和伊拉克政府軍總參謀長奧斯曼·加尼米18日在敘首都大馬士革舉行會晤,就反恐合作、開放邊界、敘局勢發展等問題進行磋商。阿尤布在會晤后舉行的聯合記者會上表示,敘庫爾德武裝主導的“敘利亞民主軍”面臨兩個選擇,“要么和解,要么被武力奪回其所控制的區域”。阿尤布說,敘利亞政府將完全奪回對敘全境的掌控,“伊德利卜將不會是例外”。加尼米表示,三國在會晤期間就開啟伊拉克和敘利亞之間的過境點問題進行了討論,而在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問題上,伊拉克、敘利亞政府間將保持協調。巴蓋里強調,三國在反恐問題上保持著高度協調,伊朗現階段目標是加強敘政府對敘全境的掌控。他同時表示,開啟敘利亞和伊拉克間的過境點,對從伊朗經伊拉克至敘利亞的貿易、人員往來具有重要意義。
英國宣布“無協議脫歐”關稅和英愛邊界安排
新華社消息 英國政府3月13日宣布,如果英國在無法與歐洲聯盟達成協議的情況下脫離歐盟,將臨時性取消87%的進口關稅,且不會立即恢復“硬邊界”。“硬邊界”指在英國北愛爾蘭地區與歐盟國家愛爾蘭間重新設置實體海關和邊防檢查設施。英國原定3月29日正式“脫歐”,英議會下院定于13日晚些時候表決是否同意“無協議脫歐”。
菲律賓正式退出國際刑事法院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 菲律賓總統發言人3月18日表示,該國已于前一天正式退出國際刑事法院(ICC),這意味著該組織不能再對菲總統杜特爾特的掃毒行動進行調查。對此,ICC方面表示不同意。
全國大停電逐漸恢復 委內瑞拉挺過“黑暗一周”
環球網消息? 委內瑞拉新聞和通信部長羅德里格斯3月13日宣布除了少量變電站遭到破壞外,全國電力已經“百分之百恢復”,全國14日恢復上班。在持續了一周的全國大停電中,缺電、缺水以及持續40攝氏度的高溫幾乎把委內瑞拉帶到崩潰的邊緣。委內瑞拉政府稱停電是美國精心策劃的“電磁和網絡攻擊”的結果,而委反對派領導人瓜伊多和美國官員則稱原因是“委政府多年來對電力系統的管理不善”,并借機煽動民眾推翻馬杜羅政府。對此,馬杜羅13日下令國防部長發出軍事動員令,委軍隊將于16日展開新一輪軍事演習,重點是“保護電力和供水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