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晨
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后,廣大干部群眾倍感振奮、深受鼓舞。報告對今年我國經濟工作進行了重要指引,對如何實現高質量的國內生產增長、新增就業、減少貧困等做出部署,繼續就減費降稅、減少企業壓力、擴大內需等方面推出更多富有實效的舉措,民生方面亮點多多。這些對于我國穩經濟、促改革,以及實現更高水平的經濟發展、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意義重大。圍繞報告精神,本刊記者專訪了中國社科院著名經濟專家、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院長、博士生導師荊林波教授,他就相關話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荊院長對記者說,2019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作的政府工作報告蘊含豐富、厚重的內容,意義十分深遠,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悟報告的精神。其中,報告中提出的“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為我國今年經濟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6.5%;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國際收支基本平衡,進出口穩中提質;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金融財政風險有效防控;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000萬以上,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
上述目標作為報告中關于指導今年經濟工作的核心要點,對我國今年經濟發展的速度,指導城鄉就業和失業的控制、減少貧困,以及國際收支平衡、降低金融風險和消費價格指數等諸多方面進行了很好的解讀,毫無疑問是政府工作報告里關于經濟部分的重中之重。
關于我國當前面臨的經濟增長壓力,荊院長認為,這種壓力肯定是存在的,由于我國經濟總量目前已經達到90萬億了,在這么大的體量上保持過去那么高的經濟增長速度是很困難的。同時,確定這樣一個經濟增長速度也是為了我們保持經濟的運行穩定和實現高質量發展,因為現在經濟工作的目標不能只是單純地追求經濟的增長。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全球經濟在2019年面臨更大的下行壓力,這對我國的經濟增長速度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所以,以上因素導致我們對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的期望不能像過去那么高了。
關于我國如何解決失業和新增就業的問題,荊院長認為,其中最重要的核心點就是,一是要調整我國的經濟產業結構,讓經濟產業結構更能夠滿足社會就業的需求,還要對能夠吸引人才就業的中小企業進行大力的扶持,特別是要鼓勵企業的創新創業。
再就是我們要對800萬左右的應屆大學畢業生這個群體給予高度的關注,引導他們進行就業。一方面我們要在教育體制的改革方面進行努力,要大力加強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同時要鼓勵他們學以致用,用好學到的知識去創業創新。還有一個特別需要關注的群體就是農民工,因為農民工現在出現一部分的返鄉就業的問題,城市就業中服務業人力資源需求在上升,而我們的制造業中人力資源需求在下降,這些都是需要我們重點關注的,要依此做好各行業產業的調整和布局。
荊院長談到,中國經濟的進步發展,最重要的還是要依賴于我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投資、外需和消費。當前我們必然要更加重視我們的國內消費。所以消費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壓艙石,如何做強國內的市場,首先就必須增加大家的收入,那么增加收入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一項就是減稅、讓利,這是保證收入增長的最有效的手段,所以我國進一步降低個人稅和企業的稅賦,在這方面大家都有很大期待,國家有可能還會出臺更多有關的利好政策措施,來保證群眾的收入增長和企業的利潤增收。
要想擴大消費需求,我們還必須特別關注從商品消費走向服務消費的變化,今后我國的服務消費的比例會進一步的擴大,這個里面就包括我們的教育、醫療、旅游、養老等等,而這些領域實際上和我們上面所說的就業結構的調整,與我們整個的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求緊密相關,這些領域里可以做的相關文章應該很多,包括如何從傳統的品種消費,走向品質消費,如何以更高的服務質量,滿足日益增長的人民需求。我國有3億的中高收入階層,這個階層對于服務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但是我們必須提供相應配比的服務種類,滿足大家的消費需求。
民生方面,老百姓常說的民生領域“三座大山”:教育、醫療、養老,還有就是房價過高等問題的解決,都是廣大人民群眾所期盼的。
一、房地產。近年來政府對房地產價格進行了宏觀調控,一些城市房價快速增長的勢頭已經被控制住,但有的城市的房價依然居高不下,解決房價過高的問題依然面臨很大挑戰。
二、教育。就是解決好社會教育中適齡青少年和幼兒就學入學入園難的問題,以及如何為他們提供更加優質的教學質量,如何實現教學教育資源更加平等的配比等,這些問題都亟待更好的加以解決。
三、醫療就醫。去年兩會后,抗癌進口藥的關稅大幅度降低,一些抗癌藥納入醫保報銷范圍,解決了廣大癌癥患者的燃眉之急。今年我們是否可以看到醫療醫藥領域改革迎來更多的突破,值得大家期待。比如醫療保險的異地報銷,社會養老問題的逐步完善等。
四、養老。接下來,中國將進入老齡社會,如何滿足我國老年人群體需要照顧的服務需求,值得政府、企業和社會各方面共同思考、整合力量,進一步挖掘養老業發展潛力,完善各類養老社會基礎設施,以便為更多的老年朋友提供優質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