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東起
中醫藥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大發明,是中國給世界的珍貴禮物。習近平主席曾指出,“中醫藥學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和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深入研究和科學總結中醫藥學對豐富世界醫學事業、推進生命科學研究具有積極意義?!?/p>
但是近代以來,由于受到西方醫學和國內某些錯誤導向的沖擊和排斥,我國中醫藥發展遇到了一些困難,民間中醫的傳承更是面臨著“斷檔”危險。對于當前中醫面臨的窘境,有志者一直在積極想辦法保護中醫傳承,使中醫絕技薪火相傳,促進中醫藥事業的繁榮與可持續發展。云南普洱名醫陳寶洪就是其中的一位智者。
在廣袤的中華大地上,陳寶洪孜孜以求,砥礪前行,在困境中求發展,不為辛勞,執業五十年來,傳承創新了中華醫學。他致力于中醫中藥創新研究與臨床實踐,將預防、治療、養生、延年益壽融為一體,形成了一套獨有建樹的臨床治療方案——中醫通法治未病,成為中醫藥行業的佼佼者,并主動承擔起在全面深化醫改中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重任,為新時代中醫的傳承與發展創新作出了卓越貢獻。
2019年“全國兩會”召開進行時,陳寶洪與業內代表委員們就中醫藥文化的國家戰略表達了一致的看法,即中醫藥文化走向世界,絕不僅僅是中醫藥行業自己的事,應納入國家戰略。我國應從國家的文化戰略、產業戰略等不同層面探討中醫藥的全球化之路,并創新中醫藥文化對外傳播方式和途徑。
五千年歷史中醫魂 四診八綱修德行
陳寶洪,1951年出生在這塊人杰地靈人文文化厚重及民族風情多彩的地方—云南普洱墨江哈尼族自治縣,在當地有著幾千年歷史的中醫藥文化熏陶下,深刻領悟中醫精髓。中華傳統醫藥學,是中華兒女幾千年來健身防病實踐經驗的積累升華,是華夏歷代醫藥精英賢達們醫藥理論與醫療技藝的智慧結晶,是中國生命科學和醫藥文明的文化寶庫,歷史悠遠,博大精深,是當今世界唯一的得以完整傳承、具有廣泛運用前景的傳統醫學體系和模式,為中華民族健康繁榮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冠譽國醫圣手、醫術超群的陳寶洪醫師正是這樣的踐行者。他17歲從醫,半世紀風雨兼程,依據《黃帝內經·素問》“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的理念推崇中醫治未病。根據中醫臨床經驗,結合傳統、針灸等民間傳統療法,形成一套獨有建樹的臨床治療方案中醫通法治未病,為中醫藥文化發展和祖國的健康事業貢獻著自己的綿薄力量。
多年來,陳寶洪在行醫的道路上取得了一系列成績,先后被評為思茅地區(市)先進鄉村衛生工作者、中國醫藥杰出貢獻名醫專家、中華民間名醫、百名優秀鄉村醫生榮譽、第五屆世界傳統醫學大會國際優秀科技成果獎等榮譽。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主要論文和業績收入《國際東西方醫學優秀成果經典》、《中國當代優秀論文選萃》、《面向21世紀醫學創新與發展》、《中華脊梁》、《傳統醫學博士論文集》、《當代世界傳統醫學杰出人物》等20余部論著中。多次參加國內外名醫學術研討·醫藥發展論壇等;編撰《我的父親陳景和‘政合》長篇記事文,被載入中國人民解放軍邊縱九支隊四十三團《思普風云》·普洱市文史資料《第七集》、墨江政協文史資料《第五集》、《中華國學藝術家大詞典》等,撰寫通關史載入墨江《文博》、《通關史跡》、普洱市《詩詞楹聯》、《傳世孤本》等多家媒體經典。為了不斷充實提高自己中醫藥學理論,陳寶洪在工作實踐中,先后進修于墨江縣衛校、縣中醫院、人民醫院、沈陽市醫科大學、北京醫藥衛生專修學院中醫大專等院校等;擔任過鄉村主治醫師、農民技師、高級按摩師、中醫特色調理師等,為自己的從醫之路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及實踐基礎。
高尚醫德高超藝術推動中華傳統醫學發展
“藥不在多,有方則靈!醫術精湛,對癥下藥。先祖高科,未病先防。已饑備食,未飽先止。道法自然,萬法歸宗。大道至簡,天人合一。修德養生,一通百通。傳統醫學,普度眾生”?!肮艦榻裼?,洋為中用。中西結合,為民服務。傳統醫學,富國能量。昔日國策,中醫立法。望聞問切,四診為參。疑難雜癥,攻補兼施。內病外治,非藥療法。物理診斷,前后對照”。
治未?。鹤鳛橹嗅t學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通過飲食起居、情志調理、運動療法,應用中草藥等多種措施,調養體質,調理身體氣血陰陽平衡,增強人體抗病能力,讓人體少生病·不生病,縱使得病也能盡快痊愈,痊愈后少復發;中醫治未病是中醫預防保健的重要理論基礎和準則,并成為現代衛生保健的重要組成部份。
陳寶洪認為:中醫“虛癥”·“實癥”·“虛實雜癥”,虛者補之·實者瀉之。辨癥施治·攻補兼施是診治疾病的基本準則。北京陳寶洪中醫研究院常用院內制劑有“九九靈通虛實顆粒(Q/CBH? 001--2018)”、普洱九九靈通顆粒(Q/CBH? 002--2018)、哈尼九九靈通片(Q/CBH? 003--2018)、九九靈通丸復元丸五號(證書號碼(NO.):117818031121)等十三個系列?!熬啪澎`通丸”便是他遵循了《中醫通法治未病》,按:溫通消補吐瀉汗清原理組方發明的攻補兼施綜合性制劑。通調人體十二經脈,調理人體五臟六腑。采用本發明技術制劑,旨在宣通臟腑經脈氣機,攻堅破滯、化瘀生新、疏達腠理、調和營衛,使久滯之氣得宣、久瘀之血得化、血脈調和、氣機宣通、清熱解毒、蕩積通瘀、瘀去新生、平衡陰陽而積癥自愈。
將中醫藥上升到國家戰略
讓中國人享有全世界最好的診療服務
在近代西方現代化浪潮中,很多國家的傳統醫學被摒棄和中斷,唯有中國的中醫藥事業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和高度重視下,一直保持了穩定持續健康發展,成為目前保存最完整、影響力最大、使用人口最多的傳統醫學體系,其所蘊藏的無數極具價值的寶藏正不斷得以發掘并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在陳寶洪看來,我國把發展中醫藥作為國家戰略將產生以下幾大成果:第一,充分發揮中醫優勢,有效彌補西醫短板,讓中國人享有全世界最好的診療服務。第二,進一步發揮中醫藥獨特文化價值,推進中醫藥的生活方式化,喚醒中國人沉睡的中華文化基因,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第三,推動形成中醫藥“全產業鏈”優勢,造就潛力巨大的中醫藥產業,收獲“中醫藥+”四兩撥千斤牽引全局之效。第四,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締造中國的全球性健康產業,形成中華文化軟實力和健康產業全球競爭優勢。
陳寶洪進一步解釋道:“世界各國都有自己的傳統醫學,但經過歷史的大浪淘沙,迄今最具生命力的可能只有中醫藥了。
而今的時代,是創造者的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是團結者的時代,更是夢想者的時代。在這個新的時代中,陳寶洪用不懈的努力,一次次沖鋒在醫學的殿堂里。老牛亦解韶光貴,不待揚鞭自奮蹄。陳寶洪將帶著他研創的中醫通法治未病,在創新的田野中奔馳,為更多的人造福,為祖國醫學的傳承發展奉獻著自己的綿薄之力。在這風起云涌的歷史長河中,華佗、扁鵲、李時珍、孫思邈……一代代名醫用盡畢生心力,將中國醫學不斷推向新的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