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把握每個學生的特點,對學生進行正確的語文教學價值取向的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價值取向具有積極的作用,教師也應該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從而制定出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案。
一、語文教學中價值取向的重要性
陶行知的一生將“追求真理做真人”看作“終身受用無窮”的東西,這是他秉持人生觀與價值取向。同樣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工作中,樹立學生的價值取向是非常重要的,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三個角度進行分析:第一,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在接受到知識的同時獲得全方位的進步。必須要根據不同科目的不同特征,找到每一個科目所特有的教學要點,從而不斷提升教學質量。第二,從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特征來看,語文是一個人文精神豐沛的學科,能夠給學生帶來極其深遠而又非常長久的影響,不同的學生能夠體會到的人文內涵又是各有不同。所以,不斷加強價值取向,才能保證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真正學習到知識,保證語文教學的作用。最后,從教學信息的多元化角度來看,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后中國的互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方式也發生著不斷的變動,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除了傳統的課堂之外還得到了拓展,學生有機會看到更加豐富的世界,有機會接觸到更加深刻的思考。而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做的就是把教學的目標和價值取向的要求作為基礎,來指引學生進行正確的自我提升。
二、語文教學中價值取向的確立
(一)結合課文的內容確立教學的價值取向
無論是哪一篇課文,無論是什么樣的語段,其最基本的構成都是生字、詞語等等,但是它們要表達的思想顯然是各有不同的,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讓學生對一系列的知識要點有一定的掌握是教學工作最基礎的價值取向,然而這并不能說是教學內容價值取向的所有。換句話來說,不同的文章的價值取向各有千秋,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我們必須要始終把握住新的課程標準中的內容,即以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以及文化知識作為教學工作的基本取向,以不同課文所代表的不同含義作為教學工作的重點內容。我們在確立教學的價值取向的時候就需要盡可能的去分析和整合,以師生互動的形式來撥云見霧,逐漸地一層一層撥開迷霧找到正確的價值取向。
(二)立足學生的發展確立教學的價值取向
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工作的基本目標就是,讓學生通過學習和自主探究完成語文素養的提升。所以說,必須要以學生獨特的學習能力和學習基礎作為分析的對象,并且以此確定教學工作的價值取向。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接受的教育程度不同,所經歷過的事件和對事情的思考也是有所不同,再加上成長環境的區別,導致了同一個課文也有可能產生不同的價值取向的結果。在小學階段語文教學開始的第一課,教師就必須要根據不同的教學思路和一段時間內的教學目標進行分析,立足于不同的學生的不同學習能力和學習基礎,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保證價值取向的確立,為學生的全面穩定發展提供可能性。小學階段的學生大多數都處在7-12歲這個年齡段,他們的價值觀念以及道德趨向都沒有定性,教師給予的正確的幫助和引導能夠讓學生在內心深處產生一種積極向上的想法,幫助他們在未來漫長的歲月中始終保持善良和勇敢。所以說,除了要在教學工作中讓學生感受文章中含有的一些優美的好詞好句,還需要把課文中包含著的正確的價值觀念傳達給學生,讓他們能夠通過學習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同時,在進行教學工作的時候,教師必須要立足于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以及他們的反饋進行分析,尤其是學生在學習的時候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的情況下,教師需要第一時間給予恰當合理的幫助,真正體現出一個教育工作者的積極作用,讓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獲得更高的成就。
三、語文教學價值取向的影響因素
教師的個人經歷不同、教學思路也各有不同,其價值觀念的差異可以說是必然存在。教學價值觀的確立,和外界的一些影響是分不開的,這就是說不同的影響因素可能導致教師不同的價值取向。比如說,教師自身的能力、評價方式、教學目標、文化底蘊等等,都是重要的影響因素。想要保證教學工作的質量和水準,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謬誤和麻煩,教師在確定自己的教學價值取向的時候需要考慮到各種各樣的因素,最終選取一個具有可行性的方案。與此同時,學校也必須要做出相應的努力,給予小學語文教師以足夠的培訓平臺,讓他們能夠不斷地充實自我、提升自我,從而保證教師價值取向的正確性。
陳學勇,山東省青島西海岸新區海之韻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