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志 四化 張帥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2017年4月4日,海內外矚目的程林文化園隆重開園了。這個林園,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的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圣地,尊崇圣賢的殿堂,也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與文化旅游寶地。此工程為程道興先生以3.2億巨額捐資、耗時十三年傾心建造,無償奉獻社會。開園典禮上,向來低調的他一如既往的謙謹,推卻任何一項儀式上的講話,謝絕所有媒體的專訪,神情淡定地隨同來自北京及河南省、洛陽市伊川縣各級領導同志、海內外著名專家、學者以及世界程氏宗親會代表,見證了這一世紀難逢、彪炳史籍的時刻。
翌日——清明節。五湖四海的世界程氏族人代表,再度云集程林文化園廣場,舉行世界程氏首屆祭祀程顥、程頤大典。程道興先生是世界程氏宗親會會長、程頤31代嫡孫,敬讀二程祭文非他莫屬。此時,天地巧合,細雨濛濛,程道興感觸萬分,淚水和著雨水,以動情的語音頌揚程顥、程頤兩位理學圣人的豐功偉德,在場不少族人懂得理學在我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顯耀地位;同時,也知道程道興殫誠竭慮傳承理學真諦的初衷,受其感染,有人止不住發出輕微的哭泣聲。
宏愿一朝扎下根
這還得從上世紀七十年代說起。那時,血氣方剛的程道興,胸懷保家衛國壯志,應征入伍。他住的營房就在程林附近。程林位于伊川縣,是我國宋代偉大教育家、思想家、哲學家、理學奠基人程顥、程頤(世稱二程)的墓塋,為宋哲宗尊崇二程創立新儒學偉業,敕封始建,賜地2120畝。明景泰六年(1455年)代宗皇帝朱祁鈺詔令二程墓祠以顏、孟之制修建,“規制比于闕里”,即二程墓祠按照孔林規制修建。后歷經各朝各代多位皇帝崇敬二程,加封修葺,規模宏闊,僅次孔林。清末戰亂,程林多次遭損。十年浩劫,更受破壞,僅存程氏民眾修復的廟堂三間。
緣于姓程,有一天部隊假日,程道興乘借休息時間,信步走進程林。但是,他萬萬沒有料到,攝入他眼簾的情景是那么荒廢,斷垣殘墻,翁仲凋零破損,林木瑟瑟,衰草萋萋,遍地牛羊尿糞......“這哪里還像是林園?不就變成牧場了嘛!”頓時,程道興心里涼冰冰的。恍惚之中,他摸進一處低矮舊土房,一幅年久的錦旗倒是讓他眼睛一亮。上面文字顯示,這是蘭考縣二程后裔某年清明節前來祭祖留下的。程道興出生于河南省蘭考縣,這就讓他默默問著自己:“難道在這里安眠的,就是自己的老祖宗?”自此,這個問號一直在他心里揮之不去。好不容易挨到部隊安排他探親,他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訪了村里的家族。依據長者口述,明白他們村里的程姓本家就是程頤嫡系后裔;以后又聽了有學問的族人講解,得知程顥、程頤是北宋時代的曠世大儒,上承孔孟,創建洛學,奠基理學,下傳朱熹,統稱程朱理學。自宋代至元、明、清八九百年間,二程理學始終居于思想文化的主導地位。對世界特別是東南亞地區也頗具影響。
探親歸隊后,他再次走進程林。雖然面前衰敗的景象依舊,他的內心卻是滾燙滾燙的。他背靠一棵業已干枯的柏樹,面朝程珦(二程的父親)、程顥、程頤(世稱“三夫子”)的墓冢,發誓許愿:“祖宗的思想文化應該代代相傳。如果有朝一日,我有足夠的錢財,一定要把程林重修一新”。
這一宏愿誓立不久,必伐無已的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了。“金戈鐵馬血性漢,赴湯蹈火捍國邦” 程道興奉命奔赴祖國邊陲,在炮火隆隆,驚天動地的喊“殺”中,經受著生與死的考驗。幾個月后,祖國鐵軍掃平邊疆狼煙。榮立三等戰功的程道興,和戰友們凱旋而歸。當他再度肅立在“三夫子”陵寢前,重溫自己的明誓時,驚喜地發現,他曾經背靠過的那棵枯柏,竟然從它的根莖重新長出一尺多高柏樹苗。“這就是‘根的力量 !”程道興很有感悟,更加堅定重修程林的信心。
軟件硬件自己創
程道興憑著多年軍旅備戰經驗,深深懂得:重修程林,談何容易,絕非尋常。要取得成功,軟件、硬件都得要齊備。軟件就是必須掌握二程理學基本知識,及有關程林的歷史資料,才能理清重建程林的規制;硬件就是錢,要有充足的財力。而這兩項條件,對于他一個低級軍官來說,都得自己開創,從零開始:首先,他得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吃透二程理學精華,這樣重建程林工程,才能與二程理學思想相輔相成。說來也巧,他從戰場榮歸不久,部隊提拔他升任排長,再升任團政治部干事,為了對他加強培養,派他進陸軍學院學習。這就給了他一個讀書學習的天賜良機。軍校學業期滿,適逢改革開放風生水起,地方需要充實干部隊伍,他聽從組織調配,轉業省直機關,旋即又被挑選派往中央黨校進修。從陸軍學院到中央黨校兩次深造,他在學好校方規定科目的同時,盡可能擠出多余時間,學習二程理學等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特別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涌起大潮,政策允許公務員下海,他義無反顧地辭去職務,經商辦企業,到市場打拼。內中有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他可以自主支配自己的時間,多讀一些書,豐富自我。一晃十幾年過去,他由以前對二程理學知之不多,發展為基本把握了二程理學的天理論、格物致知論、人性論、理欲觀、圣人觀等核心內容。特別對二程修身養性有關仁義禮智信的論述深入研究,常與有關專家、學者探討;和宗親、好友談論,更是不絕于耳,津津有味。
“腹有詩書氣自華”,程道興把學得的知識,頻頻轉化為傳承理學優秀文化的成果。2012—2013年,由他擔任主編,經由文心出版社、河南大學出版社,分別出版了一套二程理學文化叢書,即《河洛大儒》《二程理學思想新解》《兩程故里? 理學圣地》較為系統地介紹了二程與二程理學。接著聯系現時社會實際,以修身、治學為主要內容,從《二程集》中優中選優,出版了《二程名言錄》 2013年農歷8月在紀念程頤誕辰980周年的重要節點,由他挑頭,組織海內外研究理學的著名專家、學者,在古都洛陽首次舉辦了《二程理學現代價值》高端論壇。這些舉動無疑標示了程道興思想文化底蘊的提升,同時,也使他高標準、高內涵、高質量重新鑄造程林文化園,有了明確的思想精神內核。
“學習好比上高山”要勇于攀登,“商海拼搏浪淘沙”更要摟起袖子加油干。在程道興先生剛下海不久的一天,有個外地商人找他合作,說是有一批飲料急需他在兩三個月內推銷出去,不然,接近保質終期,就有虧本的風險。商人提出的合作條件是能收回成本就可以了,掙多掙少全由程道興所得。見這個商人實在,程道興對他更是以誠相待,答應想方設法盡快幫其銷售,不僅為其收回成本,所得利潤還要以大比例回報這個商人。聽了程道興的決定,商人將信將疑地走了,程道興先生面對一箱箱足可以填滿一間房子的飲料,覺得他手下既無一兵一卒,也沒有運輸車輛,確實碰到了難點。然而,在戎馬生涯摔打多年的程道興就是敢于挑戰不可能,他頂著烈日,腳登自行車,用了一個多月,硬是把這批飲料一箱箱托運銷售給自己聯絡的客戶。把豐厚的本利如數繳給了那個商人,做到了那個商人難以想象的事情。程道興敢于碰硬,揮汗如雨,也掘得他下海的第一桶金。事后有朋友說他“你也太傻了吧,按那商人說的辦,不就大賺了嘛!”程道興一笑了之。他知道老祖宗程頤教誨“誠者自稱成”的道理。小時候他母親教他“要做老實人,辦老實事,和老實人交朋友”的話,他任何時候也不會忘記。程道興先生就是這樣以“先嚴以道德做人,再去做事”的理念,以程頤“不日新者必日退”的自強不息精神,敢作敢為,一步一個腳印地干事創業,用自己的勤勞與智慧,開拓出屬于自己的一片沃土。良性循環,循序漸進,科學發展。目前,他是一個有實力的金融投資企業家,身為興亞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香港國際金融集團有限公司、新加坡國際金融集團公司董事局主席,中國民生銀行最早發起股東創始人之一,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前十名股東之一,中國平安銀行前十大股東之一。在產業發展的同時,他隨時隨地也沒忘記回報社會,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他三十多年如一日,先后為蘭考縣、魯山縣、嵩縣(原來均為國家級貧困縣)無償捐建五所功能齊全的現代化小學,對一所中學師生的教學、生活設施做了整體升級改造;為魯山縣觀音寺鎮、鞏義市大峪溝鎮無償捐建修復了兩座千年古剎寺院,為河南大學設立了巨額獎學金,還有他全額無償捐資,投建社會主義新農村,讓自己老家蘭考縣瓦盆村三百七十多戶農民遷入現代化新居......連連無償捐資奉獻總額高達一億五千多萬元。由于他無償捐資,大力興辦教育、文化和公益慈善事業,2011年他首次入選《胡潤慈善榜》,2012年12月榮獲聯合國頒發的世界和平獎。在這回報社會諸多善舉的同時,也為他重建程林文化園,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固守高字定標尺
曾經有人打聽過,“像程道興這樣的企業家,重建程林文化園咋會用了十三年時間?”詢問者沒有別的意思,只是不懂程道興先生的干事標準。早在程道興孩提時期,出身貧寒,飽嘗風沙、鹽堿、水澇災害之苦的他,就知道一門心思勤墾干活。有一天他跑到偏僻荒野,挖回一籃子泛白的鹽堿黏土,回家熬鹽。他母親見到后,知道他舍近求遠,把出鹽率較高的土塊弄回家,夸獎他:“男孩子干事,就得干一件,要干好一件!”這句話讓他刻進了心里。在軍營那些年,摸爬滾打,他項項都是軍事技術尖子;首長為培養他,讓他輪崗給連隊養豬,同時進的同樣的豬仔,別的戰友一年把豬頂多喂成一百二三十斤。他喂豬,是先摸準豬的食性,再精心喂養,一年能喂成二百多斤。所以,營里評選學習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或是表彰學雷鋒模范,年年都有他的份。在炮彈紛飛的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戰場,一旦有危險、吃苦的任務,他總是勇于擔當,搶著去干。遇到炮火暫停,他讓戰友們下陣休息,自己單槍匹馬堅守陣地,既使戰友們能儲蓄精力,又能安好守護戰地重器,保障要打就打得準,打得贏。戰爭勝利,他不但自己榮膺三等功,還帶領一個班榮獲集體三等功。說到這里,詢問者一定會明白:一貫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的程道興,對承接重建程林這近千年具有厚重文化的工程,怎么能草草了事呢!舍得動用重金,花時間,費精力,把程林文化園建造成國內第一流古建筑文化林園,才是他唯一的選擇。
事實正是這樣,程道興先生于2004年5月確定重建程林文化園。一開始,就對這個工程瞄定為高起點。他先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組織專家、學者四處查閱程林的史料記載,嚴格考究論證。他說:“就是再多搭一些時間,也要把歷史上程林始建以來的原制、原況和沿改情況查清處,弄準確,這才會給重建程林提供一個堅實的基礎保證。接著是安排建筑設計工程技術人員走向全國各地,考察園林、廟宇,集中起來,吸取其精華,依據程林史料記載,嚴格標準,精益求精,做出工程建設高端設計。大約在四五年時間內,人們只要到程道興辦公室,經常可以看到桌子上、地毯上滿是重建程林文化園的一批批設計圖紙,墻邊豎著總體規劃設計效果圖及不同重點部位建筑設計效果圖。細致的人留意,這些圖是不斷修改更新的。程道興先生一度把他的辦公室變成了建筑設計大廳,時常和設計人員在這里精心策劃、修改、提升。現在要問這項工程的設計人員在設計中,究竟繪制、修改多少次圖紙,他們自己也說不清楚,只是說“費時費工,出了精品,值!”
重建程林文化園進入現場施工階段,程道興先生幾乎忘卻了自己的產業經營,全身心撲在這項工程建設上。他平時手機與施工現場指揮人員對接,時刻掌控工程進度、質量保證、成本管理。每到施工的某個關鍵部位,他都要蹲在伊川,白天不離工地,現場指揮。夜里休息,想到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就一骨碌起床,做好記錄,生怕忘掉。直到施工后期,為了把一個個碑文、一幅幅楹聯、一塊塊展板的文字表達準確,他沒明沒黑地和專家們一起查對史料,核準出處,不留一個疑點,經得起歷史考驗。就這樣,歷經春夏秋冬十三個輪回,程道興嘔心瀝血重建的程林文化園,終以氣勢恢宏、巍峨壯觀、內涵豐盈的面貌問世。他癡心傳承理學精華的初衷,為文化強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盡力的愿想,欣喜得到實現。
重建一新的程林文化園,集程林、程廟、兩程書院為一體,祭壇、神道、楹門、殿宇、藏經閣、鐘樓、鼓樓、戲樓、碑碣、華表、神柱、牌坊一應俱全,建筑群遍布面積三百多畝。整體園林開設東西南北四大山門,內外秀林掩映,蒼松翠柏,郁郁蔥蔥,總計占地面積一萬多畝。中心地標是程廟,面朝廣場,8.9米高的程顥、程頤并肩雕像偉岸屹立,栩栩如生。
程顥說“得天理之正,極人倫之至者,堯舜之道也”程林文化園剛一面世,八方來客紛至沓來。在程廟、兩程書院,多見眾客凝步視頻熒屏、彩色展板之前,感悟理學,頻頻筆記、錄拍、留影。據統計,開園至2017年底八個月內,前來這里參加傳承國學活動及組團游人與散客游人總計十余萬人次,去年突破十五萬人次。不到兩年間,河南省中華文化促進會,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等文化團體在這里分別舉辦了規模、形式不同的論壇與研討活動已有三期。專家學者們據經論道,古為今用,把傳承理學精華,與新時代改革開放偉大實踐相結合,收到了良好的預期效果。
緊跟時代追國夢
隨著程林文化園在社會的影響的逐步加大。程道興先生不時聽到人們對他的贊揚聲。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夏挽群副主席曾當著他的面點贊:“你這是為中華民族,為全世界華人,為炎黃子孫修建了一個可以下跪磕頭,可以朝圣的地方啊!”中共河南省委黨校原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河南農業大學原黨委書記程傳興是程道興老家蘭考的宗親,也曾形象地說程道興是“讓我們少了一個將軍,多了一個慈善家的大企業家。不是這一少一多的變換,程林文化園這個優越的國學教育基地,還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出現”更有人隨評:“程道興重建的程林文化園,是大手筆,是新時代傳承我國傳統優秀文化的標致性工程。雖不能說是絕后,但實屬空前”這些話并非溢美之詞,亦非夸張。對于如此諸多贊譽,程道興回應的話總是:“沒有黨和國家改革開放的方針政策,沒有黨和國家文化強國的偉大韜略,我程道興就是再有能耐,也不能辦到這件事情。有黨的領導才有明確方向,追逐夢想才有準繩”這句話說得真切,道出了他的心聲。他經常對親友們手掰指頭數說:“改革開放一開始,黨和國家就堅持兩個文明一起抓:‘三個代表中講的有先進文化代表;科學發展觀包含建設文化強國。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力倡民族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政治報告中明確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國運強。我應該緊跟時代不掉隊,做好重建程林文化園這件事情,才對得起黨和國家,對得起祖先和子孫后代!”程道興很有感慨地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長治久安,也為我提供了重建程林文化園的極好時期,從2004年到現在,伊川縣換了四任縣委書記,他們像傳著接力棒一樣支持我;洛陽市委也換了四任市委書記,也是連續不斷地鼓勵我,省委、省政府更是始終對我關注、指導,我說啥也得把這件事情干好!”
胸有家國情愫的程道興并沒有停下前進的步子。他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論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根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現在,程道興先生正在為程林文化園第二期工程忙碌著。這個工程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的華夏優秀傳統文化碑林,內容涵蓋我國有史以來優秀傳統文化精粹,孔子、老子、孟子、二程等我國思想文化歷史巨匠們的著作、名言、警句及其典故,將以名家書法雕刻成碑。這無疑又是程道興先生濃墨重彩的一筆,程林文化園碑林必將靚麗呈獻祖國,永以存留,服務現代,恩澤后世。
必須提及,程道興先生致力傳承華夏優秀傳統文化,十分重視自我修身立德,做出表率。譬如對程氏家訓:“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和,朋友信......崇詩書,習禮儀,訓子孫...”他和家人不但會背,更能嚴格履行。他和結發妻子相敬如賓,對雙方父母孝敬有加,養老送終。他母親去世后,他把小時候母親教他修身做人的話語“做人要勤勞”、“同情貧苦人”、“做人不能自大”、“做人交朋友要忠義”、“不取不義之財”、“要孝順”、“要讀書有文化”以母訓為題統攬,刻于八塊石碑,豎之老宅,永以自警,傳繼后輩。他要求子女重德勤學,女兒學成立業,他在重建程林文化園的重要事項,總是帶她參與,培育愛心。他的家算得上富有,但是吃的簡單,多以素食,且對子女從小就規定吃多少,盛多少,不準剩下飯菜。他們衣著入群,整裝大方,不懸殊于眾……
程顥有首《秋日偶感》詩歌:“閑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云變態中。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這首膾炙人口的詩歌,旨在勵志,教導人們勤奮上進,思辨萬物不斷發展的規律,永葆高潔的道德情操。 程道興以此為鑒,自覺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自己,為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砥礪前行,奉獻大愛。他無愧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學校歷練出來的一位勇士,也無疑是一個改革開放的弄潮兒,他典范的所作所為,實可謂一位新時代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