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源禎
摘要:本文擬從勵志教育在高三德育中的重要性、勵志教育幫助高三學生樹立的理念、勵志教育在高三德育中的具體措施三個層面,試論勵志教育在高三德育中的心理功效。
關鍵詞:勵志教育? ?高三學生? ?心理功效
高三,奮戰的代名詞。進入高三,如何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斗志,挖掘學生的潛能,始終是高三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重點。美國著名“成功學”大師馬登認為:“我們中間的大多數人都具有非凡的潛在能力,但這種潛能大部分時間里都處于一種睡的狀態,客觀存在一旦被喚醒,就會做出許多令人神奇的事情。”是的,身為師者,我們要努力喚醒學生的潛能,喚醒學生心中的巨人,讓勵志教育成為高三德育的主旋律,讓潛能的奇跡在六月的考場勃發!
一、勵志教育在高三德育中的重要性
何謂勵志教育?所謂勵志教育,“是指運用心理學、成功學原理和自我效能理論,通過系統的、科學的教育,喚起學生的自主意識和成就動機,培養自我規劃和自我管理能力,較為系統全面地培養成功品質,激發學生的潛能的教育。從通俗意義上講,是指勉勵學生樹立志向,并積極創造條件實現志向的教育。”①
學生進入高三,面臨高考一天天的迫近,心理問題也日益突出。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點:
(一)考試焦慮心理
考試焦慮心理在高三尤為突出,特別是高三后期,隨著高考的迫近,一次又一次大考的接踵而至,當分數排名越來越顯現學生的前途命運時,許多學生陷入了焦慮的情緒中。主要表現在:許多題目平時做起來得心應手,可一到考試就情況不妙,考出的成績與自己的期望值相差勝遠;有的甚至一進考場就心跳加速,頭暈腦脹,思維空白,雙手抽搐,嚴重怯場。
(二)厭學抑郁心理
學生升入高三普遍都有一種想拼的心理,學習的功利性增強。但這種功利性也帶來一定的負面效應:當他們的付出得不到立竿見影的回報時,很多學生往往產生了厭學的情緒,開始自我否定,自我放縱,自我封閉,嚴重的形成心理抑郁。
對此,筆者認為,解決高三學生心理問題,應推行勵志教育,引導學生克服消極情緒,學會積極的心理暗示,正確對待挫折,激發成功的需要,培養健康向上的心態。勵志教育好比“強心劑”,對高三學生的情緒疏導具有重要的心理功效。
二、勵志教育幫助高三學生樹立的理念
勵志教育的核心價值是成功學理念。渴望成功是人之常情,將迎來人生第一次轉折的高三學生,對成功的欲望更為強烈。但由于對高考成功的欲望過分強烈,造成高三學生懼怕失敗的心理問題突出。因而,高三學生尤其需要勵志教育幫助樹立高考必勝的信心。美國成功學奠基人拿破侖·希爾博士說:“信心是心靈的第一號化學家。當信心混合在思想里,潛意識立刻拾起這種震撼,把它轉化成相等的精神力量,轉送到無限智慧的領域……促成致富思想的物質化。”是的,勵志實際上是幫助學生建立自信。筆者在實踐中推行勵志教育幫助高三學生樹立的理念主要有:
(一)“不拋棄,不放棄”理念
“不拋棄,不放棄”這是錚錚鐵骨的鋼七連的口號,更是《士兵突擊》這部電視劇最核心的價值觀。王寶強飾演的許三多正是憑借“不拋棄,不放棄”的信念,才完成了三百三十三個腹部繞杠,最終蛻變成長為“兵王”。作為師者,我們首先就要樹立“不拋棄,不放棄”理念,不拋棄,不放棄任何一位高三學生,做好轉化后進生工作,相信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對于學生而言,應該不拋棄,不放棄任何一門學科,尤其是薄弱科目。管理學中的“木桶效應”告訴我們,最短的木板限制木桶的盛水量。高考的成敗往往取決于劣勢科目。因此,對待劣勢科目,要知難而進,不拋棄,不放棄,求進步。
(二)“方法總比困難多”理念
《方法總比困難多》是一本造就主動和創新的智能型卓越員工的經典培訓讀本,同時也是一本優秀的青少年成功勵志讀物。筆者認為書名“方法總比困難多”是很好的成功理念。在高三的實際工作中,當學生面對學習困難陷入焦慮時,除了告訴他們“不拋棄,不放棄”,更重要的是告訴他們,不要為失敗找借口,只為成功找方法,要始終相信方法總比困難多,希望總比壓力大。
(三)“必須是一棵樹”理念
“必須是一棵樹”理念源自新東方教育總裁俞敏洪的一分鐘勵志演講“大樹小草說”。筆者感悟,如果你是地平線上的一棵小草,你有什么理由要求別人在遙遠的地方就要看見你呢?即使走近你,人們也看不見你,還會一腳把你踩在腳下。但是,如果你是地平線上的一棵大樹,那么遙遠的地方,人們就會看見你,走近你,你能給人一片綠色,活著是美麗的風景,死了依然是棟梁之材。因此,學生要樹立“必須是一棵樹”理念,活著要有遠大的志向。
(四)“一切皆有可能”理念
“一切皆有可能”是李寧公司的理念。李寧從一個體育名星轉變成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正是因為他一直有這樣的觀念“一切皆有可能”,終于告別人生的低谷,走進事業的高峰。而對高三學生來說,也應樹立“一切皆有可能”理念。正像《阿甘正傳》中說的:“生命就像一盒巧克力,結果往往出人意料。”奇跡每天都在發生。高三是明確目標的較量。明確的目標可以創造奇跡,因為一切皆有可能。
理查德·巴赫說:“勝利終將屬于那些相信自己能夠成功的人。”的確,勵志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成功學理念,實際上是教會學生積極的心理暗示。一個人通過積極的心理暗示,可自動地把成功的種子和創造性的思想灌輸入潛意識的沃土中,從而激發出無限潛能。高三需要這樣的理念,成功的人生更需要這樣的理念。
三、勵志教育在高三德育中的具體措施
勵志教育幫助高三學生樹立的成功學理念,要發揮其強大的心理功效,決不能將這些理念束之高閣,而是通過具體的德育工作來彰顯這些理念。換句話說,就是要用成功學理念來指導高三的德育工作。
(一)勵志文化——潛移默化入人心
高三班級文化建設的價值核心是勵志。首先,班級的布置圍繞勵志教育的主題。比如粘貼勵志標語,前墻“一切皆有可能”,“方法總比困難多”;后墻“不拋棄,不放棄,爭第一”。粘貼勵志宣言“今天,我開始新的生活”。學生一抬頭一瞥眼就能看見,給予他們一種無形的力量。其次,推薦勵志讀本,讓學生從文字中汲取力量。比如,《通向大學之路》、《學習改變命運》、《羊皮卷》、《新東方?永不言敗》等。再次,聆聽勵志歌曲,讓學生在歌聲中感受振奮。比如,《站起來》、《蝸牛》、《真心英雄》、《超越夢想》等。
(二)勵志班會——激情燃燒振班風
班會課是勵志教育的主陣地。首先,開展全校性的勵志主題班會課。教師以一種高亢昂揚的精神面貌來最大限度的點燃學生心中熱情的火焰,從而起到鼓舞學生的斗志,樹立高考必勝信念的心理功效。其次,利用多媒體,播放高考勵志演講。比如,王國權的高考勵志演講就深受學生喜愛,因而許多學生聽其演講后燃燒起奮斗的激情。再次,組織學生開展進步感言交流會。每次月考后,班主任可讓成績進步顯著的學生交流學習進步的感言。這對其他學生是一種激勵,對該學生亦是一種鞭策。可見,班主任通過班會課展開勵志教育的形式可以是豐富多彩的,但殊途同歸——通過勵志教育激發學生內動力,營造拼搏向上的學習氛圍。
(三)勵志評語——于無聲處聽驚雷
學生評語除了具備評價的功能、導向動能,還具備鼓勵強化作用,它能引起學生強烈的情緒體驗,激起行為動機。而勵志評語顧名思義就是融入勵志理念、素材,更具鼓動性和激勵性的個性化評語。比如:
1.給學習后進生林麗萍的勵志評語
楊麗萍把舞蹈當作一種信仰,舞過艱辛與淚水,舞出美麗和絢爛,成為美譽全球的“孔雀公主”。呂麗萍熱愛表演藝術,執著演藝事業,憑借深厚功力,成為深受觀眾喜愛的的實力派明星。你與她們同名,雖然目前的你還沒有出名,但命運拽在你的手里,你的態度決定你要的人生。因此,要學會積極的心理暗示。面對高三路上的風風雨雨,我們要始終相信風雨過后有彩虹,要相信所有堅韌不拔的努力遲早都會得到回報。記住俞敏洪的一句話吧,摔倒了十次就再也不愿爬起來,他就永遠是失敗,但是他哪怕是摔倒了一萬次,他一萬零一次繼續站起來,往前走實在站不起來了,我爬也要爬著往前走,這就叫成功。
在這則勵志評語里,筆者巧以名字為切入點,以同名者的奮斗人生為勵志素材,引用勵志名言,彰顯勵志的理念,從而起到直面挫折的心理功效。
2.給學習刻苦者潘仕城的勵志評語
少年壯志莫言愁,好男兒當志存高遠,心在四方。老師知道,你是一個有雄心、有抱負的好男兒,愛讀三國,因為心中裝著英雄夢。高三的戰火早已燃起,擂動的戰鼓、沖天的號角響徹行云,你束甲持兵,策馬揚鞭,已經闖過五關——五次月考,戰績卓越,一路領先。然而高三之戰是一場苦斗,你還需再過五關,才能迎戰巔峰之役——高考。高考之戰,較量的不僅是實力,還有心態和士氣。決勝高考,你要抱定“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淬火加烽展亮劍,所向披靡闖雄關,做一個笑到最后的真英雄!
在這則勵志評語里,筆者巧以志向、興趣為切入點,充分抓住男生的心理特點,融入軍事意象,營造出戰火硝煙的奮戰場面,從而起到催人上進的心理功效。
(四)勵志誓詞——戰前擂鼓壯士氣
高三下學期的百日誓師可謂是戰前擂鼓壯士氣。傳統的百日誓詞擬寫多以抒情長句式美文來感染人。但筆者認為,既然把高考視作一場戰役,既然是戰前誓師,那么拿出軍人的風格,吹響戰斗的號角,才更振士氣。因此,筆者擬寫誓詞采用了戰斗式的語言風格,以短句對話式來彰顯誓詞的力量,同時在誓詞中強化勵志的理念。
例如:領1:十七班的戰士們,請全體起立!聽到了嗎?高考的號角發出百日的警報。全體:我聽到!領2:看到了嗎?年輕的戰士煥發自信的容光。全體:我就是!領1:自信人生“一百天”,領2:會當水擊三千里!全體:我可以!領1:好樣的!憶往昔,一中的高考連年書寫新紀錄;全體:我自豪!領2:看今朝,六月的決戰勢必再創新輝煌!全體:我能行!領1:前面是刀山!?全體:上!!!領2:前面是火海!?全體:下!!!領:我們要…… 全體:考本科!考重點!考名牌!領:考上多少?全體:一個也不落!!!領:聽聽我們的士氣!全體:沖!沖!沖!!!領:握緊我們的拳頭,放出我們的吶喊,讓17班的誓言響徹一中的藍天!!!我宣誓……全體:我宣誓:我將全力以赴,挑戰極限,沖刺百日,激發潛能!男:決不為失敗找借口,女;只為成功找方法。男:一百天,戰場演習,我不退縮;女:一百天,考場揮毫,我能勝利!領:我始終堅信——方法總比困難多,希望總比壓力大。全體:不拋棄,不放棄,拼搏百日,迎戰六月,牛年高考,我最牛!
四、結語
總之,高三需要勵志。勵志教育在高三德育工作中發揮著強大的心理功效:能讓學生抱著積極的心態去開發自己的潛能;讓學生汲取到源源不斷的奮斗力量;讓學生體驗到積極心理暗示和潛意識的神奇作用。心態決定一切,勵志照亮高三,更照亮人生!
注釋:
①倪和琳:《淺論大學生的勵志教育》,《消費導刊》,2017年,第13期。
參考文獻:
[1]章志光.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拿破侖·希爾.拿破侖·希爾成功學全書[M].陜西人民出版社,2008.
[3]東安尼·羅賓.喚醒心中的巨人[M].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
(作者單位:寧德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