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第一天邁入初中或者高中大門的時候,一定會遇到很多新問題。當時,高一的我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What do you want to do in the future?
緊接而來的是第二個問題:How do you define yourself?這個問題經常出現在做自我介紹的時候。我可以說自己是一個杭外人,是模聯主席,喜歡楊超越……但這些定義都不足以讓我感到自信。我想通過別的方式來定義我自己——
I define myself by creation.
高一時,我發現和我一樣迷茫的小伙伴有不少,不知道自己理想的專業和職業是什么樣的。而且大多數類似職業規劃等的講座不是長期學習的平臺,很難為我們提供實質性的幫助。我開始意識到,以高中生的角度看待這些問題反而比一些機構更能人性化地為學生提供服務。于是,Actual Self 職業規劃平臺“破殼而生”了。
我們每個月定期邀請學長學姐、學生家長分享新鮮的職場故事。給我留下很深印象的是我們舉辦了一次“大律師 Workshop”活動,幫助同學了解真實的中國司法環境。此前,大家都是通過影視劇去了解律師與法官的。在踏進律師事務所,參觀了杭州拱墅區人民法院之后,不少同學直呼這和他們想象的“大不一樣”。那一刻,我覺得創辦“Actual Self”意義非凡。
當然,“Actual Self”在成長中也遇到過讓人頭疼不已的煩心事。比如,當時為了辦“大律師 Workshop”活動,我們需要去各個學校宣傳。由于缺少一個統一平臺,活動的參與者基本還是本校生,其他學校的同學難以了解這些新鮮資訊。還有相當數量的家長不太認同我們的理念,認為中學生把心思放在學習上才是王道。
在這個過程中,我又發現了一個問題:作為中學生,我們沒有一個獨立的媒體來分享我們自己的故事。于是,經過學習研究,我創立了第二個學生組織,也是杭州目前最大的高中生自媒體平臺——杭行Voyage。杭行成員包括杭州及周邊地區20所高中的學生,我們用自己的方式,記錄當下中學生的青春。
成立“杭行”之后,我們開始跟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起初我也曾一度陷入恐懼,但后來我逐漸發現,一切問題都有解決的方法,并且能夠借此碰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寶貴機會,一旦抓住這些機會,就能更好地學會如何承擔壓力、化解風險,如何運用各種能力與資源,如何組建一支高效的工作團隊,等等。
世界這么大,問題這么多,你總能發現一些你能解決的問題。也許是在食堂排隊的時候,也許是社團活動的時候,當你發現沒有一個很好的平臺來實現你的理想目標時,這些都是你的機會。
大家都說我是一個青年創客,我不敢當,我更愿意說自己是一個永遠充滿好奇心、永遠喜歡“搞事情”的人。
我們也許經常會冒出稀奇古怪的想法,甚至覺得自己明天就會變成一個前途一片大好的創業青年,但所有的idea都需要行動力來支撐,不然這些想法都是非常廉價的。每個人都可以產生改變世界的想法,但只有背后的行動力才能讓想法變成現實。
(內容根據元旦“新·銳”劇院式演講活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