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宇
摘要:當前,對基于EPC模式下通信建設工程展開風險管理的實例較少,需要相關人員重點研究?;诖耍疚膹臉I主以及總承包商兩個方面分析了基于EPC模式下通信建設工程的存在的項目風險,著重闡述了風險管理方案設計、風險監控以及應對這些基于EPC模式下通信建設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策略。
關鍵詞:EPC模式;通信建設工程;風險管理
引言:
在當前的社會發展中,由于發展趨勢、形勢等的不斷變化,風險的產生較為普遍。為了避免風險對基于EPC模式下通信建設工程產生影響,必須要展開項目風險管理。由于產生項目風險的因素較多,且具有一定的復雜性,所以項目風險管理具有較大的難度。就當前對項目風險管理的研究與實踐來說,對基于EPC模式下通信建設工程展開風險管理的實例較少,所以對其進行研究具有較高的現實價值。
一、基于EPC模式下通信建設工程項目的風險識別
(一)基于EPC模式下通信建設工程的業主風險識別
第一,宏觀風險。在這一風險類型中,包含著政治與社會風險、經濟與法律風險、市場風險、自然風險等等。其中,經濟與法律風險主要有通貨膨脹、外匯管制、人民幣升值、法律政策變更、法律糾紛等;市場風險主要有市場管制、競爭對手的策略變化、通信發展策略變化[1]。
第二,企業層面的風險,在這一風險類型中,包含著組織結構風險、管理風險、資金風險等等。
第三,項目層面的風險。在這一風險類型中,包含著因違約導致的合同變更、需求變更、總包風險等等。
(二)基于EPC模式下通信建設工程的總承包商風險識別
第一,宏觀風險。在這一風險類型中,包含著市場風險、技術風險等等。
第二,企業層面的風險。在這一風險類型中,包含著業主管理風險、業主資金風險等等。
第三,項目層面的風險。在這一風險類型中,包含著合同風險、需求變更風險、設計風險、技術風險、人員風險、場地環境風險、分包風險、監理商風險、安全風險等等。
二、基于EPC模式下通信建設工程項目的風險管理
(一)風險管理的方案設計
對于基于EPC模式下通信建設工程來說,風險的產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為了最大程度的避免項目風險對工程帶來的負面影響,相關工作人員必須要展開項目風險的管理與控制。在這一項工作中,風險管理的方案設計十分重要,其明確的項目風險管理的主要內容以及實施流程,對后續的風險管理工作展開進行了指導。相關人員要先對項目風險因素進行識別,然后要對其展開分類處理,最終制定出風險決策。
在基于EPC模式下通信建設工程中,項目風險管理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項:第一,確定項目中的風險因素,并對其重要程度展開劃分;第二,分析與評估項目風險,并初步制定出應對方案;第三,制定風險控制策略,指出風險承擔者;第四,制定備用方案;第五,對項目風險進行監控與應對,并對應對后的結果進行分析與評估;第六,持續關注項目風險,設定循環計劃,并形成風險數據庫。
(二)風險的監控
在對項目風險進行監控時,具體的流程如下:建立起項目風險的監控體系;對項目中包含的風險事件展開確定;確定風險監控責任、監控方案;實施風險監控方案,并對結果進行跟蹤與反饋;判斷風險是否被完全消除,若并未消除,則要返回項目風險事件確定環節,并繼續后續操作。若已被消除,則可以判定完成風險控制。
現階段,常用于項目風險監控的方法有定期評估、風險審計、修改風險應對方法以及掙值分析法。其中,由于項目中的風險并不能完全識別,預測其后果也具有一定的難度和不確定性,因此,相關工作人員要結合風險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風險治理的對策,避免出現更加嚴重的不良后果。在掙值分析法中,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將已經完成的工作與計劃相對比,確定分析結果的準確性,實現對項目完成的潛在偏離程度的預測[2]。若是存在偏離程度較大的問題,需要進一步對項目風險展開識別、分析與評估。在風險監控階段,相關人員要對風險因素進行實時的監測,并能夠隨機應變。通過風險應對策略的動態調整,整體上提升基于EPC模式下通信建設工程的風險管理水平。
(三)風險的應對
在基于EPC模式下通信建設工程中,項目風險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所以相關工作人員只能盡可能的減少風險的發生,或是展開風險的分配。此時,相關工作人員需要注意的是,針對不同的風險,會有多種不同的應對方式,要在可行性、經濟性的原則上完成應對策略的選擇。
例如,在工程中,會面對人民幣升值的風險,為了降低該風險對項目以及建設企業的影響,可以使用以下幾種規避策略:簽訂硬幣合同,選擇幣值穩定且具有走強趨勢的貨幣;在合同中加入針對匯率變化的保護性條款;盡早履行合同;分包。對于工程中面對的需求變更風險,要結合變更的情況進行規避方法的選定:若是變更的程度較小,產生的費用不高,則可以采取合作的態度,維護長期合作;若是變更的程度較大,產生的費用相對較高且容易造成較大的額外負擔,則要結合實際情況,盡可能爭取最大的利益回報或補償。為了規避工程中容易產生的合同風險,在簽訂合同時,要確保內容的嚴謹,對于一些性能指標、功能大項等重點條款,要進行清晰、詳細的表述,避免在工程中出現紛爭。
現階段,風險轉移是基于EPC模式下通信建設工程最常用的一種項目風險應對策略,主要包括購買保險、工程外包等方式;回避也是一種可行性較高的風險應對方式,其主要內容就是放棄項目。一般來說,當基于EPC模式下通信建設工程項目中存在著較大的宏觀風險、政治與社會風險時,使用回避的風險應對策略更加可靠。
對于基于EPC模式下通信建設工程的項目風險管理來說,想要確保風險應對的高效、及時、有效,就必須要在工程項目開站前,綜合所有信息分析項目中可能會出現的風險因素,并建立起風險應對預案。在這樣的條件下,一旦發生風險事件,相關人員能夠第一時間發覺并應對,降低風險帶來的不良后果。
總結:
綜上所述,在基于EPC模式下通信建設工程中,項目風險來源于業主和總承包商兩個方面,所以項目風險管理具有一定的難度。通過風險管理方案設計、風險監控以及應對,實現了對基于EPC模式下通信建設工程項目風險的控制與管理,保障了工程的順利進行,明顯降低了風險損失,有效保障了項目的安全。
參考文獻
[1]鄭志遠,呂春祥.以設計院為龍頭的EPC模式在通信工程中的優勢[J].中國新通信,2017,19(20):23-24.
[2]謝晚蔚.EPC模式下通信建設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研究[J].中國新通信,2016,18(02):75.
(作者單位:廣西通信規劃設計咨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