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態建設是土地整治過程當中最為關鍵的一個環節,可以更有效地實現城鄉一體化改革,所以探究土地整治過程中生態建設的重要途徑非常重要,需要引起重視。本文主要對土地整治工作中的生態建設問題進行分析,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一些發展思路,以供參考。
關鍵詞:土地整治;生態建設;問題;發展思路
前言
土地資源與生態環境都是人們不可獲取的生存之本,只有在不斷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和保護生態環境的雙重目標下,才能真正實現我國經濟和發展的可持續性。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進步,生態環境的問題也逐漸凸顯了出來,其問題受到了各階層的廣泛關注,因此,加強對其中存在問題有效思考并提出了相應的改善措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簡述土地整治
土地整治主要是指對那些低效率利用、非法使用、空置、生產建設活動以及因自然災害而損毀的土地進行整治,以此來提高我國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土地整治的工作內容主要包括土地整理、土地復墾以及土地開發三個方面,其中土地整理主要是指通過一定的手段對村莊、道路進行綜合整治,從而進一步擴大有效的耕地面積,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以此來改善生產條件以及生態環境;土地復墾主要就是指通過一定的手段對那些生產建設中遭到破壞及因自然災害而遭到破壞的土地,例如地震、山體滑坡或者火山噴發,進行科學合理的整治,以此來恢復土地的使用性;土地開發主要是指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之上,通過一定的手段對那些沒有被使用的土地資源進行開發利用,以此來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
2、土地整治工作中生態建設問題
(1)土地整治觀念有待進一步創新
我國土地整治工作在實際的開展過程中因為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所以仍然還是采用傳統的整治觀念,導致土地整治效率和質量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地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另外,在傳統的土地整治模式中,很多地區都沒有樹立出正確的生態景觀建設理念和意識,這就導致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沒有對生態建設工作引起重視,甚至為了可以提高對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很多地區會開展對生態環境的利用。
(2)土地整治方面的法律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
完善的法律制度是保證土地整治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基礎條件,但現階段而言,我國土地整治方面的法律規定在內容上還存在很多的缺陷,很多細節部分沒有明確說明,對土地整治工作的開展以及生態文明建設質量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影響。目前,我國土地整治方面的法律規定中包括了“土地管理法”、“礦產資源法”等,這些法律規定還不能滿足實際的土地整治要求,導致我國的土地資源得不到良好的保障。與此同時,即便是已經制定了相應的法律規定,但是在落實和執行過程中經常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我國的土地資源一直得不到使用。
(3)土地整治對環境的破壞
我國土地整治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解決將會對我國社會的和諧發展帶來嚴重影響。例如,隨著我國現代化城市進程的不斷推進,土地整治工作在實際的開展過程中經常會通過犧牲自然資源的方式來獲取更多的建筑面積,這將會對城市生態景觀建設造成嚴重的破壞現象,甚至在一些農村地區還出現了對耕地面積的大量破壞,從而對農村的生態發展帶來了嚴重的影響。
3、針對土地整治生態建設問題的改善措施及發展思路
目前,我國已經進入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時期,以生態化的新理論新方法開展土地整治正當其時,除在項目實施中注重生態化建設要求外,還要全面提高農地整治的生態化建設。
(1)進一步完善、健全土地整治理論方法和技術體系
為順利開展土地整治工作,達到與自然相處的目的,應當基于現有研究成果盡快建立健全、完善的土地整治理論方法和技術體系。首先,研究分析土地整治的功能、定位、對象、模式等,然后結合工作實際建立理論方法和技術體系。在此技術上,開展理論方法和技術體系應用創新,將理論成果轉變為實際應用技術,推廣應用技術成果,以促進土地生態整治順利開展。實際工作中,綜合考慮景觀生態學、土地規劃學、恢復生態學等方面專業知識并以不破壞原有生態環境為原則制定土地政治方案,從宏觀層面上把控土地空間格局布置,再利用景觀生態學等進行微觀設計。
(2)加強對土地整治生態系統的認識
土地整治工作在開展過程中涉及到的面積比較廣泛,主要是通過對土地資源的有效利用以及整體布局的改變,從而對周圍的土壤、樹木、水源以及大氣等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土地整治工作會使生態系統結構以及功能也發生相應的轉變。要想使生態建設在未來實現更加健康的發展,在土地整治工作中,首先應該對生態系統產生的影響進行全面的了解,然后在嚴格遵守自然規律的基礎上,對生態系統的完整性進行充分考慮,從而可以利用土地整治來構建“生命共同體”。結合土地整治過程中對生態系統帶來的影響,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完善的土地整治制度,這樣才能實現對土地資源的合理使用。不管在整治過程中采用哪一種方法,都應該在思想上樹立出一定的生態安全意識,將生態以及生產作用充分發揮出來,積極開展山水林田湖的整治工作,使農村耕地質量可以得到明顯的提升,同時也能為耕地生態環境建設提供良好的基礎保障。
(3)積極完善土地整治方面的專業法律
只有借助于完善的土地整治法律體系才能真正有效保證土地整治工作的成效和力度,所以,相關政府機構需要以進一步加強土地整治法律體系建設為目標,落實法律執行的力度和控制性。首先,應該在現有法律基礎之上進一步加強立法,盡快出臺一部專業土地整治法律以滿足現代化土地整治工作的迫切需求;其次,進一步加強法律執行力,在實際的土地整治工作中對于那些違反法律規定的個人或者集體都要激進型嚴重的處罰,以保證法律權威性的真正落實,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有效保護我國土地整治效果的實現,真正推動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性健康發展。
(4)加強土地整治工作的研究力度
要想滿足土地生態整治工作未來發展過程中的相關需求,相關人員一定要加強對新工藝以及新材料的研究力度,合理實現生態化材料以及工藝技術的轉變工作,將其用在規范要求比較高的生態保護工作當中,使土地生態整治工作的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在研發的過程中可以多總結一些國外的成功經驗,通過不斷的實踐最終形成適合我國土地整治工作發展的技術成果。同時,還應該加強對相關人才的培養力度,為土地生態整治工作的開展提供良好的基礎保障。另外,在土地整治工作中還應該極加強對天氣災害的研究力度,對土地的整體格局進行不斷的優化,從而不斷提高土地生態系統的使用功能,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自然災害帶來的影響。
4.結語
綜上,想要有效解決土地整治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生態建設問題,相關人員就需不斷更新生態建設理念,始終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指導,展開多樣化的生態建設,從而對土地整治工作進行不斷的優化,對其結構進行有效的調整,在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指導之下,進一步實現經濟建設和生態建設共同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全堅,譚咪.廣西土地整治規劃實施生態環境影響研究[J].低碳世界,2017(16):143~144.
[2]高奇,師學義,王子凌,李海明.生態文明形勢下的土地整治初探[J].江蘇農業科學,2016(07):391~394.
[3]王軍,鐘莉娜.景觀生態學在土地整治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生態學報,2017,37(12):3982~3990.
[4]羅溢.土地整治中生態環境保護問題與措施[J].低碳世界,2017.
作者簡介:劉秋紅(1984-),女,漢族,廣東廣州人,本科學歷,從事土地管理行業,研究方向:國土整治、規劃設計。
(作者單位:廣州恒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