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瓊
摘要:長期以來,農業工程機械在播種、施肥、灌溉、收割等環節發揮作用巨大,不僅節省了人力和物力,還極大的提升農業生產效率。隨著國家對農業發展的繼續支持,農業機械化發展已經成為必然,成為實現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本文對農業機械概念和作用概述,討論農業機械在設施農業中的應用現狀,并展望農業機械在設施農業中的應用,希望我國農業發展走上新的階段。
關鍵詞:農業工程機械;設施;農業;應用
我國是農業大國,自古以來就大力發展農業經濟。近年來,中央一號文件不斷提出對農業機械化生產的要求,以期實現我國農業種植的新局面,實現農戶增收,為鄉村振興助力。雖然當前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得到提升,但是相較于發達國家,技術含量和應用水平依然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一、農業機械的概念和作用
農業機械是進行農業種植中進行農產品初加工和處理所使用的各種機械。按其用途和種類分為:a農用動力機械;b農田建設機械;c土壤耕作機械;d種植和施肥機械;e植物保護機械;f農田排灌機械;g作物收獲機械;h農產品加工機械;i農業運輸機械。農業機械作為基礎農業與科技的融合物,為農作物的生長提供良好的土壤環境和氣候條件,使用卷簾機、遮陽網、加溫設備、降溫設備、育苗設備、施肥設備等農業機械作為輔助,使農作物的生產產量得到大幅度提升[1]。
二、農業機械在設施農業的應用現狀
(一)設施整體水平較低
雖然我國農業得到很大的發展,但是要想拉近與發達國家的距離,需要繼續實現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縱觀我國農業機械使用程度,在使用水平上和普及程度上存在缺陷,很多地區依然沿用手工操作。傳統的手工操作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并且效率低、強度高。此外,農業機械在使用上也存在問題,比如農戶未按照說明科學使用,忽視對機械設備的保養,并且由于資金問題在購買和租賃設備時更愿意使用小型的設備,不利于農業的規模化發展,也制約了機械設備的普及和發展。
(二)設施農業品種有限
我國的農作物種植不僅有露天環境下的耕種,也有大棚等溫室環境下的種植,但是由于機械設備的種類單一,導致不能完全滿足農作物的生長需求。比如溫室環境下種植缺乏加溫和保溫設備,夏季的干旱期間不能利用遮陽網防止對農作物的暴曬等,還有部分播種、鋪膜的機械也沒有得到推廣和使用,這對農業機械設備的推廣十分不利,需要解決機械設備種類單一化的問題[2]。
(三)農業機械的管理和服務落后
部分農民沒有對農業機械重視起來,在種植中更多的依靠種植經驗,或者缺乏對農業機械養護意識。同時,鄉鎮農機站的服務力度也存在不足的情況,不能為農戶提供更好的服務,而當地政府和農業部門也缺乏對農戶的安全生產宣傳教育,使得農戶在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三、展望農業機械在設施農業中的應用
(一)提升農機裝備有效供給
首先,農機化要在耕、種、收的傳統農業種植環節向產前、產中、產后實現全過程發展。比如我國浙江、安徽等地區的水稻種植基本實現全程的機械化,在耕地、插秧、管理和收割等實現機械化的基礎上,還要在選種、谷類烘干、農產品初加工大力應用機械化設備。其次,要填補生產機械化的薄弱環節,由于我國南北自然條件存在差異,需要根據不同的地域提供適合農作物生長的農機裝備,尤其是主要農作物地區。在當前的云南省部分鄉村地區,水稻在育插秧環節和稻谷烘干環節的機械化依然不高。因此,當地政府要加強對農業機械裝備的提供,實現種植和生產效率的提升[3]。
(二)農機化向特色農業機械化發展
農機化的發展要滿足傳統農業的發展,也要實現向多個領域的延伸,具體說來:首先,從糧食的生產機械化向特色和經濟作物農機化發展;其次,利用農業機械由單一的種植業向農產品初加工和養殖業方向延伸;最后,從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農機化需求給予技術支撐,以我國長江三角洲農業區為例,要把茶葉采收、水產養殖和水果植保的農業機械化大力發展,與傳統的農業植緊密聯合起來,打造特色的農業發展模式。
(三)農機化向綠色環保方向發展
當前我國推廣農機設備使用,但是部分農機設備在使用中有明顯的高油耗、或者機油燃燒不充分的情況,進而對農作物區域造成一定的環境污染。因此,國家在《大氣污染防治法》中對包括農機設備在內的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做出明確規定,使得農機設備生產企業對產品的排放量更加關注,相關部分也對市場銷售的農機設備加強檢查。
(四)加強農機安全生產宣傳教育
要想推廣農業機械設備,要更新農戶傳統的思想觀念,并且讓農戶重視安全生產問題。農戶可以在網絡環境下,利用手機、電腦學習機械設備的安全知識,當地農業部門可以創設微信公眾號,以此向農戶宣傳使用方法和安全生產知識。同時,當地政府和農業部門要深入到種植區,發放宣傳資料,對新機具進行推廣演示,或者在農業機械年檢審時宣傳安全知識。此外,在當地政府安排下,可以組織宣講人員到鄉鎮農機站開展安全生產教學,向農戶播放安全生產教育片等[4]。
(五)加強農機安全生產源頭防治
首先,為給農戶使用機械設備帶來良好體驗,實現更深層析的技術推廣,農業機械的安全性需要放在首位,具體說來,新農機產品進入市場之前檢驗和質量技術部門要嚴把關,防止偽劣產品流入市場,要求農戶加強對正在使用的農機設備檢修和保養,進而提升農業機械安全性。其次,要提升使用人員的操作技能,比如對拖拉機駕駛員和水稻收獲操作員進行培訓,并且以理論考試和實操考試的形式做出嚴格要求,使其操作技能得到提升,進而在源頭上確保人員和機械的安全。
(六)提升鄉鎮農機站服務功能
首先,當地政府要重視對鄉鎮農機站的建設,配備現代化辦公設備,加強電腦操作培訓,改善工作環境,同時還要吸納專業性人才,使農戶購買機和使用出現問題都能及時提供幫助。此外,基層農機站要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做好農機投入生產、農機質量管理和安全生產監管,從農戶的利益出發,為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保障[5]。
結束語:
綜上所述,農業的繼續發展離不開機械設備的支持,在我國農業正在經歷巨大變革的今天,實現農業機械化發展不僅可以實現種植效率和生產效率的提升,還對農民增收大有益處。因此,當地農戶需要改善傳統的思想和農業生產方式,而當地政府、農業局、農機站要各司其職,滿足設備供給、加強安全教育,讓農村發展有新面貌,進而助力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參考文獻
[1]唐斌,史躍. 農業工程機械在設施農業上的應用[J]. 現代農業科技,2016(11):221-221.
[2]閆淑俠. 農業工程機械在設施農業上的應用[J]. 農業裝備技術,2015,41(2):26-27.
[3]王偉. 農業工程機械在設施農業上的應用[J]. 科學技術創新,2016(29):82-82.
[4]李鑒方,高文煥,聶鵬程,et al. 農業物聯網技術在蕭山市設施農業中的應用與效益分析[J]. 農業機械,2015(7):115-117.
[5]馮曉蓉. 工程機械應用于農業的現狀分析[J]. 絲路視野,2016(23):153-153.
(作者單位:魯地拉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