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瑩 李雪喆
摘要:混凝土是當前國內應用最為廣泛的建筑材料,混凝土澆筑是建筑施工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做好混凝土澆筑,可以增強混凝土的強度與耐久性,保證建筑結構的整體質量。本文將分析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建筑工程;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應用
混凝土是由骨料(砂石)、膠凝材料(水泥)、外加劑、水、摻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制、攪拌、澆筑成型的一種人工石材,具有價格低廉、抗壓強度高、剛度大、可塑性強、耐久性好等優點。混凝土是當前國內建筑業使用最為廣泛的建筑材料(我國90%以上的建筑屬于鋼筋混凝土結構,國內建筑業每年使用的混凝土超過23億立方米)。做好混凝土澆筑,對于建筑施工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混凝土澆筑
混凝土澆筑,指的是將混凝土澆筑入模板,使其塑化凝固,制作形成建筑結構的過程[1]。
目前,國內建筑施工企業在進行混凝土澆筑時,普遍采用現場濕澆。這種澆筑方式具有成本較低、簡單方便等優點。但若在澆筑過程中操作不當,則會導致建筑內部出現裂縫,降低混凝土的承載能力。因此,非常有必要認真研究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
二、在建筑工程中應用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
(一)基礎澆筑
進行基礎澆筑前,首先必須對基坑進行全面清理;而后,向基坑表層土上灑水予以適當濕潤,再澆筑混凝土墊層。若墊層面積較大,須每隔6~10米,在縱向與橫向兩個方向上設置中間水平樁,以準確控制墊層的厚度。墊層混凝土澆筑完畢,待其達到適宜強度后,根據設計圖在該層上進行彈線,并綁扎地梁鋼筋[2]。再安裝木模板,安裝模板時要注意保護模板免受重物沖擊,并將模塊內的雜物清理干凈,堵嚴模板上的縫隙、孔洞,澆水濕潤。再后,澆筑混凝土。具體澆筑方法視基礎的實際情況而定:若基礎結構的平面尺寸不太大,可采取全面分層澆筑,從短邊開始澆筑,沿長邊方向推進(也可從中間開始澆筑,向左右兩端推進;或從兩端開始澆筑,向中間推進),下層混凝土初凝前回頭澆筑新的一層,以此循環。若基礎結構的厚度不大,但其長度較大,或其面積較大,可采用分段分層澆筑,從底層開始澆筑,推進到一定距離后回頭澆筑第二層,以此循環自下而上逐層連續澆筑。該方法常用于澆筑條形基礎。若基礎的結構長度超過其厚度三倍以上,采用斜面分層澆筑,將混凝土澆筑到頂,使其自然流動,形成具有一定坡度的斜面(坡度不大于1/3),而后從澆筑層下層開始振搗,逐漸上移。該方法可降低機械設備使用量,減少澆筑強度,節約工程造價。但也有一些明顯的弊端(澆筑時混凝土容易離析,若振搗不充分,或澆筑無序進行,會導致混凝土內部出現裂縫),因此,施工人員采用斜面分層澆筑必須極其慎重。
為防止水化熱過大產生裂縫,應盡可能選用水化熱較低的水泥,并且盡量減少水泥用量,還可摻用減水劑,以降低水化熱。在夏季進行澆筑作業時,應盡量用溫度較低的水攪拌混凝土。
(二)剪力墻澆筑
開始澆筑前,應在墻體與底部的接搓處澆筑3厘米~5厘米厚度的水泥砂漿(其成分與墻體混凝土完全相同),使用鐵鍬將砂漿均勻入模,以防止墻體出現爛根、露筋、蜂窩、麻面。澆筑混凝土時,采用分層澆筑振搗,每層澆筑厚度不宜超過60厘米,每次澆筑高度控制在1米以內[3]。為防止墻體產生側向位移,澆筑可從左右兩邊向中間推進。澆筑應連續進行,間隔時間不可超過2小時,在澆筑過程中必須注意隨時清理落地灰。澆筑復合剪力墻時,須將混凝土入模溫度控制在5~35℃區間。
一般選擇在門窗洞口上設置墻體混凝土的施工縫,若采用平模時,應在內橫墻與內縱墻的交接處預留垂直縫。澆筑洞口時,洞口兩側澆筑的混凝土高度應保持均勻對稱。進行振搗時,振搗棒與洞邊應保持30厘米以上的距離,從兩側同時振搗。振搗點要均勻分布,其間距一般應小于或等于50厘米,振搗時,振搗棒應插入下層混凝土5厘米,每一振點須進行20秒~30秒振搗,直至混凝土表面不再呈現浮漿或混凝土不再沉落。洞口左右兩側的構造柱、內墻與外墻交接點須振搗密實。
(三)梁板澆筑
澆筑前,須仔細檢查施工現場,確認澆筑混凝土層段的鋼筋、模板、管線、預埋件等已安裝完畢,而且全部符合設計要求。然后,將模板內的垃圾、雜物,鋼筋上的油污清理干凈,并確認鋼筋保護層的水泥墊塊已經墊好。若使用木模板須對其灑水濕潤。澆筑梁板時,采用“趕漿法”,首先澆筑梁,根據梁的高度進行分層澆筑形成階梯形,推進至板底時,再與板混凝土同時澆筑。隨時階梯形延伸,不斷向前推進澆筑混凝土。澆筑與振搗須配合進行,每層充分振搗后方可再下料。采用平板振搗器振搗時,須垂直于澆筑方向進行來回振搗。每一層振搗結束后,還須用刮尺抹平該層表面(澆筑樓板時,更須嚴格控制澆筑厚度,要在柱筋上畫出高于樓面50厘米的控制線,并根據控制線在澆筑的過程中隨時振搗、隨時攤平)。在澆筑與墻、柱連成整體的梁板時,須先澆筑柱、墻,澆筑后間隔1~1.5小時,待柱、墻的混凝土初步沉實后再澆筑梁板。若梁柱節點的鋼筋較為密集,澆筑時須選用骨料粒徑較小的混凝土,振搗時須使用小直徑振搗棒。梁的高度超過40厘米時,應采用分層澆筑。
使用插入式振搗棒進行振搗作業時,應采用垂直振搗,插入深度須達到棒長的3/4。振搗梁端及其它鋼筋密集的部位時,振搗棒若難以插入,可采用傾斜振搗,但振搗棒的水平夾角不能超過45度。振搗時,振搗棒不可碰撞鋼筋、模板、預埋件[4]。
每一振點須排列均勻,可采用交錯式或行列式按順序移動振點,每次移動的距離不應超過振搗棒作用半徑的1.5倍(45~60厘米)。
澆筑樓板宜沿次梁方向推進,在次梁跨度1/3范圍內設置施工縫。施工縫應與板面或次梁軸線保持垂直。單向板的施工縫設置較為靈活,可設置在與板平行的短邊上的任何位置。設置施工縫后,用木板或鋼絲網將其擋牢。
結束語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筑施工企業應當高度重視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認真學習、研究澆筑技術,以不斷提高澆筑質量。
參考文獻
[1]黃登保.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應用探析[J] .建材與裝飾,2018(46):7-8 .
[2]吳小成.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應用[J] .民營科技,2018(11):145+151 .
[3]陳鈺,李抹璇.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應用探討[J] .四川水泥,http://kns.cnki.net/kcms 2018(09):165 .
[4]楊裕生.分析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運用[J] .建材與裝飾,2018(30):14-15 .
作者簡介:吳瑩:女,1989年7月16日,河北棗強縣人,建筑工程專業,單位:保定市正高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李雪喆:女,1991年9月6日,河北保定市人,土木工程專業,單位:保定市正高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作者單位:保定市正高建筑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