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東
摘 要:隨著我國城市化的發展,農村學校的很多學生到城里上學,使得農村小學生的數量越來越少。再加上農村學校師資力量有限,很多農村學校只能采用“復式教學”這一模式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因此,復式教學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符合農村小規模學校教學的一種有效教學模式。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推進,對于復式教學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新形勢下如何提高復式教學的質量就成為廣大一線農村教師關心的話題。結合多年教學經驗淺談一點看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小規模學校;復式教學;數學
所謂的“復式”教學是指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年級合編在同一個班、由一名任課教師同時上課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引導學生完成與單式班同樣的教學任務,實現同樣的教學目標。這就要求復式教學的教師根據現有的實際情況,靈活采取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
一、教會學生自學
復式教學與單式教學的最大區別是教師講課的時間較少,教師可以把這一不利因素轉化為有利條件,合理安排,精心組織,讓學生學會自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充足的時間里學會自學、學會探究,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不正好落實了新課改對數學教學的要求嗎?由此可見,只要教師善于用心組織,復式教學一樣可以發揮其優勢,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這就要求教師教會學生自學的方法,因為學生只有掌握正確的自學方法才能在有效時間內提高學習效率。
如在復式班二五年級的教學中,二年級學習的內容為“平均分”,五年級學習的內容為“2、5、3的倍數特征”。教師可以提前把五年級的自學指導板書到后黑板上。如:(1)通過舉例的方法總結2、5倍數的特征。(2)通過舉例,總結3的倍數特征。(3)試著做課后練習題。這樣在給二年級學生上課的時候,就可以先讓五年級的學生自學,并讓組長監督組員認真自學,確保每個學生都能認真自學。對于二年級的教學,教師則可以在講解完“平均分”的概念后,為學生布置適當的練習題,讓學生自學。這些練習題的設計教師要體現出層次性,優秀生在課本的基礎上做一些開放性的題,后進生主要是課本內容,中等生則居于兩者之間。每組選出組長監督。
在對五年級上課之前,教師先讓組長把收集整理的自學問題反饋給教師,這樣在教學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節省教學時間。并且學生通過自學對課本內容已經有初步的了解,這樣帶著內容和問題上課,就可以避免聽課的隨意性和盲目性,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
五年級的學生開始練習時,教師就可以檢查二年級學生的練習情況,對這些練習題的講解方式也不盡相同。優秀生主要以 點撥為主、中等生注重方法的講解,而后進生則要精講、細講。在此,教師要注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讓優秀生和后進生結成“對學”,通過“兵教兵”“兵帶兵”幫助后進生掌握知識,完成學習內容。這樣不僅能減輕教師的負擔,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五年級的練習內容也同樣如此。
通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僅提高他們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還能達到“動靜結合”的效果,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二、有效整合知識
數學知識是互相聯系的一個整體,新知識的學習往往都是舊知識的拓展和延伸。由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數學的這一特點,結合復式班的實際學習情況,有效整合知識,打破年級的界限,根據教學目標的需要,科學地組織教學。
如在復試班二年級和五年級的教學中都有關于“平移和旋轉”的內容,教師就可以靈活把這部分知識有效整理起來講解。如在給二年級學生講解這部分知識的時候可以讓五年級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到二年級聽課,幫助他們復習“平移和旋轉”的基本概念,讓他們更好地理解和學習五年級知識。反之,在上五年級的課時,可以讓二年級的優秀生去聽,豐富他們的知識儲備,拓展他們對知識的外延和內涵的理解。
通過這樣的靈活教數學,也使學生意識到數學知識是一個整體的知識網絡,它們之間盤根交錯,有著緊密的聯系。每一階段的學習都是為以后的學習打基礎,增強它們認真學習數學的意識。
三、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
新課程改革不僅重視知識的傳授,更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掌握。葉圣陶也曾經說過:“教是為了不教。”學生只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才可以真正實現“不教”的目標。因此,在復式教學中教師更要重視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幫助它們掌握好的學習方法。如教會學生如何自學、如何聽課、如何討論交流、如何復習等,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在正確方法的指導下,提升學習效果。
總之,在農村小學規模學校實施復式教學,教師要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南,根據農村小規模學校現有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有效整合知識、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等,全面提升農村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楊孝斌,羅永超.關于貴州民族地區農村小規模學校學區化校本研修示范區建設的思考[J].凱里學院學報,2014(5).
[2]高政,劉胡權.農村小規模學校教師隊伍現狀與改進對策[J].中國教育學刊,2014(8).
注:本文系甘肅省“十三五”規劃課題《“同動同靜”復式教學模式在農村小規模學校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研究》(課題立項號為:GS[2018]GHB2656)的階段性成果。
編輯 李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