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曦
摘要:隨著人們生活質量水平的不斷提高,綠色產品受到了普遍重視,天然無公害茶葉種植廣受青睞。茶葉作為現代飲品的主原料之一,質量的安全與否關系著人體健康,因而,我們必須要提高無公害茶葉栽培管理技術。基于此,本文從無公害茶園的建設、種植管理進行了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無公害茶葉;種植;管理技術
前言
無公害茶葉也就是在無公害的生產種植環境下,按照規范合理化的操作流程,農藥殘留、重金屬含量等都達標情況下所種植的茶葉。這種茶葉不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也就是說,無公害茶葉對種植的土壤、水質、金屬等的要求都比較高,相關人員必須要引起足夠的重視,采用科學有效的種植管理技術。
1 無公害茶園的建設
1.1 選擇茶園的地理位置
茶園應該選擇海拔相對較高、水質條件比較好的山地,這是確保茶葉無公害提高產量的前提。除此之外,還要保證茶園5km范圍內不能排放污染物,在周圍應該設置防護林,并挖好排水溝渠,維持茶園生態系統平衡[1]。
1.2 建設新茶園
茶園的建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新建茶園要高質量、科學進行設計,以茶為主,合理布局。設計的內容要包含農業機械化、園林化等,達到無公害、高產、保質目標。與此同時,應該堅持“宜林則林,宜茶則茶”。在新建茶園時,必須要做好土壤、水質等各方面的測試,測試必須要達到國家有關標準規定,使茶園滿足無公害種植的要求。茶園周圍可以有樹林環保,其土壤深度要控制好,一般為80cm以上,養分含量要保持均衡。如果土壤的有機質含量高,土壤的pH值應該控制在5.5-6.5范圍內,土壤的通透性要好,不能有積水;茶園要成片,規模要合理,在適應于灌溉的區域新建茶園最佳;新建茶園最好與其他農業種植、人們居住區有約1公里的距離,與有害物質排放區域、礦山等有約5公里的距離;在茶葉種植過程中要注意晝夜溫差控制,這是很關鍵的一步,要保證溫差在10攝氏度之內。并且,光照、降水量也會對茶樹的種植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基于上述內容的考慮,茶園管理人員、種植人員應該科學選取茶園位置。同時,茶園的工作人員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茶樹生長的實際情況入手,一般采用梯田的形式來設計[2]。
2 無公害茶葉的種植管理
2.1 品種選擇、種植
茶葉品種的質量直接關系著其成活率與產量,因而,在選擇茶葉品種時要科學,應選擇質量好、抗病性能強,適應性好的品種。優先選擇無性系茶苗,從外地引入的樹種在種植前必須要進行質量檢驗,保證其無病無蟲害[3]。岳西縣一般以石佛翠、舒茶早等品種為主。現在移栽茶面一般都通過開溝、開穴等方式來種植,畝載3000株左右,株距35cm、行距150cm左右為宜。種植時茶根一定要舒展開,均勻的用細土來掩埋,并將土壓實。種植結束后必須要灑上定根水,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鋪草來保濕。及時進行定型修剪,修剪高度一般控制在15—20cm。值得注意的是,在茶樹種植的30天內必須要及時灑水,促其全苗、壯苗。新茶園在種植茶樹時會不可避免的會出現缺萖的現象,要及時進行補苗,增施肥料,控制雜草生長。
2.2 肥料及施肥方式的選取
茶樹的肥料應該以綠色化肥種類為主,包含沼氣肥、餅肥等等,當然,這些肥料都應該進行無公害處理才能用作茶樹肥。通常草肥等肥料中的纖維素很豐富,保肥能力較強,適用于新茶園茶樹種植;餅肥中的氮元素很豐富,保肥能力也很強,將其用作茶樹種植肥料,能夠提高茶園的有機質含量;雜肥比較適用于通氣性較差、土壤較粘稠的茶園;而河泥等肥料比較適用于通氣性好,沙土土質的茶園。施肥時要合理搭配,將有機肥作為主肥,其中,氮肥應該根據茶樹的樹齡來合理追施。茶樹具備加強的耐肥性,因此,在施肥時應該將基肥、底肥配合起來進行追施,配合深施肥的方式,讓茶樹能夠向深處生長,提高茶樹的耐寒、耐旱性。當進入到秋冬季后,隨著氣溫的慢慢降低,茶樹根部開始活躍,早施肥有利于根部的吸收,催芽肥通常在春茶、秋茶前各施一遍肥。具體肥料的選擇應該依據茶園土壤性質來判斷,一般情況下,幼齡茶園,應該多施入纖維素含量高的草肥等肥料,土壤有機質豐富、保肥性好的茶園,應該多施入餅肥。[4]。
2.3 茶園的修剪、采摘
修剪茶樹是提高茶葉品質的重要一步,更是預防茶葉病蟲害發生的重要措施,因此,采取科學有效的方式十分重要。具體修剪茶樹時,應該綜合考慮有關要求、和時間,有針對性地采用修剪方式。采用定型修剪能夠保持樹冠基礎形狀不變,輕、深修剪是針對樹冠面進行的大調整,促茶樹生長。
當然,針對幼齡與成齡的茶葉采摘是不同的。其中,幼齡采摘主要采用以養為主、采養結合的方式,而成齡的采摘應該按照標準來采摘。名優茶以幼嫩芽為主,大宗茶以新梢對夾葉為主。為了保證茶葉的品質,應該分批、留葉來采摘,切莫不能過度進行采摘。
2.4 茶樹病蟲害防治技術
在茶樹種植過程中,病蟲害防治也是重點內容,要引起高度重視。茶樹在生長階段不可避免的會出現病蟲害,抑制了茶樹的健康生長,這就要求管理人員做好茶樹的病蟲害防治工作,定期進行修剪、采摘。如多次采摘可以控制假眼小綠葉蟬,修剪茶樹可以預防螨蟲等的侵害。同時,為了控制鱗翅目類害蟲,在秋季可以深耕茶園追施基肥進行預防。還可以清理茶樹根部的落葉、表土預防越冬害蟲[5]。此外,在防治病蟲害的過程中還可以使用物理技術,如人工進行捕殺,使用燈管等來誘殺。生物防治技術在病蟲害防治中也應用的比較多,可以用天地來防治。當然,在茶樹病蟲害防治過程中,農藥的使用也是不可少的。在此過程中,相關人員就應該加強管理,對于普通茶葉農藥的使用只要可以防治病蟲害,不會對環境造成影響即可,但種植無公害茶葉,對農藥的使用要求很嚴。首先,無公害茶葉所噴施的能要中不能含有有害物質。因此,在平時的種植管理過程中,應該加強預防,盡量防止茶樹不患病。若是出現病蟲害要使用農藥,農藥必須要通過安全質量檢測,保證其使用不會對消費者的身體帶來危害,所噴施的農藥不宜過多,要適量。噴施后,管理人員應該將用藥情況記錄好,隔一段實踐觀察茶樹的反應[6]。
3 結語
總之,在社會不斷發展進步過程中,人們對各類產品的綠色、安全性要求也逐漸提高。無公害茶葉的種植管理,能夠有效提升茶葉品質,保證人們的飲用安全,深受人們的喜愛。因此,行業人員必須要認識到無公害茶葉種植管理的重要性,提高茶葉種植技術水平,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彭相才,張素育,等.淺談無公害茶葉栽培技術[J].現代園藝,2016,12(08):138-142.
[2]王肇劍,張松平.淺析無公害茶葉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6,15(05):104-105.
[3]張景文,溫皓,等.無公害茶葉的優質栽培技術[J]. 現代農業科技,2017,12(16):191-192.
[4]丁志國,溫新民. 綠色無公害茶葉種植與管理技術淺析[J].農業與技術,2018,2(03):125-129.
[5]楊進,王敏. 關于無公害茶葉的種植與管理技術探究[J].農技服務,2017,9(12):421-426.
[6]高元香,李旭兵,等. 無公害茶葉高效種植技術要點分析[J].農技服務,2018,5(06):332-336.
(作者單位:安徽省安慶市岳西縣店前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