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云
摘要:S67塊緊鄰榮勝堡生油洼陷,周邊油氣富集,為沈陽采油廠主產區,但是老區邊部缺少系統研究,導致油藏邊界及油水分布關系認識不清楚,如果對整個研究區從構造、沉積、儲層、成藏進行全面系統的落實與研究,勘探開發一體化有望實現該塊增儲上產。
關健詞:勘探開發一體化;同年增儲;同年建產
1、區塊目前存在的問題
(1)構造認識不清楚
S67塊邊部構造特征認識不清楚,以往的研究主要是利用老的三維地震資料開展的,由于受地震資料品質的限制,儲量范圍外其構造研究只是停留在大的構造格局認識上,精細的構造特征認識不清楚,亟待開展構造精細研究。。
(2)砂體分布認識不清楚
研究區儲層分布受構造、沉積等多重因素控制,導致砂體單層薄、連續性差、電性識別標準不統一等一系列問題,嚴重制約了該區勘探開發進程,亟待探索儲層預測新技術,重塑砂體空間展布。
(3)面對產量的需求,如何快速推進規模建產
面對目前產量的嚴峻形勢,在研究模式上如何實施創新,改變以往先滾動勘探、再滾動評價、后滾動開發的工作程序,加快資源轉化進程,突破資源準備不足“瓶頸”,尚需深入思考。
2、研究內容
(1)利用三維構造精細解釋技術,重組構造格局
首先通過三維地震解釋成果,利用老井合成地震紀錄建立速度場,生成構造模型,落實部署區構造形態及空間分布,精細的三維地震資料解釋是落實構造格局、研究構造形態的重要基礎。由于工區面積較大、沙三段各油層組地層發育情況較復雜、跨越斷層及斷裂帶,地震采集資料分辨率不是很高,所以,增加了解釋的難度。本次解釋過程盡量利用垂直于斷層走向的時間剖面進行斷層解釋,確保斷層解釋的精度;盡量應用連井剖面加以解釋,充分分析井震關系,使解釋層位更加合理;利用不同色標的分辨率來調整層位的閉合精度,盡量縮小閉合層位誤差;采用連續逐一加密縱橫測線的辦法,不漏掉小斷層;及時利用動態資料落實可疑斷層兩測的油氣水關系,最終界定斷層是否發育。
其次對S67東部老井完鉆后采集三維垂直地震(VSP)資料,資料采集品質比較好,各道記錄初至起跳清晰干脆,上行波、下行波信號明確,道內初致、續至波頻率豐富,道間能量深淺層均衡。因此,本次我們利用工區前期所測的VSP測井零偏時深關系對層位進行標定。再加載地質的統一對比分層結果,并使二者有機結合,互相刻度校驗,從而建立真實可信的井震聯合的層位解釋模型。從VSP解釋剖面上,可以清晰的看出三條邊界斷層的存在,從而重新落實斷層并對斷層重新刻畫,為井位部署提供依據。
(2)應用井震結合砂體精細描述技術,實現了含油砂體精細刻畫
S67塊S32段沉積,充填于裂谷發展階段裂陷期上升階段。此時與沙四段相比,水域變小,水體變淺,沉積速率顯著變小,呈現出湖盆大規模水退階段,因而形成扇三角洲體系。儲層巖性以淺灰、深褐色中-細粒硬砂質長石砂巖為主,含少量粗砂和細礫,粒度中值為0.21mm。根據S67塊主體區取心井薄片數據資料分析統計,碎屑顆粒主要為石英、長石和巖屑,其中長石占36.6%、石英占36.8%,巖屑占16.3%。巖屑主要為花崗巖、中基性噴發巖及少量石英巖。根據砂巖分類原則定名為長石砂巖。分選性中—差;風化程度中等;磨圓度次圓—次尖;接觸類型以點接觸為主,次為線接觸。膠結物以泥質為主,泥質含量7.3%,碳酸鹽含量2.2%,膠結類型以孔隙-接觸式為主。
S67塊油藏受構造與巖性兩種因素控制,本次擴邊部署區油藏類型與區塊主體部位基本一致,高部位含油,低部位存在邊水,油氣的富集受構造高低所制約,同時油層主要發育在滲透性好的砂巖中,油藏類型為巖性-構造油藏。隔層十分發育,夾層發育程度較差。隔層多為質純、性脆、遇水易膨脹的的泥巖,分布穩定、延伸遠。部署區隔層主要發育的是Ⅲ、Ⅳ油層組之間的泥巖隔層,分布穩定,厚度為1.9-18.5m之間,平均為5.3m。
從反射特征來看,部署區與S67開發主體部位同為連續的中強反射。通過S67東部地震解釋結果,提取了地震屬性,從振幅屬性分析結果看,部署區與S67開發主體部位具有相似的地震屬性特點、反演結果顯示,部署區砂體較為發育,部署區儲層與主體區連片分布,且厚度較大。由東北向西南展布,砂體厚度一般在90~120m。平面上油層與砂體展布特征一致,疊加連片,西部油層厚,往東部油層逐漸變薄。
(3)合理做好油藏工程設計,保證經濟效益最大化
通過以上研究,S67塊分層油層等厚圖分布規律發現,部署區域油層主要發育在S32IV油組,其儲量占65%,S32Ⅲ油組儲量規模小。該區油層發育集中,隔層厚度不大,目標區主力含油井段為150m,同時兼顧經濟效益,因此采用一套層系進行開發。
S67塊目前采用五點法正方形井網進行注水開發,效果較好,本次擴邊部署區延用正方形井網進行開發。
綜合技術合理井網密度和經濟井網密度多種方法結果分析,正方形井網合理井距為150-180m,結合東部擴邊區的構造形態和油層分布特征,本次加密部署采用正方形井網180m井距。。
(4)勘探開發一體化,實現區塊快速建產
針對問題改變以往先滾動勘探、再滾動評價、后滾動開發的工作程序,采取逆向思維,先獲得產量后形成儲量,實現滾動勘探開發并行同步。S67東塊在滾動井Q12-40獲得10噸高產工業油流后,負責開發井位部署,最終在S67塊東部采用正方形井網,170-180m井距,分兩批部署新井41口井,其中開發井38口,滾動井3口。及時應用勘探開發一體化技術,以實現區塊快速建產。在第一輪開發井部署實施的同時兼顧實施東側滾動井,評價進一步擴邊增儲的潛力,從而指導第二輪開發井位部署,先后兩輪整體部署新井41口,其中滾動井2口,開發井39口。目前已完鉆投產33口,區塊日產油170噸,上報探明儲量150萬噸,實現了區塊當年發現、當年建產、當年增儲,較常規勘探開發進度縮短半年以上。
3、取得的認識
(1)老區塊周邊仍有擴邊部署潛力,以S67塊成功經驗,為其他區塊邊部研究提供依據。
(2)改變方式,將滾動勘探、滾動評價、滾動開發三者同時進行,縮短建產周期。
(作者單位:中油遼河油田公司沈陽采油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