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國民事訴訟法的發展,并對現代中國民事訴訟法中的一些具體問題進行了探討。討論協議管轄權和登記制度兩個方面,供今后參考。
關鍵詞:現代化;民事訴訟法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的法律制度也在不斷變化,邁向現代化的中國民事訴訟法中有許多都在不斷的完善,為此,本文選擇了協議管轄權和注冊制度進行討論,希望它能夠起到吸引玉的作用。
1、民事訴訟法管轄權的現代化
中國民事訴訟法的頒布始于1991年。 在這種法律機制中,首先提出了協議的管轄權,為協議在中國的管轄權奠定了基礎。過去,對協議管轄權制度的研究僅基于這一法律。 在經歷了21年之后,在2012年對于該法律進行在此修訂,其中針對于協議管轄制度進行了重新診釋,其實際范圍更具有可塑性,統一了國內外民事訴訟的適用標準;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也明確規定了協議管轄制度的內容。
面和完善的診釋。對于當前在此方面的研究視角進行歸結,發現其實際的研究切入點主要有:其一,對于協議管轄的相關問題進行探究;其二,對于協議管轄案件的范圍進行設定;其三,確定案件管轄權的范圍;其四,對于格式合同情境下協議管轄的相關問題進行分析;其五,探討互聯網與協議管轄制度之間的問題。在論述這些問題的過程中,關于默示協議管轄的爭論,是沒有形成統一的意見,其焦點性問題在于:默示協議管轄的屬性是如何界定的?在此本文不贅述各種觀點,因為筆者認為,國際上很多國家和地區在此方面也進行了設定,但是也存在部分國家和地區沒有對此問題進行闡述的案例,比如德國和日本,就是這樣的,而這種做法也比較切合我國的實際,因此爭議此點毫無實際意義。
對于協議管轄使用案例范圍的相關問題進行探究,《民事訴訟法》的修訂,使得案例范圍得以延展,對此部分學者是以肯定態度來評價的,認為其可能對于部分身份權糾紛處理有所幫助,當然也存在部分專家認為這種擴大化,是不理的做法,對于什么是財產權益糾紛進行診釋,這是適用的前提和基礎。但在實際擴展的過程中還需要理解的是:何種類型可以適用協議管轄制度來進行?實際的拓寬是否是合理的?這些問題還需要進行積極的探討。
關于互聯網環境下的協議管轄案件,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尤其在當前互聯網的發展使得國內國外之間的聯系不斷加強,很多事情都是在網絡環境下進行的,此時就要求在此方面的法律機制能夠更加完善,能夠使得互聯網環境下的各種問題得到規整。
2、民事訴訟法立案登記制度的現代化
我國民事立案登記制度經歷了從審查制到登記制的轉變。受我國傳統歷史文化的影響,我國的司法理念一直是秉行權力本位、國家本位。雖然在改革開放初期,國家政策鼓勵民事訴訟,法院對于大部分民事案件都予以受理。但是,隨著社會變遷的不斷發展,國內矛盾不斷變化,人民法院越來越被動地接受民事案件。這與國家政策的導向密切相聯,在由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的重大社會變革中,政府首要任務自然是維護社會秩序穩定,為經濟的發展保駕護航。因此對于某些具有重大社會或政治影響的案件,一旦進入司法程序所引發的負面影響不管是對政府的形象還是市場的吸引力,都會造成嚴重的損害。作為一個非獨立機構的司法機關,對地方人民政府和人民代表大會負責,在一些情況下必然要以政府利益為先。人民法院在案件審理過程中飽受著政治和法律的雙重壓力,為了避免一些敏感、疑難案件的審理所引發的問題,許多法院在案件受理階段便開始加以控制,其控制手段就是對案件的起訴進行嚴苛審查。
2014年10月23日,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幾個法治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規定:“改革法院案件受理制度,將案件審查制度改為案件登記制度,人民法院應當依法接受的案件,有必要建立案件,并且必須提起訴訟以保護當事人的權利。 ”到目前為止,中國的檔案制度改革已經開始。2015年4月1日,由習近平總書記主持的中央綜合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人民法院關于 登記登記制度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進一步明確了登記制度改革的總體思路。自2015年5月1日起,國家法院已開始實施登記制度。 至此,我國的立案制度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模式。立案登記模式的建立,體現了在當前人民訴訟需求日益增長的情況下,黨中央對于人民群眾訴權行使的切實保護,它體現了人民法院消除群眾障礙的決心,有效縮小了司法與人民之間的距離。為保障當事人訴權、提升司法公信力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但作為制度的舶來品,還應當考慮加強登記模式與我國訴訟環境的契合,促進其功能發揮,使其能夠切實解決審查模式下的種種問題。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協議管轄和立案登記制度方面,本文進行了進一步的總結和分析,從兩者的發展和完善的角度進行了分析,希望可以為今后的民事訴訟法的完善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段文波.庭審中心視域下的民事審前準備程序研究[J].中國法學,2017(06):203-220.
[2]韓寶.民事訴訟法與民法關系省思——兼及民法典的編纂[J].北方法學,2017,11(05):17-29.
作者簡介:梁晨曦 女1983.05.03,法學碩士,講師,訴訟法學,湖南邵陽。
(作者單位:湖南現代物流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