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正永
摘要:國畫作為我國悠久傳統文化經典代表,在各個歷史階段都被廣泛傳承,筆墨文化元素在國畫中的應用和創新是許多文人墨客進行藝術情感表達的主要形式。筆墨文化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元素,是國畫創作的核心元素,在國畫中能夠很好的體現其表達的情志和內涵,對國畫藝術家的成功創作具有重要意義。筆墨文化作為國畫的靈魂,可以將文人的思想滲入其中,將文人內心所想表達出來。本文從筆墨文化在國畫中的應用著手,以筆墨的發展為線索,來分析影響筆墨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因素。
關鍵詞:國畫創作;筆墨文化;繼承與創新
近年來,隨著我國筆墨文化的快速發展,呈現文化的多元性,在開明的政治體系下各國的藝術文化相互借鑒和汲取,來促進文化更加自由,多元化發展。國畫作為一種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主要是通過筆墨來進行表現,也就是國畫的創作手法。國畫在我國的地位是無法被取代的,筆墨文化作為國畫的核心元素,其重要性也可想而知。在國畫剛開始出現的時候,就是以筆墨的形式表現,筆墨和國畫有著密切的聯系。
一、筆墨文化概述
作為一個具有數千年優秀歷史的國家,筆墨文化的發展也極具特色。人們通過筆墨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悲傷,喜悅,憤世或懷才不遇等。
二、筆墨文化在國畫中的應用
(一)筆墨的語境
國畫在無盡歲月中慢慢的演變,具有著悠久的歷史。各類文人雅士在歲月的長河中不斷的對其改進和創新,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獨具特色和重要價值具有重要意義,可以很好的提現我國數千年的文化底蘊。
(二)筆墨在國畫中的應用
筆墨在國畫中的應用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1、點的表現形式,點作為最基礎的表現形式,其方向,大小以及形狀的不同,甚至顏色的深淺,都會產生不同的意境。畫龍點睛,最后的一個帶你卻起到了極大的作用,使得所畫的龍一下子變得靈動起來。所以,點雖然很基礎,但是在很多時候也可以創造驚喜和意外。2、空的意境,空白也作為一種藝術,能夠有效的升華國畫的內涵和思想。國畫中筆墨部分和空白部分的有效結合,可以更加完美的表現國畫的主要思想和意境。國畫的空白部分可以讓讀者更好的感受領悟,在某些時刻可以給讀者留下一定的想象空間和自由揣摩。
三、筆墨文化元素在國畫中的繼承
(一)語言特征的多樣性
國畫具有多樣性的特點。1、以書入畫,即在作畫的過程中用書法的形式來進行繪畫。在傳統繪畫中,書寫性能夠讓畫者對繪畫,人品,才情,學問等提出較高要求,可以有效的表現各種事物,山水花鳥等。2、程式化,即筆墨結構應該要不斷的發展和精簡,形成自己獨有的理論體系,筆墨程式化能夠體現出國畫的成熟。3、筆跡的不確定性,即墨在紙上的痕跡具有不確定性,主要原因是由于墨在紙中的不斷滲透,這種結果的產生屬于多樣性的一部分,是不確定的,在我們作畫時可能會使我們產生奇妙的感覺,有可能對我們作畫具有積極作用。
(二)鮮明的形式特點
筆墨在國畫中的運用具有鮮明的形式特點。1、巧奪天工的章法布局,是作家知識和藝術靈感的體現,在經過反復的推敲改進后,使人物完美符合其場景,才有可能作出一個好的作品。2、獨具匠心的造型特征,可以將造型分為兩種,具象造型和意象造型。具象造型主要是將人物鮮明的個性特征表現出來,使得貼切自然生活,意象造型主要是對對象進行精簡提煉。3、單一的設色類型,繪畫顏料豐富多彩,在設色方面,很多作家高度重視色彩方面。色彩時常應用在壁畫,陶瓷等方面,而在人物畫方面很少用到。
(三)豐富的精神文化內涵
中國文化經過幾千年的沉淀,獨具特色,有深厚的文化內涵。1、一脈相承的民族文化,文化是一個很廣泛的概念,體現在生活的各個方面,豐富多彩,看不清摸不著。當代筆墨文化在國畫中的應用對傳統文化是一脈相承的,都是隨著時間的發展,文化在社會中流傳下來。2、具有時代感的思想觀念,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藝術風格,每一個作家又有其獨特的感官和審美。傳統的人物畫注重寫意,忽略造型,很大程度上依賴筆意和偶然的墨趣,以致遠離了真實感。3、中國傳統哲學的審美趣味,在中國傳統中產生了許多美學思想,如思想比較活躍的戰國時期,就有人提出將自己的思想注入到繪畫中,誕生了許多極具影響力的藝術論著如《論畫》等,提出了神形結合的理念,“傳神論”以及“以形寫神”等思想對后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在筆墨創作中不僅僅要繼承前人的思想,還要清楚的認識其發展規律。
四、筆墨文化元素在國畫中的創新
(一)在傳統中求變
當代的筆墨文化在根植中國文化的基礎上,又不斷借鑒西方藝術元素,具有獨特的性質,在自身不斷發展的同時結合西方相關藝術元素,有利于對文化傳統的繼承和不斷創新。筆墨文化創新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在傳統中求變和中西結合以及相應新形態。
(二)在中西間融合
在中西間融合即是合理性的將西方相關理念,文化與中國筆墨相結合。中西間融合體現在三個方面,素描,光影內化和追求表現。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的相互滲透,能夠使筆墨得益于發展。綜上,筆墨文化應該掙脫傳統的束縛,進行中西結合,從而呈現其多樣性和多元化,在社會進程中不斷良性發展。現如今,筆墨畫以更加廣闊的視野呈現在我們眼中,中西結合是一條極佳的路,通過不斷的汲取和改進,使筆墨語言,形式及其精神以一個嶄新的一束形態呈現在我們面前。所以,我們觀者可以有更廣闊的視角來審視,品味和體會筆墨文化,具有時代性及現實意義。
(三)融合后的筆墨新形態
在中西間融合之后,筆墨進行了排序,重組等,呈現出新的形態。新的形態主要表現在筆法和墨法兩個方面,筆法指塑造形體的結構,墨法指體面關系,在一定情況下,筆法和墨法也可以相互轉化。1、筆法表現形體結構,在古代一段時間內,筆法運用在繪畫中,即以線造型,講究用線的重要性,慢慢的書法甚至代替劉了畫法,所以,書法型畫作是筆墨畫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畫作中的線條可以有效反映物象的質感和量感,極具神韻,在中西融合之后,筆法逐漸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逐漸變得線面結合,在線面結合畫作中,人物造型生動自然,線與面的結合緊湊精煉,對一幅佳作具有較大作用。2、墨法塑造體面韻味,有人將墨分為七類,濃墨,淡墨,積墨,焦墨,宿墨,破墨以及潑墨等,必須很好把握墨的焦,濃,重,淡,清這五個部分,以達到靈動的效果。在色彩表現上,中國傳統繪畫技法較多,色彩卻很單一,受到西方潮流的影響,也逐步遵循“五色”,將筆墨畫引入西方相關元素,采用西方較為豐富的色彩,可以很好的彌補中國畫作中的色彩局限,因此運用色彩被大規模的推動起來。
五、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使筆墨文化元素在國畫創作中的不斷繼承與創新,推動筆墨文化發展的多樣性和多元化,在繼承傳統的同時,應該結合西方相關文化元素,取其糟粕,留其精華,進行融合,形成筆墨新的形態。人物畫家應該更好的領略世界各地的藝術文化,更好的吸收其他領域里好的筆墨表現方法,來更好的應對社會變遷,民族文化和藝術審美的不斷變化發展,得以使筆墨文化在社會轉型中仍有較好的發展。筆墨文化作為一種藝術表達,應該合理的將當代相關思想,精神,理念充分表現出來,來達到其時代作用。
參考文獻
[1]黃墨.淺析中國筆墨文化元素在國畫創作中的運用研究[J].大眾文藝,2018(23):76.
[2]李晉慶.國畫創作中中國筆墨文化元素的應用探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8(15):38-39.
[3]陳寧.中國筆墨文化元素在國畫創作中的應用[J].美與時代(中),2018(01):57-58.
(作者單位:云南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