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翠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展開,中小學音樂課新課標的實施,識譜教學正在普及和提升,在音樂教學過程中讓教師和學生認識到識譜教學對音樂課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培養學生對識譜的興趣,是值得探討的。論文就識譜教學的重要性和識譜教學的興趣培養展開討論。
關鍵詞:中小學音樂課;樂譜教學;提升認識;興趣培養
在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的新課程理念下,結合音樂新課標的人文性,審美性和實踐性,突出我們音樂學科自身的特點。實現了音樂教育理論對實踐的有效指導和實踐對理論的及時驗評和反饋,從而更好地促進音樂教育改革與發展。
一.教學現狀
近年來,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深入,基礎音樂教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初步建立了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管理、咨詢和教研機構,改變了過去一直無專門機構和無人管理的狀態;制定了一系列指導中小學音樂教育教學工作的法規與文件,改變了音樂教育長期無法可依的渙散局面;中小學音樂課開課率上升,改變了農村及經濟欠發達地區音樂教育長期存在大面積空白的狀況。
但在我和許多音樂同行們的教學過程中發現,有許多中小學生模唱,尤其是模唱歌詞的能力是相當強的,但讓他們唱曲譜卻很困難,哪怕是他熟悉的歌曲也感到困難。這是一種相當普遍的現象。記得有一次到一所學校上公開課的時候,一上課我用音樂對話的方式和學生打招呼,用了do,re,mi,fa,sol上行音階唱,“同學們好”接著學生應該用sol,fa,mi,re,do的下行音階接唱“老師你好”。但就這樣的簡單的接唱卻有很多人唱不準。同樣,在學期末進行的唱名試唱考核中,C大調音階的試唱很少有人能唱準。很顯然這不可能達到大綱要求的“視唱簡單樂譜”的要求。
二.提高認識
樂譜是記載音樂的符號,是在教學中學生所要掌握的知識,也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工具,歌譜仍然是音樂傳播過程中重要的載體和依據。教師彈琴離不開歌譜,學生演奏樂器離不開樂譜,尤其在演唱疑難樂句的學習過程中,利用歌譜來解決難點更是重要的輔助教學手段,況且唱譜過程也是獲得音樂美感體驗的過程。
三.興趣培養
1、從字母譜逐漸學起,奠定好音樂學習的基礎
在現行教材之中普遍提倡中小學生要從低級的識譜教學開始進行學習。對于一些對識譜只有初步認識的學生,字母譜教學不僅能夠提升他們的音譜識別能力,而且也是中小學生比較容易掌握的一種方式,同時還可以對識譜教學產生一定的鋪墊作用。在實際教學之中,對于低年級小學生,一般只要是有樂譜的一些歌曲,需要讓學生們首先學會樂譜,再配上歌詞教學生演唱,這樣會讓學生們懂得多歌曲旋律的形成,提起學生對于音樂學習的興趣,從而使學生們不僅掌握了樂譜的演唱方式,還提升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自信心。
2、將音樂教育中演唱、創造與鑒賞等課程進行有效結合
在這種集合教學過程中,我們可經過聽唱法來對音樂進行學習,同時可通過模仿方式來對演奏進行學習,還可經過即興的方式來對音樂進行創作。也可以說,中小學生們主要是經過各種音樂實踐活動而學會讀譜的,并非是經過了專門的讀譜練習。在中小學生音樂教育實踐中實行識譜教學,也說明了識譜學習也隨著一些歌曲演唱與欣賞等活動進行著,而并不是對這些教學活動進行借助,來達到教學目標。
3、讓學生熟悉五線譜含義
熟悉五線譜也可以說是識譜教學中的一個基本內容,同時它也是非常重要的。對于中小學生而言,他們的想象力較為豐富,所以老師可以塑造一些活潑的五線譜造型,逐漸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并將音符表現在五線譜上,達到一種開放式的教育方式,讓學生們提起學習興趣的同時,還提升了音樂基礎知識學習。
4、依照學生實際知識的情況,慎重地選擇五線譜與音樂簡譜
在我國中小學教育中對簡譜的廣泛應用得到了許多國內外專家的認可。其實對音樂教育水平高低的衡量,不應該用選擇什么樣的樂譜作為標準。學習簡譜不一定就會降低音樂水平,所以,在譜種選擇上,要從學生實際出發。
5、進行識譜教學時需要與實際音樂學習規律相符合
從實踐中我們可以了解到,識譜教學按照年齡來安排是非常合理的。因為小學生作為識譜教學初級階段,需要從低級向高級逐漸積累對音樂節奏的感覺。可以經過模擬唱歌方式來對樂譜進行學習,這就要求學生要多唱歌,來提高對音律的感受,為日后識譜教學打下學習基礎。
6、經過游戲方式在教學之中加強學生節奏訓練
在識譜教學中,加強節奏訓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學生們能夠自行正確拍打出歌曲節奏和掌握節拍強弱規律,之后再進行識譜教學,就會使學生更易懂。一般對中小學生識譜教學中,可以利用手勢來進行訓練,配合一定的規律,老師做出手勢,讓學生們進行節奏訓練。還可以應用游戲方式逐漸加深對學生們學習興趣與合作精神的培養,讓學生們在游戲的同時提高創造力,從而完成對識譜教學的學習。
7、如何賦視唱曲
(1)賦視唱曲以感情性,完成形象創作過程。
傳統的識譜教學只是強調學生唱熟視唱曲,提高識譜能力,很少有人去想這段曲譜應該用一種什么樣的感情來唱。我們選用的視唱曲一般都是幾句以上的一段音樂,比一句練聲練習的音樂形象更容易形成,如果我們引導學生帶著感情去視唱,去嘗試表現一個音樂形象,完成一段音樂的形象創作,從中體驗音樂美的享受,勢必比機械的識譜練唱效果要好得多。
(2)賦視唱曲以多種感情性,讓學生領略藝術的神奇。
比如《紅星歌》這首歌曲,大家很熟悉,一學就會,所以我就采用了這種方法:連彈兩遍曲子,大家靜聽,第一遍速度較慢、力度較弱;第二遍速度較快、力度較強,并且左手使用柱式和弦伴奏。聽完后學生不約而同說前者柔和溫暖,給人一種希望和向往;后者堅定有力,表現出一種堅強的力量。于是讓學生用兩種速度、兩種情緒隨琴練唱,大家很投入,不僅很快完成了識譜任務,而且在練習中更多層次地挖掘了曲譜的內涵。
8、對有些基礎的學生使用科爾文手勢教學方式來對學生實行一些高音準教學
科爾文手勢的音階訓練是在音樂教學中提升學生識譜能力與讀譜能力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手段。這主要是針對于一些有一定音樂基礎的初中學生來說的。可讓一些初中學生從一些簡單歌曲開始,逐漸學會手勢所包含的旋律,從而加深對音樂感知程度,讓學生們跟隨老師手勢來唱出歌曲的旋律,同樣也可讓學生們自己做出手勢,來自由創造與作曲。這種靈活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們讀譜與識譜的能力,還能在不知不覺之中提升學生們的音準與聽覺能力。
總之,識譜教學應滲透到音樂實踐活動中,使學生在有計劃、有目的的在音樂教學中掌握樂譜。新課程標準指出音樂是實踐性和操作性很強的學科,演唱、演奏、綜合性藝術表演和識讀樂譜,任何一項都離不開實踐活動,離不開具體的操作。特別是對樂譜的識讀,更要結合具體的音樂實踐進行,否則只能是紙上談兵。因此應遵循新課程標準在音樂教學中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享受音樂美當作教學的目標,進行科學的識譜教學。
參考文獻
[1]劉紅梅著《對中小學音樂教學中識譜教學的幾點體會》[J] 文教資料2005年第29期
[2]王桂蓮著《識譜教學是音樂教學之源》[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2008.4
[3]力本 學生的“do、re、mi”——淺談蘇北中小學生的識譜教學[J].讀與寫,2011(10)。
[4]張甲藝 關于識譜教學的幾點做法[J].小學時代,2010(4)
[5]程芳 給孩子打上學校藝術教育的烙印——淺談新課程標準下的音樂識譜教學[J].時代報告,2011(10)
[6]陳萍 淺談音樂課識譜教學[J].考試:科研版,2011(12)。
(作者單位:河南省鶴壁市淇縣高村鎮第二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