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連
摘要:雅斯貝爾斯說:“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我特別喜歡這句話中“喚醒”的意味。也一直思索:身體的喚醒尚且需要聲音,需要觸摸,需要愛撫,需要生命的氣息。那靈魂的喚醒,又需要什么呢?
關鍵詞:愛;知識;技能;素養;學生;老師
常言道:“親其師信其道”。要成為一個好老師,首先要成為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一直堅信學生喜歡老師,才會喜歡老師的課,也一直努力做學生喜歡的老師,所以感悟頗多,愿意與大家共享。
我認為,老師的職責不同于其他任何職責,它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比父母多些許威嚴,比偶像多很多親切,比摯友多幾分沉著,要求更高。
首先,我認為要讓孩子們喜歡,必須有足夠的愛心。“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也是老師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就像高爾基所說的:“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用愛,才能教育孩子。”
愛”是師德之魂,高爾基還說:“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也有一位教育家曾說過:“師愛是教育成功的一半。”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作為教師,心中要有愛,更要懂得愛。愛,被譽為教育的潤滑劑。對于學生來說愛就是點亮心靈的陽光。教師的愛是橋梁,能盡快拉近老師與學生的心靈距離;教師的愛是靈丹妙藥,能使教師轉變后進生的學習態度,促使其健康成長。
那怎樣才能做到真正的愛學生呢?我個人認為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老師的愛應該是切近的,就在身邊。古人云:“親其師才能信其道,信其道才能樂其學。”我覺得教師首先要親近學生。在平時的工作中,可以充分利用課間時間和學生交流,觀察他們,經常和他們談心、一起做游戲。讓他們真正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關心和愛。如果班里有一些膽子較小的同學,應該常常借故接近他們,找機會表揚他們,這使他們愿意和老師交流,也使自己很快取得了他們的信任。瑞士著名教育家費斯泰洛奇認為:“他們應該像母親對待孩子那樣,以積極愛護的態度去了解學生,教育學生。”他說:“每一種好的教育,都要求用母親般的眼睛時時刻刻,準確無誤的從孩子的眼、嘴、額的動作來了解內心情緒的每一種變化。”一個班級幾十名學生,他們的內心需求是不一樣的。作為一個教師,無論在教學中或是在管理中,很有必要換位思考,要站在青少年的角度換位思考,不要站在成人的角度去思考。學生有什么樣的內在需求,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胸中有譜。
老師的愛應該是細膩的。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尊嚴是人類最敏感的角落,保護兒童的自尊心,就是保護兒童前進的潛在力量。”孩子的自尊心是非常脆弱的,對他們要小心得像對待玫瑰花上顫動的露珠一樣。現在,我們接觸的許多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自尊心較強,他們往往要求獨立自主而不喜歡別人的管教。作為教師,如果忽視了學生的自尊心,往往會事倍功半。因此我們要經常蹲下來和孩子說話,要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心態,要把自己放在與學生感到自己是個獨立的人。感到自己被重視,自己的尊嚴被尊重,只有這樣,學生的心靈才能為你敞開。
老師的愛應該是平等的。俗話說:“愛生如子‘自己的孩子也是有差異的:有的思維敏捷、反映靈活;有的愚笨遲鈍、卻老實乖巧;有的調皮搗蛋,是淘氣包,愛闖禍;還有的善解人意、舉止得體。學生當中有的成績優秀,有的是差等生,但是他們同學需要被愛,不能輕視,更不能歧視。
老師的愛應該是博大的。第斯多惠有句名言:“教學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賞識激勵是打開成功之門的鑰匙,是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梁,善于運用賞識激勵策略會使教師學生獲得雙贏。比如,當學生獲得成功時,最需要得到的是教師與同學的認可……每個人都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賞識的,因為欣賞就是某種意義上對他的肯定。學生當中,他們有的家長與老師有過節,有的曾經是老師的仇人,甚至是死敵,但是孩子們是無辜的,老師應該有博大的胸懷,放棄私心雜念,一視同仁的愛所有的學生。
老師的愛應該是及時雨。當學生取得成績時,應該及時鼓勵、表揚,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繼續努力的斗志。這時候如果老師擺出一副師道尊嚴的面孔,先把他以前的毛病一一列舉,然后再教訓他不要驕傲,學生不僅沒有成就感,還會有再努力都徒勞的頹喪。在教師的眼里,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個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教師看似不經意的一句表揚,會讓每個學生都感到有價值。學生渴望欣賞就像渴望陽光、空氣和水一樣。欣賞教育的特點就是注重鼓勵學生的每一個優點和長處,讓學生充滿自信自我覺醒。一個信賴的眼神,一個鼓勵的微笑,一句夸獎的話,一份小小的禮品都可能帶來巨大的效應。
有人說:“愛是啟迪學生心靈的基礎,愛能打開學生心靈的窗戶,愛能醫治學生心靈的創傷,愛是迷茫的燈塔,愛是師生情感溝通的橋梁。這一切都表明師愛的重要作用。總而言之,師愛是一種激勵學生個性和諧發展的無可取代的教育力量。愛是陽光,能融化冰雪;愛是春雨,能滋生萬物;愛是橋梁,能溝通師生的心靈。有了愛,師生之間就能坦誠相見,沒有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
‘美可以啟發美‘愛,能夠讓孩子們從小沐浴愛的陽光,學會感恩、學會感動,我們的教育就至少成功了一半。大愛無痕,愛的教育需要身體力行,春風化雨。老師的愛就是一抹點亮學生心靈的陽光,讓學生時時刻刻都能感受到愛的溫暖,擁有愛的感動!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打開學生的心扉,學生才會向你傾吐心里話,才會學會愛,回報愛,教育才會成功。”師德的靈魂永遠是愛。
還有,教師應該有足夠的素養,即淵博的學識和精湛的技能,才能讓學生心悅誠服,贏得學生的尊重。這就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像近平總書記到北京師范大學視察時談到“好老師”的四個標準中第四個標準就是有學識。
要做孩子喜歡的老師,還應該有理想信念。一方面,教師要堅持鄧小平理論,要有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有愛國之心。另一方面,教師要有對教育事業的信念,要有犧牲的精神。因為教育事業關系到民族的未來,關系到國家的希望,教師的教育對象是人,是人的情感、人的靈魂。
確實,教師的大胸懷,大氣度會潛移默化影響學生;教師的知識淵博、見多識廣、高瞻遠矚,首先受益的是學生。這樣的老師才能講出生動有趣的課,引導學生徜徉在知識的海洋里,有快樂的體驗和極大的收獲。
有遠大理想會培養出學生的大格局,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一定會遠離世俗的眼光,與祖國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系;老師有赤子之心,學生必有報國之志。
習主席還要求我們有師德。作為教師,道德情操要高于一般公民,務必以自己的尊老愛幼、公平公正、見義勇為、敢于承擔責任和義務、誠實守信等美德率先垂范,堪當學生的引路人和楷模。這樣的老師,一定不會因為自己的粗魯傷害學生脆弱的自尊;一定不會因為一時的沖動,武斷的誤解學生、用低俗的手段傷害學生;學生一定不只是表面的敬畏,而是真正發自內心的敬佩。
如果一個老師,既有淵博的學識,能讓學生在課堂上精彩紛呈;又有高尚情操,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平等的如沐春風的愛;還能在老師的引領下孝敬父母,胸懷祖國。那他的學生個個都不會不喜歡她,又怎么可能不成長為棟梁之材?!
(作者單位:山西省呂梁市臨縣南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