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
摘要:本文以精細化管理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運用展開討論,首先對精細化管理內涵進行了簡要概述,并在此理念認識的基礎上,針對企業財務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討論,并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針對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完善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精細化管理;財務管理;企業
一、引言
精細化管理指的是將管理工作具體化、精細化,對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處理的一種管理模式,在信息化飛速發展的時代中,精細化管理儼然已經成為社會的必然發展趨勢。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工作的重點,因此,精細化管理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運用則顯得十分必要,本文將圍繞精細化管理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運用展開討論。
二、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會計信息失真財務狀況不透明
企業的財務工作者將信息收集整理后加工成財務數據,數據經過檢驗后對外公布,這個過程便是財務信息披露的過程。企業的財務信息綜合反映其資產質量、經營成果及財務收支狀況,然而在現實中,一些企業為粉飾業績對外提供誤導性的財務信息,企業財務信息存在失真的現象。比如企業未完成利潤指標,卻通過以貸還本的方式掩飾資產質量,這些都造成了資產信息的失真。還有一些企業通過關聯交易手段虛增收益,造成損益信息失真,這種財務失真現象給企業自身帶來嚴重的影響。另外,這一問題還表現為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無法適應信息化管理環境的變化,就當前的情況來看,企業在財務工作過程中所使用的計算機軟件只是用于對企業的相關賬目進行記錄以及計算,但是不注重對電腦辦公軟件進行升級處理,隨著企業財務數據信息的不斷增多,這些軟件的處理能力很可能會滿足不了企業所增長的業務量的需求,進而可能會產生一定的錯誤,進而為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產生風險隱患。
(二)流程管理問題
首先,這一問題表現為流程體系的不完善。在企業財務管理模式不斷優化的背景下,很多業務流程無法支撐起新的財務管理模式,具體表現為預算流程設置不完善。而且,企業在賬目處理過程中,隨意性較大,賬目中的漏計、少計情況經常出現。另外,這一問題表現為內部監督機制的不完善,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部分企業對財務監督工作沒有引起必要的重視,針對企業財務工作的開展,并沒有針對的監督審計,無法通過科學的監督審計,及時發現企業財務工作中存在的漏洞。
其次,這一問題表現為流程標準化不夠。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未按標準化流程對單據進行嚴格審核。在財務管理工作中,一些企業財務業務人員在進行數據初核時未盡到應有的責任,經常會出現單據信息核對不認真,進而引發大量退單的情況,這一問題的出現,很大程度是由于初核人員責任心不強,工作不認真,未按照標準流程進行稽核工作。第二,會計人員會將主觀意識加入到對業務的判斷中。針對原始財會憑證合規性的判斷,不同的會計人員往往會產生不同的看法,進而導致流程判斷標準不統一,退單現象頻繁出現,對企業財務共享服務工作的推進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三、企業財務管理工作完善策略探究
(一)強化資金管理
為了有效應對會計信息失真問題,企業必須進一步強化資金管理工作,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實施資金集中管理。企業在運營管理過程中,各個方面的工作都會涉及到資金調用,但是如果企業資金過于分散,則會增加企業資金調度的難度,為了提高企業資金使用效率,加強資金集中管理工作,為此可以利用資金結算中心對企業資金進行集中管理,促使企業在經濟業務開展過程中能夠對資金進行合理調用,在流動資金充盈的情況下,可以對富余資金進行再投資,如果流動資金短缺,結算中心則可以提出部分資金加入到流動資金中,從而避免資金風險出現,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進而為企業的經營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礎。
第二,全面推行資金預算管理制度。在企業的財務戰略實施過程中,資金管理發揮著核心作用,為此,企業應該建立完善的資金預算制度,從而實現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資金流動的嚴格控制,嚴格執行預算要求,確保企業資金可以有序流動,進而不斷提升企業資金的實際價值。但是我國很多企業的資金管理制度通常在生產活動結束之后才開展,這樣會使企業資金管理工作較被動,如果沒有提前做好資金預算工作,那么一旦出現資金問題,則很難及時補救,企業很多資金都會在無形中流失,進而影響到企業效益的提升。所以,全面推行資金預算管理制度,不斷完善企業資金預算工作則顯得意義重大。
第三,加強企業流動資金分析。對于企業而言,在財務工作中,必須認識到,流動資金量會直接影響到企業在行業中的實際地位,并且會影響到投資者對企業的信心,流動資金量往往會與企業的運營能力成正比,然而過多的流動資金會造成資金浪費,流動資金過少又容易造成資金短缺使企業陷入危機,因此通過流動資金分析,對企業所持有資金進行合理分配,在確保企業擁有較強支付能力的同時,更好的開展各項經濟業務。
另外,企業還應該進一步完善信息管理工作。為了達到資金管理的目的,企業應該對其財務管理信息系統進行全面升級,尤其是對財務業務處理軟件的更新和升級。
(二)進一步優化流程體系
針對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首先要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優化核心業務流程,流程體系可以分為不同的層次,包括公司層、業務層、運營層。其次,建立一套持續的流程評估體系,其目的在于改善流程評估,保證流程評估的持續性得以延續。再者,要注重預算設置業務流程的優化。在報銷人員進行報銷業務工作時,預算系統能夠給業務員提供必要的指示,而且系統指示能夠精確到每一個步驟。
在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中,為了保證每一環節的工作都能夠高效開展,企業必須加強內部財務工作者的培養,整個培養工作可以分三階段進行,在第一階段,當員工剛進入企業時,引導員工了解本公司的財務管理模式,并進行環境熟悉;在第二階段,企業針對財務管理工作的具體內容進行的業務培訓,通過培訓活動的開展,使得財務人員能夠適應新的財務工作模式,并能夠高效完成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各項工作。培訓工作的第三階段主要是進行查漏補缺,針對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推進,如果仍然有員工無法適應工作崗位,無法高效完成所分配的崗位工作,則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再次培訓,使其業務技能得到進一步強化。
四、總結
綜上所述,對于企業而言,必須認識到精細化管理在財務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在財務工作實踐中,嚴格遵守精細化管理理念,及時查找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從多個層面入手予以改善,進而為企業各項經濟業務的開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參考文獻:
[1]亓沙沙.論會計信息化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及對策[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8 (09).
[2]郁衛娟.企業財務管理風險的識別與對策[J].納稅,2018 (26).
[3]賈林科.財務管理與會計的關系及正確處理思考[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8 (09).
[4]師順奇.新時期財務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現代營銷(創富信息版),2018 (10).
[5]戴勁松.“營改增”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與策略[J].財經界(學術版),2018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