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紅芳
摘要:情感教育作為小學語文課程中的重要部分,是教師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的重要基礎,在學校教學中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能力,還能夠提升學生的道德素質。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感;滲透;措施
1新課改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的教學現狀
1.1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對滲透情感教育不夠重視
在當前的語文課堂上,許多教師對情感教育的滲透重視不夠。一些教師仍然堅持過去的教育思想,在教學中重視學生的純知識教育,盲目地將知識灌輸給學生,忽視對學生個人情感的教育。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沒有主動的互動,學生在課堂上只有簡單的被動記憶,這使得語文教學效率不高,不利于學生的教學和培訓質量。
1.2在語文教學中學生對課堂情感教育沒有積極性
作為滲透式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核心,學生只有親身參與和體驗,才能有效地達到教學效果。然而,在實際教學中,許多學生并不熱衷于在課堂上滲透情感教育。一些學生甚至認為,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只是浪費時間,所以最好多解釋一下漢語知識。這是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入學率不僅影響教師和家長,而且給學生自身帶來很大的壓力。另外,由于教師能力的缺乏,情感教育不能形成學生教育的導向,不能吸引學生的興趣,導致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對情感教育的效果缺乏信任,阻礙了學生有效地學習漢語知識,也影響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順利進行。情感教育。
2新課改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的教學策略
2.1在指導學生收集資料過程中進行情感滲透
語文教學中,指導學生逐步養成收集資料的習慣顯得非常重要。學生通過收集一些與課文內容有關的資料,不僅會增長知識,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而且也有助于拓展知識面,激發閱讀課外書籍的興趣。如在教學《蟋蟀的住宅》一課時,課前指導學生收集與課文有關的資料,有的學生了解了蟋蟀的種類、外形、習性等,有的了解了蟋蟀唱歌的秘密,有的了解了法布爾和《昆蟲記》。僅僅一個收集資料的過程,就使學生對昆蟲產生了愛憐之情,對法布爾產生了敬仰之情,對《昆蟲記》產生了強烈的閱讀欲望。這難道不是一次美好情感的洗禮嗎?
2.2從朗讀中感受情感
朗讀是表達情感的渠道之一,聲情并茂的朗讀可以使學生的情感得以激發。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學生不僅可以想象作品中描繪的一幅幅圖景,還可以體會到字里行間所流露出來的作者真摯感情。因此,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意識到朗讀的重要性,還要給學生范讀,從而引導他們仔細地賞讀課文,進而充分地感受作者在作品中所表達的真情實感。無論是詩歌教學、還是散文教學,朗讀都占有一席之地,它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培養語感、鞏固語文字音、字形、句子等基礎知識,還可以激發學生的情感,提升學生發現美、欣賞美的能力。每一首詩都是動聽的旋律、每一篇散文都是跳動的音符。只有經過教師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出來,才能奏出優美動聽的天籟之音。借景抒情是詩歌的特征之一,情景交融是散文的特征之一,不管是詩歌中的情,抑或是散文中的情,都需要教師通過不斷朗讀引導學生去體會。比如說,《小池》是一首生動活潑的古詩,教師先朗讀一遍,給學生做個示范。然后學生自己再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領悟詩人的感情。通過反復朗讀,詩歌中的景物(樹木、池塘、荷花、蜻蜓)都紛紛活了,與此同時,詩人仿佛穿越時空來到了讀者身旁,讀者與他促膝長談、彼此交心。這就是朗讀的魅力,它可以使學生獲得詩情畫意、有滋有味的情感體驗。正如朱光潛所說,吟誦可以使紙上沒有生命的文字活起來。對于作品,我們可以通過朗讀得以品其味、觀其形、感其情。在教學時,教師可讓學生從字音、抑揚、語速、句調等方面直接感受情感的脈搏,這樣在師生雙方共同的努力下,語文課堂會更加高效。
2.3教師要精讀課本,準確把握文中的情感
要借助小學語文的課程教學平臺進行情感教育,教師要深入研究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文章內涵。只有準確把握住了文章的內涵,才能夠將文章中所表露出來的情感,自然地呈現在學生的面前,才能夠通過教師內心的感受進而間接地傳遞給學生。教師在進行朗讀示范的過程中,是帶著自己的情感進行朗讀的,所以,教師如果缺乏對文章的準確理解,可能就會把文章讀得淡然無味,也無法去打動學生,給學生也無法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小學語文教學不僅僅是教會學生認字,教會學生去表達自己的想法,更是要教會學生去展現,并且表達自己的情感,以情動人,融洽自己與周圍人之間的關系。
2.4引導鑒賞,拓展學生思維
在這篇文章中,老人對“我”的愛護不僅僅表現在言語中,更滲入到了每一個眼神中。文章中描寫了三次老人的眼神,第一次在告訴“我”:“我并沒有受到你的音樂的影響。”第二次告訴“我”:“我在認真地聽著你的表演。”第三次告訴我:“你的進步很棒,但是你還需要更多的努力。”老人平靜的眼神是為了幫助“我”卸下心理負擔,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小提琴的練習中,也是對熱愛小提琴的“我”的鼓勵與呵護。在鑒賞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挖掘文本情感,讓學生從文章中學會反思,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情感教學效果。
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將課文演繹出來,看看學生能否通過表演演繹出作者在老教授鼓勵下的情感變化。這樣的表演設計不僅貼合學生的認知特點,也讓學生進一步深入文本體會情感。在表演與講述的過程中,學生融入自身的情感,提高了對文本的鑒賞能力。
2.5營造情感氛圍,促進師生互動交流
情感教育是教師進行語文教學的重要途徑,可以有效的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還能夠推動學生自身素質的教學培養。因此,需要在語文課堂上積極進行對情感教育的滲透,積極營造良好的情感氛圍,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由教師帶領學生深入反思教學內容,深入學生的內心,以情感感染學生,提高學生的情感體驗能力,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小木偶的故事》時,教師可以根據課文的內容,給學生進行分組,讓每一個小組的學生進行課堂表演,由教師進行評價。然后,讓學生們進行討論,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生活經歷對小木偶的遭遇進行分析,讓學生們深入感受各種表情和情感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意義,感染學生的情感,教導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以更好的態度迎接一切,促進學生個人素質的教學培養。
2.6倡導課外閱讀,升華情感教育成果
教師應該倡導學生積極開展課外閱讀并為學生推薦優質書籍,使學生通過多讀書、讀好書來陶冶自己的情操,提升自己的修養,使學生在書籍這個“良師益友”的幫助下健康成長。例如,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中國古代寓言故事》,并鼓勵學生針對每篇寓言,寫一句讀后感,在每天的自習時間里與同學交流分享。通過閱讀與交流,使學生領會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結論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需要加強對課堂教學方式的改革完善,結合課文教學的內容,形成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進行對學生的情感引導,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臧以霞.試析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理念及實踐[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5):15-16.
[2]李茂林.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對策分析[J].學周刊,2016(32):96-97.
(作者單位:山西省長治市上黨區高河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