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烈



【摘要】 目的:探究負壓封閉引流術在急診治療四肢軟組織嚴重創傷的效果。方法:選取2018年1-12月筆者所在醫院急診科收治的60例四肢軟組織嚴重創傷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治療方法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各30例,試驗組給予負壓封閉引流術治療,對照組給予常規引流術治療。觀察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治療總有效率、手術指標。結果:治療后試驗組再次植皮時間、創口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更換敷料次數低于對照組,創面面積減少率大于對照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與常規引流術相比,給予四肢軟組織嚴重創傷者實施負壓封閉引流術不僅利于提升治療效果,更利于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加快患者身體恢復,值得臨床大力推廣應用。
【關鍵詞】 負壓封閉引流術 四肢軟組織嚴重創傷 創面 聚乙烯醇海藻鹽泡沫材料
doi:10.14033/j.cnki.cfmr.2019.29.06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9)29-0-03
急診科常見的嚴重性外傷性疾病為四肢組織嚴重創傷,常見病因為高能量直接或間接作用在肢體上,造成人體的關節囊、皮膚、肌腱、肌肉、腱鞘、皮下淺深筋膜、韌帶、滑膜囊、椎間盤、周圍神經血管等組織的病理損害,臨床癥狀表現為腫脹、畸形、疼痛、功能障礙等,如若未得到及時診治患者皮膚隨時可能爆裂[1-2]。常規清創包扎更換藥物所需時間較長并且在更換敷料過程極易牽拉到患者傷口,削弱治療效果。負壓封閉引流術(VSD)指的是VSD材料、半透膜、三通接管聯合負壓吸引器進行負壓吸引的技術,是治療慢性、急性、創面和創腔的新型技術,具有促進創口快速愈合的作用[3-4]。鑒于此,筆者選取2018年1-12月所在醫院急診科收治的60例四肢軟組織嚴重創傷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究負壓封閉引流術在急診治療四肢軟組織嚴重創傷的效果,具體內容闡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12月筆者所在醫院急診科收治的60例四肢軟組織嚴重創傷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無手術、用藥禁忌證;年齡>18歲。剔除標準:哺乳期、妊娠期;有凝血功能障礙、合并嚴重性臟器功能不全、免疫缺陷。根據患者治療方法分為試驗組(負壓封閉引流術)與對照組(常規引流),各30例。試驗組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21~57歲,平均(39.54±1.53)歲;其中骨折21例,機械絞傷9例;創傷面26~65 mm,平均(44.74±3.07)mm。對照組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22~56歲,平均(39.69±1.21)歲;其中骨折22例,機械絞傷8例;創傷面25~63 mm,平均(44.21±3.58)mm。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組織審批,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壞死組織、創面異物、血腫、清創處理,同時給予針對性手術治療、抗感染治療等基礎治療措施。
對照組給予常規引流術治療,方法為:準備清創藥物、棉墊、紗布,清創完畢后使用紗布和棉墊包扎,根據創面情況每2~3天更換1次敷料,收集創面標本送至實驗室檢查,根據檢查結果給予抗感染治療,待創面肉芽生長良好后進行二次縫合或植皮。對于創面面積大、肉芽生長不良、愈合時間長者給予其實施皮瓣修復術。
試驗組給予負壓封閉引流術治療,方法為:清創完畢后實施負壓引流治療,根據創面大小選擇合適的聚乙烯醇海藻鹽泡沫材料覆蓋在創面,覆蓋過程中應避免無效腔出現,使用可吸收縫合線將材料與創面邊緣縫合連接。在距離創面3 cm處的良好組織中開一孔留置引流管,清除創緣壞死組織與角質層,使用75%酒精清創。封閉引流管以系膜法進行封閉,半透膜合并以疊瓦法串聯合并。對于骨折者實施外固定術,外固定架連桿應高處封閉引流管敷料4 cm,將外支架固定針進行密封。使用三通管將所有的引流管合并為一個引流通道,連接負壓儀器與引流管,設置負壓壓力為200~400 mm Hg,負壓吸引時間為48 h。48 h后根據情況實施間斷或持續吸引。對于引流順暢、封閉優良者則可在7 d后更換聚乙烯醇海藻鹽泡沫材料;對于創面流膿、組織壞死者則給予清理后更換敷料。嚴密觀察兩組患者引流管有無脫落、扭曲、顏色變化及定時更換敷料。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觀察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治療總有效率、手術指標。手術指標包含再次植皮時間、創面面積減少率、更換敷料次數、創口愈合時間、住院時間。療效評估標準:治療后創口愈合面積≥50%,無敗血癥、流膿、感染等并發癥出現且表皮生長良好、新生皮膚良好、植皮皮瓣大面積存活則為顯效;治療后創口愈合面積30%~49%,無敗血癥、感染癥狀,有新生肉芽生長,植皮皮瓣存活則為有效;治療后創口面積愈合小于30%,有流膿、紅腫等并發癥出現,植皮皮瓣存活率低則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5-6]。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22.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治療后試驗組再次植皮時間、創口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更換敷料次數低于對照組,創面面積減少率大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并發癥總發生率比較
試驗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一般情況下四肢軟組織嚴重創傷者不可馬上進行皮瓣修復術與植皮術治療,需在軟組織創面清理與控制良好后再行Ⅱ期皮瓣修復術或植皮術治療,以此提升治療效果,因此對創面的處理極為重要[7]。以往臨床常以清創后在局部覆蓋敷料、定時更換敷料,此種方法不僅會牽拉到創口,還會增加患者通痛苦,對手術治療效果的提升有極大影響。
負壓封閉引流術可加快創面恢復與加快患者身體恢復。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創面面積減少率大于對照組,再次植皮時間、創口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更換敷料次數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趙蘇劍[8]研究結果相似。上述學者認為負壓封閉引流術是一種安全性高、預防局部滲液流膿效果高的技術,可降低創面感染發生率,為提高手術治療效果提供保障。負壓封閉引流術通常均在清創后實施,通將聚乙烯醇海藻鹽泡沫材料覆蓋在創面、插入引流管來達到引流的目的。聚乙烯醇海藻鹽泡沫材料屬于人工皮,局部使用后可充分與創面貼合,在實施負壓吸引時可將有害和壞死的組織等因子通過泡沫過濾后吸引到體外,不容易堵塞引流管,有助于提升Ⅱ期皮瓣修復術或植皮術治療效果。據大量文獻報道,負壓封閉引流術治療復雜性創傷軟組織缺損可促進肉芽新生、改善腫脹與局部血液循環、抑制局部細菌繁殖[9-10]。而常規引流方法不利于促進局部肉芽新生,其原因在于多次更換敷料過程中牽拉到創緣組織,增加機體應激反應,從而使局部免疫細菌侵襲能力下降,出現感染。
負壓封閉引流術可提高治療效果,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總發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石瑋等[11]研究中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2.78%)低于對照組(2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部分四肢軟組織缺損者術后會出現感染、敗血癥等并發癥,給予其使用負壓封閉引流術治療有利于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本探究中選取的患者多為骨折原因所致傷,骨折是由暴力直接過間接打擊引起,術后引流有助于提升治療效果。負壓封閉引流術是一種安全性、快速治愈嚴重軟組織損傷的引流技術,通過結合負壓封閉原理與使用高分子復合材料對患者創面進行治療,可起到預防術后并發癥與減少更換敷料次數的作用。臨床研究報道,局部切口感染、紅腫、流膿等與更換敷料次數有密切關系,多次更換敷料易增加創面暴露空氣時間,從而使得空氣中的細菌侵襲到未愈合的創面中,不利于提升治療效果[12]。由上述可知負壓封閉引流術在急診治療四肢軟組織嚴重創傷具有療效顯著、并發癥少的作用。
綜上所述,給予四肢軟組織嚴重創傷者實施負壓封閉引流術更利于加快局部創面恢復與提升治療效果,對減少術后并發癥出現率與提升Ⅱ期皮瓣修復術或植皮術治療效果有重要的作用,值得臨床在治療軟組織嚴重創傷工作中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賈春志.負壓封閉引流術在急診治療四肢軟組織嚴重創傷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4):77.
[2]林玉沖,翟佳,齊靜.用負壓封閉引流術治療四肢軟組織嚴重創傷的臨床效果觀察[J].當代醫藥論叢,2017,15(4):13-14.
[3]樂家忠,陳志強,黃偉福.骨軟組織創傷封閉負壓引流術治療四肢創傷的療效觀察[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8,28(5):178-179.
[4]劉少華,吳運成,梁開濤.負壓封閉引流術治療四肢骨折合并嚴重軟組織損傷的臨床療效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7,28(14):2559-2560,2620.
[5]冒東林,耿永勇.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在急診外科的應用[J].中外醫療,2018,37(31):38-39,45.
[6]曹豹林.負壓封閉引流術治療四肢創傷軟組織缺損的應用分析[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2(31):72-73.
[7]趙丹,劉焯明.負壓封閉引流術治療四肢骨折合并嚴重軟組織損傷的臨床觀察[J].黑龍江醫藥,2018,31(2):396-398.
[8]趙蘇劍.負壓封閉引流治療四肢嚴重軟組織創傷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20):29-30.
[9]趙東曉.負壓封閉引流術在急診治療四肢軟組織嚴重創傷的療效觀察[J].中國民康醫學,2018,30(24):62-64.
[10]尹虎.負壓封閉引流術治療四肢骨折合并嚴重軟組織損傷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16):47.
[11]石瑋,陳偉達,朱強,等.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對四肢軟組織缺損感染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7,27(13):3040-3043.
[12]霍強.負壓封閉引流術治療四肢骨折合并嚴重軟組織損傷63例臨床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2014,30(8):43-44.
(收稿日期:2019-05-17) (本文編輯:馬竹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