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云慧
【摘要】 隨著我國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老年患病人數正在持續升高,怎樣做好老年病的防治和護理等工作已經成為我國醫療界探討的重要課題之一。祖國醫學中的經絡穴位養生對老年病有著獨特的防治及護理作用。當前,有關中醫經絡穴位養生對老年病治療和護理的文獻數量呈遞增趨勢。經絡穴位養生已經開始廣泛應用于老年病的防治和護理等方面,例如臨床常見的肢體痹癥及腦血管疾病等。老年病病情復雜、死亡率高、護理風險較大,在通過對患者心理精神、生活、運動等方面進行施護的大規模臨床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以經絡穴位養生為基礎的辨證施護與整體觀等護理規律,對老年病的防治和促進患者康復有很大作用。
【關鍵詞】 中醫經絡穴位養生 老年病 護理規律
doi:10.14033/j.cnki.cfmr.2019.29.07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9)29-0-03
我國是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也是全球老年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隨著我國醫療水平的迅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居民整體平均壽命也在逐漸增長。受以往計劃生育政策等影響,我國人口老年化現象正在逐漸加重,老年人數量逐年增加[1]。根據1%人口抽樣調查資料顯示,2005年老年人口比例達到9.07%,已經邁入老年型社會[2]。因此,如何對老年病進行有效防治和護理是我國醫療衛生事業探討和研究的重要問題。在預防和治療老年病及老年病患者保健護理方面,祖國醫學已經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經絡穴位養生護理作為中醫養生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具有使用器具簡單、操作容易、便于掌握,成本低廉,適應證廣泛、療效明顯、無副作用等優點[3]。同時,中醫經絡穴位養生護理可以降低老年病的發病率、并發癥發生率和死亡率,提高老年病患者生活質量,滿足老年病患者日益增長的養生保健需求,在老年病護理中有著獨特的優勢,深受廣大老年患者的喜愛。基于此,筆者查閱相關文獻,探討和分析經絡穴位養生在老年病中的護理現狀和護理規律,以期為臨床提供參考。
1 中醫經絡穴位養生在老年病中的護理現狀
1.1 常見老年病病譜和特征
老年病是指老年人特發類疾病和高發類疾病的總稱。從西醫角度而言,涉及以下三個方面的疾病:一是只有到了老年才會發生的疾病,包括阿爾茲海默癥、老年性白內障、帕金森等;二是老年期的高發類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慢性支氣管炎等;三是所有人群都容易發生的疾病,如各種原因引起的感冒、外傷等[4]。一項研究通過調查北京市綜合醫院1996-2005年145 640名老年患者的患病情況和近10年疾病病譜進展情況顯示,住院率較高的幾種疾病類型分別是腦血管病、腫瘤、冠心病、肝膽疾病等[5]。趙佳等[6]采用回顧性方法研究44 864例住院老年患者,結果顯示,死亡率最高的幾種疾病分別是心血管系統疾病、腫瘤、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損傷、中毒和其他。綜合而言,在老年患者中,心腦血管疾病和腫瘤等是住院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應作為我國老年病防治和護理的重點內容。與此同時,前列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也是老年人常見疾病[7]。阿爾茲海默癥、便秘、肥胖、關節炎、骨質增生等疾病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質量均會產生不良影響[8]。
祖國醫學認為,正常機體狀態應為陰平陽秘。但是老年人因為年齡等原因,臟腑功能全面衰退,以腎虛為本,肝衰為先導。元氣漸衰,諸邪易侵,外候不顯,虛實夾雜[9]。因而與其他年齡段患者相比較而言,老年患者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特點。(1)患病后病程較長,病情復雜多變。老年人五臟虛損,正氣不足,容易受到諸邪的侵犯,各個臟腑無法及時有效祛除病邪,使病程延長,病情復雜化。(2)老年人對疾病的反應能力和恢復能力較差,機體處于低能量代謝狀態,多表現為臟腑虧虛,陰精虛少,氣血不足之癥。(3)老年人腎氣漸衰,腎虛不能生髓養髓,繼而導致思維遲鈍或癡呆妄想等精神異常。患病后臟腑更加虧損,氣血失調加重,又會表現為情志方面的異常,例如冷漠孤僻、多疑多慮、急躁易怒等[10-11]。
1.2 中醫經絡穴位養生應用于老年病護理中的概況
應用中醫經絡穴位養生可提高疾病治療效果,加快患者恢復速度,對提高抗病能力、恢復機體功能和鎮靜鎮痛等具有良好作用,可廣泛應用于臨床實踐中。中醫經絡穴位養生常用于內、外、婦、兒、五官科多種類型疾病預防和治療中。研究提示,針灸對800多種疾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治療及保健作用,有效率可達30%~40%[12]。針灸治療老年痹證、腰椎間盤突出癥、頸椎病、關節炎、肩周炎等疾病的文獻數量在中醫經絡穴位養生相關研究中位居前列。據19個醫療單位使用針灸治療老年肩周炎2 154例的結果顯示,痊愈1 312例,治愈率為60.9%,總有效率約為95%[12]。報道中顯示,針灸曲池、肩貞、巨骨等穴治療老年風濕性關節炎468例,總有效率為88%[12]。將中醫護理尤其是中醫經絡穴位養生護理應用于老年中風、腦卒中后遺癥及并發癥(如肢體偏癱、吞咽障礙等)、帕金森等疾病中能夠起到很好的康復作用。中風及中風后遺癥是針灸科常見疾病[13]。據統計資料顯示,采用針灸治療的8 238例老年腦血管病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5%,治愈率為47%[14]。此外,對老年腫瘤患者而言,中醫經絡穴位養生作為一種重要的輔助治療及護理手段,能減輕患者的痛苦及放化療引起的不良反應,提高生活質量。總而言之,中醫經絡穴位養生在老年病的防治和護理中應用十分廣泛。
1.3 中醫經絡穴位養生護理的基本特點
祖國醫學認為,人體是一個統一整體,五臟六腑在生理功能上各有特點,既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五臟與六腑互為表里,通過經脈相互絡屬,屬性上陰陽表里相合,功能上相互配合,病理上相互影響,從而構成“臟腑相合”的關系,治療時應遵循臟病治腑、腑病治臟及臟腑同治等原則[15]。例如,心主血脈、主神志,肺主氣司呼吸、主宣發肅降、朝百脈主治節,心肺相互協調,使人體的氣血能夠正常運行。肺功能的正常發揮需要心功能的正常運作,心功能的正常發揮依靠肺氣的正常運行。若心主血脈的功能失常,則會影響肺氣的運行,出現咳嗽、氣促等癥狀;若肺的功能失常,則會影響血液的運行,出現胸悶、心悸等癥狀。因此,中醫經絡穴位養生不僅強調對某個臟腑功能進行調理,更強調相關臟腑的調理。中醫經絡穴位養生護理應遵循由表及里的原則,通過對表層的經絡腧穴進行刺激和按摩,從而對各臟腑進行調理;不著眼于疾病的異同,而是著眼于證型,不同證型采用不同的護理方法。所以,整體觀和辨證施護是采用中醫經絡穴位養生護理的基本特點[16]。
2 老年病患者的中醫經絡穴位養生護理規律
老年人通常存在諸多基礎疾病。調查顯示,在老年住院患者中患兩種及以上疾病者占96.58%,五種及以上疾病者占28.77%[17]。因此,對老年人的護理管理除了要有完善的管理機制外,還需貫徹落實風險控制。近年來,公眾的權益意識增強,護理風險管控的力度逐漸得到強化,護理人員必須做好每個護理細節,避免出現嚴重不良事件[18]。中醫經絡穴位養生護理注重整體觀念,是在中醫基礎理論基礎上實施中醫經絡腧穴技術等,既考慮到老年人發病的特點,又考慮到疾病證型特點,因證而異,辨證施治。在中醫經絡穴位養生護理實踐過程中,除了按常規護理要求實施外,結合老年人生理病理特征,逐漸形成了獨特的護理規律,筆者在查閱眾多資料并結合具體實踐后,總結如下。
2.1 結合證型進行護理
多數老年病患者存在多種疾病和多種證型,在問診時要注意有些患者重在正氣不足所致五臟六腑發生退行性病變,有些重在外感六淫,有些可能是兩者相互作用。因此,臨床對疾病證型的診斷十分重要。在患者就診時,醫護人員既要注重疾病種類及損傷的臟腑,也要注意對疾病證型的判斷。如對膝關節炎、骨關節炎導致疼痛不止患者護理時,要先判斷是風寒濕痹或熱痹等再進行施護。同時,需顧及膝關節的老化退變,要注意是否由于患者超重而使膝關節負重所致。在常規護理中加入經絡腧穴的護理方案,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根據患者不同時期的不同證型,合理選擇針灸或按摩等方式的護理手段。如老年中風患者急性發作期可出現不省人事、牙關緊閉等癥狀,此期重在急救,使患者蘇醒,應立即指壓或針刺百會、人中、合谷、十宣等穴位。疾病得到控制后,需根據證型的不同進行不同護理措施,如肝陽上亢證可用鎮肝熄風湯加減,配合中醫按摩和針灸治療的方式,以控制疾病發展。對于血瘀阻絡證的帕金森患者,可以選擇補陽還五湯加減,在此基礎上加強經絡腧穴的按摩、針灸等的護理措施,緩解患者痛苦,使生活質量得到提高[19-21]。
2.2 重視中醫經絡穴位養生護理與其他護理手段配合
由于老年人正氣虧虛,五臟六腑功能漸衰,且老年病病程較長,短時間內難以取得顯著治療效果,經絡穴位養生護理單獨應用效果非常有限。因此,應注重經絡穴位養生護理和其他護理手段相結合。例如,老年人可以灸關元、神闕、足三里等腧穴,以達到保健強身、延年防病的功效。在針刺過程中可以配合溫針灸或在針畢施懸灸5~10 min,達到溫經散寒、補虛固本的效果[22]。同時,每日練功約1 h,可以強身健體,有效預防及控制老年病[23]。經絡穴位養生護理配合其他護理手段是現代老年養生的鮮明特點之一,也是臨床防治疾病的重要途徑。在護理過程中加入康復理念,可以更好促進老年患者身體康復。
2.3 中醫經絡穴位養生護理長期性
《針灸大成》:“針若得氣速,則病易痊而效亦速也;若氣來遲,則病難愈而有不治之憂”[24]。由此可知,患者得氣與否是評價療效的重要依據之一。老年人正氣虛弱,機體反應遲緩,經絡穴位養生護理過程中得氣較慢,因而起效相對偏慢,治療周期較長。同時,老年患者常多種疾病夾雜,變化多樣,需要長期堅持經絡穴位養生護理。另外,通過配合其他護理手段共同恢復機體正氣,達到護理目標。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速,老年人的人口比重逐年升高,老年病越來越受到關注。在老年病的防治方面,祖國醫學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中醫經絡穴位養生作為祖國醫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隨著未來醫學的發展和實踐,經絡穴位養生護理將應用于更多疾病的護理中,為我國防治老年病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方娜.中醫護理在老年病人康復治療中的應用[J].國醫論壇,2018,33(3):62-64.
[2]林寶,張妍.中國老齡化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社會工作,2010,9(4):27.
[3]侯鳳珍,王蘊奇.老年人中醫護理體會[J].內蒙古中醫藥,2009,8(4):61-62.
[4]張昱,張問渠.老年病中醫治療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0:3.
[5]鄧應梅,湯哲,劉春玲,等.老年患者10年疾病譜變化的研究[J].中國醫案,2008,9(12):26.
[6]趙佳,潘峰,王海峰,等.44 864例老年住院患者回顧性分析[J].中國醫案,2014,15(8):63.
[7]于普林,鄧亞中.1988、1999年全國城鄉老年人死因順位[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01,20(1):69.
[8]丁翊,呂孫威.住院老年患者疾病譜分析[J].中醫臨床保健雜志,2008,2(11):1.
[9]張舜波,游秋云.淺談老年病的中醫病因病機及治則治法[J].中醫文獻雜志,2013,31(2):42-45.
[10]夏素華.老年患者的中醫護理[J].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01,3(3):361.
[11]宋興.中醫老年病理特點及病癥診治規律探討[J].中醫文獻雜志2009,32(2):7-10.
[12]王雪苔.針灸的現狀與未來[J].針刺研究,1997,4(1):245-249.
[13]高樹中,楊駿.針灸治療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217.
[14]袁青,靳瑞.常見老年病針灸治療[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2:30.
[15]朱文鋒.中醫診斷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7:189.
[16]陳秀娟.淺議中醫針灸推拿護理在現代整體護理發展中的特點和作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1):24.
[17]沈琴紅.老年科住院病人疾病種類及口服用藥狀況調查分析[J].全科護理,2012,10(8):75.
[18]鄧敏,張清齊,林冬梅,等.風險管理對防范心血管老年住院病人跌倒的效果評價[J].全科護理,2017,15(22):2774-2775.
[19]張苑.中醫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主要治療原則[J].黑龍江中醫藥,2011,40(2):6-7.
[20]謝勇軍.治療中風偏癱需要針灸與康復醫學的結合效果分析[J].中醫臨床研究,2018,2(6):42-43.
[21]徐鵬恒,溫滿清,徐偉紅,等.針灸治療帕金森病研究進展[J].上海針灸雜志,2018,37(11):1327-1330.
[22]馬少華,申亞夢.淺談中醫養生康復在老年產業中的應用[A]//中華中醫藥學會養生康復分會.中華中醫藥學會養生康復分會第十二次學術年會暨服務老年產業研討會論文集[C].北京,2014:106-110.
[23]廖玉美.從中醫學角度淺談新編“健身氣功·八段錦”的功理與作用[J].搏擊:武術科學,2009,6(3):79-80.
[24]陸壽康.刺法灸法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54.
(收稿日期:2019-05-17) (本文編輯:李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