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朝日新聞》4月20日文章,原題:中國最美書店,書店新形式隨著互聯網普及,世界各地的實體書店都為經營苦苦掙扎,但在有“文明古國”之稱的中國卻出現書店遍地開花的現象。
在陜西省西安市,實體書店數量一年內增加兩倍。言幾又去年在西安開設首家旗艦店,被稱為“中國最美書店”。不少人剛踏進書店就被入口設計迷住,店內書架聳立,給人視覺震撼,二樓設有咖啡廳、文創商品區。書店的高雅格調吸引眾多年輕人慕名前來。
中國書店興旺,一方面是由于政府大力推行“全民閱讀運動”,推出的補貼和稅收優惠成為實體書店的強大后盾。另一方面是房地產開發商的策略,高檔書店能提升項目格調,吸引更多顧客。
自加入世貿組織后,中國與全球接觸越發密切,也開始重視國民文化素養。體現之一就是為防止年輕人遠離書本,政府從2006年開始提倡全民閱讀。
以前中國只有國營書店,數量不到1萬家。隨著改革開放,民營書店漸漸增多。但在2010年前后,因租金上漲和網購圖書價格優惠的沖擊,實體書店接連倒閉。后來,政府高舉“文化大國”旗幟,將書店與圖書館納入文化范疇,投入大量預算。房地產商也看準時機,對書店采取免鋪面租金措施。2010至2018年,中國書籍零售額增加2.4倍,實體店與網購的銷量差距并不太大。
有專家認為,書店興隆的原因并非完全因為政策和商業因素,而是人們對讀書、對文化的好奇心。生活富裕起來后,中國人對文化的熱情隨之高漲。▲(作者吉岡桂子,梁碧嫦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