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烏克蘭、法國、意大利、美國特約記者 張浩 潘亮 關爍 丁玎

烏克蘭總統大選第二輪投票4月21日如期舉行。第一輪領先的喜劇演員澤連斯基在兩天前的電視辯論現場表示:“我不是一個政治家,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我來這兒是要打破現在這個體系!”盡管有烏克蘭學者警告說,“人們或許很快就會對澤連斯基失望”,但當下很多烏克蘭民眾管不了那么多,他們只想要一個“不一樣的總統”。從“特朗普現象”到“馬克龍現象”,再到“澤連斯基現象”,歐美國家的選舉近幾年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有人說,一些歐美國家的民眾受夠了在政壇翻來滾去的“老油條”們的說教,才會改投“政治素人”的票。“政治素人風暴”顛覆了人們對歐美政黨政治、民主選舉的很多固定認知,日漸成為一個有趣的話題——它代表著西方政治的新舊之爭,也折射出失落民眾的民意怒潮。
基輔出租司機:寡頭又都干了些什么?!
“我就是你犯下的錯誤和未履行的承諾所產生的結果!”澤連斯基在辯論中這樣直言相告其競爭對手、現任總統波羅申科。他的話迎來基輔奧林匹克體育場內一片歡呼聲,而波羅申科竟一時無言以對。一年前的今天如果有人說澤連斯基有可能成為烏克蘭總統,絕對沒有人會相信,無論是烏克蘭民眾,還是澤連斯基本人。即便2018年9月的民調,澤連斯基的支持率也只有6.7%,不僅落后波羅申科,也落后曾將秀發盤在頭頂、如今搭在肩頭的前美女總理季莫申科。
《環球時報》記者年初與烏克蘭官員、學者以及外國駐烏外交官交流時,大家看好的還是波羅申科和季莫申科兩位資深政治家之間的對決。談到澤連斯基,很多人的語調都是輕松和否定的,如:“哦,那個喜劇演員啊,他怎么可能呢?!”“他呀,他參選也就是出出風頭,大概參選后片酬會漲吧?”一名西方國家駐烏外交官公開對媒體表示,歐盟多國駐烏大使對澤連斯基在內政外交問題上的膚淺理解感到震驚。同為候選人的季莫申科在評論澤連斯基時表示,如果選他當總統“就像用小怪物來做紅菜湯,這或許是某種具有創造性的方式或是實驗,但絕對不會好吃”。擔任過四任總統顧問、有“烏克蘭首席情報分析專家”之稱的烏國家戰略研究所前所長戈爾布林的評價或許更能代表傳統政治精英的看法:“澤連斯基是個有才華的演員。但他不可能從表演舞臺迅速切換到總統職位。如果想讓全世界都嘲笑烏克蘭,那就選澤連斯基吧。”
與其他候選人相比,澤連斯基的競選綱領并沒有什么過人之處,如:烏向北約靠攏是國家安全保障;確保軍事人員工資達到北約標準;取消總統、議員和法官的豁免權;對腐敗零容忍;醫生和教師職業應享有尊重和高薪等。同時,澤連斯基團隊的技術性失誤也屢見不鮮。在3月初的“教師工資風波”中,其競選團隊內的教育政策負責人提出要將全國教師工資提高到每月4000美元,稱“這樣全年預算開支也不過2億美元,政府是可以負擔得起的”。澤連斯基甚至在研討時暗示可以用追繳貪官的非法所得來付這筆錢。該提議很快就遭到質疑。且不說2018年烏人均月收入僅276.48美元,將教師工資上調至4000美元是否可行,僅計算失誤就遭到教育部官員科別爾尼克打臉。科別爾尼克稱,烏約有50萬教師,每人每月工資4000美元,全年預算開支就是240億美元,國家財政根本負擔不起。
然而,民心會變,當各路精英紛紛看空澤連斯基時,他卻一路扶搖直上,支持率從今年1月的15.9%攀升到3月的27.7%。《環球時報》記者曾問過出租車司機瓦洛加打算給誰投票,這位因戰亂從頓涅茨克遷居到首都基輔的前工廠技師斬釘截鐵地說,“要投給澤連斯基”。當記者提到從政經驗時,瓦洛加嗓門明顯提高:“過去那些有從政經驗的人又都干了些什么呢?!他們都是寡頭!澤連斯基是沒有經驗,可他是干凈的,他干得最差也就是像過去那些人一樣吧,還能差到哪里去呢?!”
非寡頭、非傳統政治家、無政治丑聞、舞臺形象良好,且扮演過清廉總統角色的澤連斯基成為今年烏克蘭大選39名候選人中的一股“清流”,用其競選發言人的話說,“這個水晶一般的人輕裝上陣就足以讓其他傳統政治家人仰馬翻”。很多烏克蘭人像瓦洛加一樣,是以給“政治素人”投票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失望情緒。烏克蘭自1991年獨立以來,政治上長期陷入東西內斗和向俄還是向歐的困境;少數寡頭控制國家經濟命脈并操弄政權;普通民眾沒有獲得感,人均收入長期在歐洲墊底。在這樣的背景下,傳統政治家的形象在不少烏克蘭民眾心中已倒塌,就像烏最高拉達議員維克多·丘馬克所說,“我們沒有政治家,只有商人,他們只是在利用政治來做成生意”。▲
美政治學者:國家治理會不會紊亂?
“這是烏克蘭喜劇演員對政客們發出的最新警告,一些不知道突然從哪里冒出來的‘政治素人正在推翻體制中的人物。”美國全國廣播公司這樣評論“澤連斯基現象”。在英文中,與“政治素人”對應的詞是“out?sider”,該詞有“圈外人”“門外漢”“冷門選手”的含義。美國石英財經網3月30日的文章就用到這個詞——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馬克龍異軍突起成為法國最年輕總統、喜劇演員格里洛領導的“五星運動”在意大利獲得成功,都顯示這是“政治素人”興起的美好時代。《華盛頓郵報》評論說,在特朗普和“五星運動”之后,澤連斯基成為黑馬再次印證有更多“政治素人”正像風暴一樣沖進歐美政壇。英國廣播公司近日評論說:“烏克蘭將成為下一個讓反體制的‘政治素人參選并獲勝的國家嗎?在一個政治變得反復無常且普通民眾沒有安全感的時代,如今的世界已對‘政治素人取得的本應令人瞠目結舌的勝利習以為常。”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刊文認為,在社交媒體上聚攏人氣是這些“政壇闖入者”聲名鵲起的關鍵,而該現象在10年前還不可想象。澤連斯基的28歲競選團隊成員費多羅夫表示,“我們只有一個平臺,那就是互聯網”。在這個平臺上,更多展示的是政壇新人的道德價值觀而非切實可行的國家治理方案。
一些國際問題專家認為,如今的選民已厭倦那些無能的守舊派政客,人們想要新的舵手,無論其是否有經驗,而澤連斯基正在利用這一點。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俄羅斯與歐亞項目研究員安娜·考爾巴特表示:“許多烏克蘭人熱情支持澤連斯基,但沒有要求他給出任何施政方案。這是一種以救世主自居的行為,他和他的選民都是如此,這種行為并非基于對其政策、議事日程或團隊作出理性或批判性的評估。”
盡管有批評者嘲笑美國前總統里根只是一名二流演員,但里根曾兩次擔任美國最大州——加州的州長。美國“市場觀察”網在特朗普當選后評論說,“我們從來沒有過像特朗普這樣的‘政治素人和民粹主義者(當選)”。
《洛杉磯時報》評論說:“為何‘反叛候選人正在崛起?民調一再顯示選民對國家現狀不滿,如今,他們已忍無可忍。”民調顯示,當時64%的美國選民認為當前政治體系“基本上紊亂”,72%的人認為大多數政客“不可信任”。
“小心‘政治素人!”特朗普2016年初選領先時,美國阿默斯特學院政治學教授克拉勒斯就在《外交政策》雜志刊文稱:“我擔心特朗普當選,將導致國家治理走向紊亂。因為在我日常研究的拉美國家,自1989年以來共出現13位幾乎沒有任何從政經驗的人當選總統。他們背景各異,有軍官、商界大亨、電視人物、藝術家、經濟學博士、工會組織者甚至前神父。可以理解,對那些已對現有政治體制不抱幻想的人來說,選擇一位‘政治素人或許頗具吸引力,但事實是很多國家的民主體制受到損害,政府喪失運轉能力。”▲
意大利“素人”總理:任期結束重回高校執教
在歐美國家,“政治素人”當政的例子越來越多,如剛當選斯洛伐克首位女總統的蘇珊娜·卡普托娃是一位律師。當然,這些“政治素人”面對的挑戰不會輕松。
美國“市場觀察”網2016年11月曾刊文稱,正在準備參加法國總統大選的馬克龍明確表示:“特朗普和我都是政壇‘局外人。”當他第二年5月7日當選后,就有法國議員說:““馬克龍很聰明,但沒有治國經驗。”如今,持續5個多月的“黃背心”危機正考驗著馬克龍,游行人群中經常有人喊出“馬克龍辭職”的口號。4月20日,巴黎依舊有“黃背心”游行,有不滿現政府的法國民眾告訴《環球時報》記者,2017年大選第二輪投票的棄投率超過25%,是自1969年以來最高的一次,“投票者中真正選擇馬克龍的法國人其實只有2000多萬”。當被問及“既然馬克龍讓您失望,下次大選您覺得誰更能勝任”時,很多人表現得矛盾、迷惘。公司雇員諾艾米和中學教師迪迪耶給出的答案基本相似,他們認為從極左翼“法蘭西不屈服”的梅朗雄到右翼共和黨的沃基耶再到極右翼“國民聯盟”的勒龐,這些政壇元老都讓他們難以信服。
有法國媒體認為,“政治素人”當選國家首腦在特定環境下可以成為大概率事件,但“暫時的熱度”不代表他們能持續獲得堅實的支持。在內政方面,據法國LCI電視臺統計,上任未滿兩年,前后有14位要員離開馬克龍政府,“創下第五共和國紀錄”。在最新一次內閣改組中,馬克龍大膽啟用39歲、獲得法籍僅3年的黑人女性恩迪耶擔任政府發言人,被反對黨批評任人唯親。在外交方面,馬克龍強硬、直率的作風也讓波蘭、意大利等國政要公開批評他“沒有經驗、天真且傲慢”。
除選舉中的“政治素人現象”,有時西方國家為打破政治僵局、就組閣問題盡快達成共識,也會任命“素人”出任政府要職。2018年6月1日出任意大利政府總理的朱塞佩·孔特此前既非議員也非政府要員,而是律師和大學法學教授。意大利《晚郵報》評論說:“孔特是一個純粹的人,本不是政治人物,但他持親歐洲立場,是有著左派情懷的‘政治素人,并獲得‘五星運動與聯盟黨的支持。由于他在被任命之前遠離政壇,且口碑不錯,使他成為意大利第一個政治背景‘清白得好似火星人的掌舵人。”意大利政治學家帕西尼認為,孔特的當選在意大利歷史上非常罕見。長期以來,意大利總理的人選一般都是獲勝的執政黨領導人。《紐約時報》認為,意大利政局的這種新變化反映出民粹主義在該國逐漸興起,打破業已運行數十年的舊的政黨制度。意大利路易斯大學政治學教授羅伯托·達里蒙特此前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意大利政治這一變化的深層原因是意大利經濟增長乏力嚴重影響了中產階級的生活水平,此前的政策失靈和經濟不振讓絕大部分民眾對傳統精英階層失去信任。”
一年來,孔特在國際場合的形象和談吐得到很多國家領導人的尊重和肯定。但經濟不振等難題和挑戰、處理與歐盟及域外國家的關系,也讓他領導的政府棘手。有意大利媒體近日報道說,孔特上個月透露,任期結束后將退出政壇,重回高校執教。或許,對“政治素人”來說這很正常,就像人們可以預知,特朗普卸任后還將是一位知名的商人。▲
環球時報2019-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