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緬甸特約記者 辛木
緬甸人上個星期剛剛慶祝過新年(潑水節),它的到來伴隨三個特征:人們互相潑水嬉戲、像陽光一樣綻放的紫檀花,還有拋撒向人群的糯米飯團。中國人在春節吃餃子、湯圓(元宵)等,緬甸家家戶戶在新年期間則吃糯米飯團等許多緬甸特色美食。
糯米飯團,新年標志
糯米飯團緬語稱 Mont Lone YayPaw,其字面意思是“漂浮的飯團”,因為它煮好后會漂浮在水面上。西方游客稱之為“SweetFloat?ingRiceBalls”,外形和中國的湯圓非常像。緬甸朋友吳山寧昂告訴記者,這是當地民眾新年食譜上的重要甜點,也是潑水節期間特有的食物。春節期間中國人家家戶戶包餃子、做湯圓,其樂融融,緬甸人新年時則是男女老少圍坐在一起一邊聊天一邊搓飯團,然后把它們丟進水煮沸的大鍋里,氣氛十分融洽。糯米飯團一般由糯米和米粉的混合物做皮兒,棕櫚糖和椰肉做餡兒,當然,也有人為了增加過節的氣氛會搞點惡作劇,把辣椒當成餡料包進去,煮好后給毫無戒心的朋友吃,看著他們被捉弄后的“凄慘模樣”哈哈大笑。糯米飯團煮好后一般以香蕉葉盛放,再佐以椰蓉提味。記者的實際體驗是,熱乎乎的飯團,配上香甜的棕櫚糖心兒,還有椰蓉的清香,咬一口味道確實很贊,回味無窮。
椰奶西米露,甜點之王
這是一種讓人無法拒絕的甜品,被緬甸人稱為“甜點之王”,在仰光或蒲甘的隨便一條大街上都可以見到。它的成分非常簡單,用糖、糯米、椰奶、椰肉、西米露、面包片等就可以沖調制作而成,如果覺得天氣炎熱還可以再加點冰,吃完后感覺真是“倍兒爽”。吳山寧昂說,椰奶西米露在潑水節期間最受歡迎,人們玩得渴了、累了,可以直接到商家免費暢飲,一杯下去滿血復活!潑水節期間,記者也實地感受了一下,確實名不虛傳:端起碗第一口飲下去滿嘴都是椰奶的香味;第二口咬了一口面包片,椰香中夾雜著小麥香;第三口吃了一勺西米露,潤滑的感覺一直到嗓子眼。
4月11日的《緬甸時報》刊發了一篇文章《叫賣的聲音》,講述緬甸普通小販的故事。其中一位名叫耶昂,他以賣椰奶西米露為生,18歲的他來自勃固省,15歲離開家鄉謀生,18歲時跟著姨媽學會了制作椰奶西米露等甜點,為了增加銷量,他邊賣邊唱招攬顧客,從開始的害羞一直到受人追捧,3年前還娶到一個女“粉絲”。
魚湯粉,緬甸國民小吃
魚湯粉,顧名思義就是米線加魚湯。魚湯的熬制是重中之重,先將一條鮮魚下鍋煮熟后,再將魚肉去皮、骨之后捏碎放入鍋中,拌上米粉和黃豆粉繼續熬煮至濃湯。然后加上熟米線、花生、薄脆、肉片、煮雞蛋,再配以洋蔥、香菜、蒜片、干辣椒,味道那個鮮
美簡直無法用語言形容。緬甸的魚湯粉有幾十種之多,是當地美食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還有人稱之為“緬甸國民小吃”。它是緬甸老百姓餐桌上最容易見到的食物,通常被當做早餐,當然也可以是全天候美食。在仰光或曼德勒的大街小巷不時能看到小販挑著擔子(一邊放鍋,一邊放半成品)游走販賣。緬甸不同地區的魚湯粉不一樣,比如若開邦的魚湯粉魚醬更多,魚湯更濃,主要是因為這里靠海,更容易獲得鮮魚。魚湯粉的開發在緬甸已經達到很高水平,超市里隨時可以買到“方便魚湯粉”。記者公寓樓下的緬餐館早餐就供應魚湯粉,單賣900緬幣(約合人民幣4.5元),套餐價是1500緬幣(約合人民幣6元),撒上香菜、辣椒面、雞蛋片,再配上當地的小酸菜,吃起來軟硬相宜,齒頰留香!
拌咸茶,傳統名吃
拌咸茶緬語稱為lahpetthoke,字面意思就是拌茶葉,很像西方的沙拉。典型的“拌咸茶”包括以下食材:油炸豆類如黃油豆或黃豌豆以及烤芝麻、炒大蒜、烤花生、干蝦、辣椒、切片西紅柿、切絲卷心菜和油。拌勻后還可以添加新鮮的酸橙汁或魚露,這樣味道會更加鮮美。在緬甸有這樣一句俗語:“在所有的水果中,芒果是最好的;在所有肉類中,豬肉是最好的;所有的葉子,laphet是最好的。laphet是一種發酵或腌制的茶葉,它在緬甸有悠久的歷史。在古代,發酵的茶葉是和平的象征,是戰爭的雙方講和時拿著去見對方的禮物。緬甸民間提親的時候也用這個做禮物。laphet在緬甸文化中非常重要,收獲的茶葉,最好的被當食物或用來發酵做成拌咸茶,其余的則被加工成茶。茶農將剛收獲的新鮮茶葉短暫蒸熟,然后裝入竹桶中并放入坑中,用重物壓制以促進發酵。
laphet還有消除疲倦的效果。熬夜準備考試的學生,通宵演戲的傳統戲劇演員,甚至忙于葬禮服務的幫工都將其視為最愛。記者到緬甸朋友公司拜訪,下午茶常佐以“拌咸茶”,這種樸實而濃郁的味道讓人記憶深刻。
“拌咸茶”不僅在緬甸很受歡迎。在泰國北部的清邁府、清萊府和夜豐頌府的撣族特色餐館也有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