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平
夫妻之間,因為一只被隨手丟在沙發旁的襪子發生激烈的爭吵;輔導作業,因為孩子隨便一道習題的差錯氣到血壓飆升;職場上,因為領導一個眼神或同事一句閑言碎語,毅然辭職……
在高強度的工作、高壓力的環境之下,人類最常產生的心理現象就是預感到不好的事情即將發生,從而導致強烈的緊張與焦慮,進入到情緒失控的狀態。
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說:“情緒的力量是巨大的,人的行為由情緒驅動。當人被情緒控制,可能會失去理智,所以,管理情緒至關重要?!?/p>
中國式爸媽群體性的情緒失控已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眾多失控爹媽因為輔導作業一瞬間成為網紅。
武漢,一位媽媽在輔導15歲兒子做作業時,把自己氣到突發心肌梗塞。蘇州,做體育老師的爸爸在輔導四年級的女兒做作業時,因為覺得女兒效率低下,爸爸猛拍桌子,導致自己手骨骨折。南京,一位33歲的年輕媽媽,因為孩子做作業磨蹭,一怒之下誘發中風。孩子的教育、家庭的財政支出、家務活兒的分配、親戚關系的處理……這些問題的表象,往往是生活中一個極小的細節。在各種情感類節目和情感專欄中,因為情緒失控而分道揚鑣的夫妻非常多。
比如丈夫說了一句,今天的菜有點兒咸。比如妻子買了一支比預算多出100元錢的口紅。比如孩子早上起床晚了……這些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小細節,可能因為累積的壓力導致的情緒失控,一瞬間爆發出無法挽回的后果。
家庭之外,職場打拼猶如升級打怪,每個人都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蒸蒸日上,但突如其來的變化常常猝不及防。
熱播劇《歡樂頌》第一部里的安迪在一次會議中,因為劉思明工作總犯同樣的錯誤,導致團隊所有人都要跟著重做一遍而大發雷霆,劉思明迫于家庭生計壓力連夜修改,最后猝死。
失控引發的身體變化只是一方面,更多人則是一言不合就離職了。家住沈陽的王先生是一家傳媒公司的老板,他的主營業務在北京。近年來,他卻將公司的主營地址放在了沈陽。
談到改變,他說了這樣一個現象:“我們公司客戶都是北京的,在北京有一個不大的辦事處,但真正干活兒的人都在沈陽。發達的網絡減弱了地域的隔閡,這個時候,在北上廣深這些大城市,職場的普遍焦慮帶來的負面影響就顯露出來了。在北京,一位有經驗的文員月薪大概在一萬元錢,而且實際工作中,對方一言不合就辭職,缺乏長久共事的責任感。然而在沈陽,文員月薪在5000元上下,3年內極少有人辭職?!?/p>
入職7年的人力資源主管龐維對于自己的情緒管理很有想法,“一旦要和別人爭吵,我就開始問自己,吵完除了心里爽一下,能不能把問題解決了?一般來說,我冷靜下來了,基本就吵不起來”。
心理學認為,每個人都有兩種心理:一種是情緒心理,一種是理性心理。在面對一個具體的情境時,理性心理能帶給我們清醒的意識,會思索,會做出得體的反應;而情緒心理,可能會以另一種沖動有力卻毫無邏輯可言的方式呈現。
一個無法良好管理自己情緒的人,就像抱著一堆地雷在走路。我們每個人都有情緒,有時候處理不當,就會給自己埋下“情緒雷”。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阿爾伯特·艾利斯說:“引起人們情緒困擾的并不是外界發生的事件,而是人們對事件的態度、看法、評價等認知內容。因此,要改變情緒困擾不是致力于改變外界事件,而是應該改變認知,通過改變認知,進而改變情緒?!?/p>
所以,要像管理公司一樣,管好自己的情緒。千萬別讓原本可以幸福的生活,栽給了失控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