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
去年4月以來,人民幣對美元連續貶值,貶值幅度一度達到11%。這種現象讓很多人感到擔憂,甚至有人搬出了上世紀90年代俄羅斯盧布崩潰的往事來對照,認為人民幣也正面臨類似風險。這實在是非??尚Φ?。
上世紀90年代,俄羅斯的貨幣盧布確實出現了一次坍塌式的下跌,但當時的背景是俄羅斯為挽救已經陷入困境的經濟,變本加厲地延續使用休克療法,導致經濟崩潰。另一方面,由于在經濟已經出現重大問題的情況下,依然推行了盧布的匯率市場化,放開金融監管,才導致盧布的崩盤。
我國目前面臨的情況則截然相反。2018年前三季度,我國的GDP同比增長6.7%,依然處在高速增長區間(美國前三季度GDP增長只有3%)。而且我國的物價指數CPI前三季度累計同比上漲僅有2.1%,這是一個非常低的數字,甚至比一些發達國家的同期數字都低。而上世紀90年代,俄羅斯盧布崩盤之前,CPI的同比漲幅已經達到25%,也就是達到了惡性通貨膨脹的程度。因此,只要稍微了解經濟知識的人都會懂得,我國目前所面臨的問題是“增速放緩”,而不是經濟下滑,和所謂的“經濟崩盤”更是連邊都挨不上。
再說外匯儲備,只要一個國家的外匯儲備充足,一旦有人惡意做空該國貨幣,該國就可動用外匯儲備,賣出美元,買進本幣,以此保證本國貨幣的匯率穩定。截至2018年11月,我國的外匯儲備超過3萬億美元規模,排在全球第一的位置,換句話說,全世界除了美國之外,中國手里的美元最多。
對一個國家而言,只要經濟在健康發展,外匯儲備充足,其貨幣就不會出現問題。更何況,上世紀90年代導致盧布崩盤的一個重要先決條件是俄羅斯實行盧布匯率市場化,也就是允許自由兌換。而我國目前并未完全放開外匯市場,只是在穩步推進匯率市場化改革,人民幣匯率并未真正市場化,人民幣不是你想買就能買的,更不是你想賣就能賣的。既然不能隨意買賣,那么就根本不存在被惡意做空的可能。因此,所謂人民幣匯率崩潰的擔憂,純粹是不懂匯率形成機制的人在杞人憂天。
2018年4月至12月,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確實出現了較大幅度的貶值,這其中又原因何在?其實這一輪的人民幣貶值,原因之一是美聯儲加息。美聯儲加息導致世界各地資金兌換美元的數量增加,美元指數上漲了10%左右。美元指數是用來衡量美元對一攬子貨幣的匯率變化的工具,這一攬子貨幣中雖然不包含人民幣(人民幣未國際化),卻直接影響了美元和人民幣之間的匯率走勢。
更主要的原因是貿易戰,貿易戰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非常微妙——大家可以注意到,一輪人民幣貶值的起始時間點與美國挑起貿易戰的起始時間非常接近。美國一再威脅對出口到美國的中國商品加征關稅,一旦加征關稅,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價格就會被迫提高,商品的市場競爭力就下降。但人民幣在近一階段的貶值,恰恰是降低了中國商品出口到美國的價格,提升競爭力。因此,人民幣貶值與美國威脅的加征關稅形成了此消彼長,堤內損失堤外補的效應。
例如2018年9月24日,美國對約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征10%的關稅,按說應該對中國的出口貿易產生很大影響,但實際上,根據海關公布的2018年10月進出口數據,10月我國進出口總值2.75萬億元,增長22.9%。其中,出口1.49萬億元,增長20.1%,這個數字比2018年1-9月的平均增速高了近5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加征關稅后,我國的出口貿易不但沒受影響,還大幅增長了!這其中,人民幣貶值恰巧起到了積極作用。
了解到這其中的微妙之處,我們就可以發現,這一輪人民幣貶值其實并不可持續,一旦中美貿易談判達成協議,不再加征關稅,人民幣就有可能終結貶值勢頭,甚至轉而出現升值。因此,如果你已經擁有過多的美元資產,應更加關注中美貿易談判的最終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