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小福 范雪婷
摘 要:多文本閱讀是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一種新興形式,不同于而又優于傳統的語文單元教學,其內部有深刻的內在聯系。它是深入文本的內部,發現多種文本的核心信息,在多個文本之間形成結構化的內在關系,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形成和發展。
關鍵詞:多文本閱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閱讀習慣
多文本閱讀在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實踐運用,不僅能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和訓練學生的閱讀方法,而且對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習慣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一、關于多文本閱讀
1.多文本:就是群文,就是指聚集在一起的幾篇或多篇的文章。
2.多文本閱讀:指在一堂語文課中呈現多篇文章的閱讀。
多文本閱讀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多文本閱讀教學模式是指狹義的語文閱讀教學模式,是課堂閱讀教學形式的創新,更有利于“語文課堂”中閱讀教學的內在拓展與發展。因此多文本閱讀的研究方向是同樣的議題,多個文本的教學。
多文本閱讀教學就是在一堂語文課教學中,教師以某個議題為依托,運用語文課文及相關的課外讀物,以粗讀的、略讀的閱讀方法為主,培養學生探索語文閱讀中的樂趣,進行幾篇或者多篇的新型語文閱讀教學模式。
二、多文本閱讀的現狀分析
目前,我們的教師逐步在新課程理念的熏陶下,越來越認識到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但是,在目前的語文教學實踐中,依然存在以下三個問題:
1.學生的課外閱讀量遠遠不夠,學生的閱讀學習僅限于語文課堂中。現在農村小學中,很多學生都是留守兒童,學生課堂的閱讀量非常有限。
2.學生有課外閱讀習慣的人很少,大部分家長只重視學生課內閱讀的學習,忽視課外閱讀對語文學習的重要性。
3.課堂內外的閱讀沒有核心,閱讀讀物零散混亂。
三、多文本閱讀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意義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學生只是簡單地接受教師講解的知識,但是在新課程理念下,學生的學習是以學生為主體,進行自我構建的過程。多文本閱讀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能有效地促進學生閱讀量的提高和閱讀習慣的養成。
1.教師通過增加學生課外閱讀量的方法,引導學生學會閱讀
多文本閱讀能更有效地促進中小學生學會閱讀。在語文學習和教學過程中,增加課外閱讀量,多積累好詞佳句是學習語文的關鍵,在我們目前的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完全達不到他們所需要達到的標準。目前的大部分語文教師仍然僅重視語文課本中重點篇目的閱讀教學。一年級到六年級的小學語文課本中的閱讀總量只有15萬字左右,遠遠達不到小學生學習和成長中所需要的閱讀量。多文本閱讀教學,能有效地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從而促進學生語文閱讀素養的發展與養成。
2.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學生成為語文閱讀的“主體”
在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模式下,教師處于教學的主導地位,“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使學生一直處于被動的、被迫的學習狀態。在多文本閱讀的語文教學中,學生在一節語文課中能夠閱讀多篇文本,每一篇新文本,學生都能被激發起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生不斷分析、思考和感悟,在內在學習動力下,進行著一輪又一輪的語文實踐學習。在周而復始的閱讀模式下,學生成為語文閱讀課堂上的“主體”和主人翁,轉換了學生的被動角色,啟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了學生求知的欲望,從而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
3.教師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學生學會主動學習
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我們在新課程理念下,大力提倡多文本閱讀語文教學模式。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多文本的閱讀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分析、思考和探究,勇于各抒己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習慣,訓練學生自覺學習和閱讀,是多文本閱讀語文教學實踐的最佳效果與目的。在我們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多文本閱讀的教學模式更有利于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
在小學語文多文本教學的探索中,我們這些一線語文教師仍然任重而道遠,有助于挑戰我們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模式,是在新課程理念下對語文閱讀教學的重大改革與創新,更有利于突破傳統的語文單元閱讀教學模式。總之,我們會在不斷的探索中求新知,在不斷的新知中求進步,在不斷的進步中精益求精。“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參考文獻:
[1]劉榮華.小學群文閱讀教學的價值、課型及策略[J].教學月刊小學版(語文),2012(11).
[2]謝丹.群文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中的有效性探究[J].讀書文摘,2014(10).
[3]陳玲.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特色課程建設的探索[J].考試周刊,2014(54).
注:本文系2018年河南省中小學多文本閱讀實踐研究專項課題《多文本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立項編號:dwbyd1802081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