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蘇萍
摘 要:隨著科技和經濟的持續進步,教師素養已經逐漸變成目前國家十分重視的對象之一。現如今國家已經進入了信息化時代,互聯網技術逐步滲透到多個領域之中,教育領域亦是如此。在這一背景之下,教師理應不斷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真正做到揚長避短,以此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效率。闡述信息技術和教師技能素養高效融合的意義,并對于具體方法方面提出一些合理的見解。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師素養;技能;研究
從現階段發展而言,教師應當順應時代發展的基本要求,不斷完善自我,積極學習信息技術,以此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如此一來,教師便能為學生提供更多優質的課程內容,進而提升教學質量。
一、信息技術和教師技能素養高效融合的意義
(一)改進教師的理念
現如今是信息化時代,幾乎各行各業的工作人員都已經開始應用信息技術進行問題處理和分析。對于學校教師而言亦是如此,如果沒有充分把握信息技術的優勢,并將其合理利用,自然會被時代所淘汰。為此,學校應當為廣大教師設置培訓交流平臺,促使教師自主參與其中完成學習任務。由于許多教師的信息基礎相對較差,對互聯網技術本身有著本能性排斥。因此,學校可以嘗試從興趣層面對其引導。擴大校園網內部的資源數量,促使教師可以根據自身愛好自由選擇,同時結合自身知識基礎,制作相關課程課件,并逐步研究學科教學和信息技術整合在一起的具體方法。在課余時間中,教師可以觀看相關視頻內容,學習名家教學設計,掌握制作課件的要領。而在次日的課堂教學中予以應用,以此將理論知識全部轉化為實踐技能。長此以往,教師的綜合水平便會大幅度提高。
(二)提升教師自身的綜合水平
通過應用信息技術之后,教師便會逐漸把握信息技術應用的優勢所在,自然也會在日常課程教學中予以應用。如此一來,課堂教學內容變得更為具象化,學生的學習質量自然也會隨之提升。不僅如此,教師的信息化水平也隨之得到提升,無論在進行資料搜索還是課題研究的時候,都會積極應用信息技術,進而使得自身綜合水平得到提高。
二、信息技術和教師技能素養高效融合的具體方法
(一)創設信息化校園環境
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學校應當不斷提升自身的技術水平,以此促使校園網絡建設工作能夠得到進一步完善。確保教學樓、辦公樓以及教師宿舍樓實現網絡全面覆蓋。同時還要保證信息教師、圖書閱覽室以及各個辦公室都能夠做到互聯網連接。促使所有教師能夠時刻使用互聯網技術進行課程準備,豐富自我,學習更多的新鮮知識。
同時還要在原有基礎上加強校園資源網絡建設。由于單一學校內部的資源數量相對偏少,往往無法滿足廣大教師的需要。因此可以嘗試采用多校聯合的方式,對自身的互聯網資源進行共享,促使教師能夠與更多的新型資源接觸。
此外,學校還需要對校園網站的架構進行優化,甚至設置更多的欄目,并確保內容足夠創新。以此確保校園網站能夠與日常教學和管理工作結合在一起,為廣大師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內容[2]。
(二)召開校本培訓活動
學校可以定期組織遠程教育活動,以此設置一些具有較強針對性的培訓內容,促使教師自身的教育理念得到轉變,在日常教學以及科研工作方面積極應用信息技術。如此一來,教師隊伍的綜合水平將會大幅度提高。
不僅如此,學校可以安排骨干教師在校內舉辦講座,促使年輕教師認真學習信息技術方面的理論知識。同時還可以通過互聯網、QQ群以及微信群的方式,積極展開交流和討論。盡管不同教師的信息水平起點存在差異,經過長期鍛煉之后,綜合水平都將提升。
(三)創建發展性評價規范
由于信息技術內容本身十分抽象,因此其評價和考核工作自然不能按照傳統的方式進行。為此,學校可以鼓勵教師采取自我評價的方式。每一個教師都需要建立數字化專業成長檔案,其中包括自己本學期的培訓計劃以及聽課的心得體會;上公開課的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和教學評價;個人教學成果的具體展示以及相關課堂案例。通過了解教師自己的檔案內容,可以充分掌握教師自己的成長歷程以及心路發展。如此也能為教師自身的績效考核提供一定的數據參考。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背景下,教師為了能夠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理應積極學習信息技術。為此,學校應當為教師提供基礎平臺,引導其認真投身于其中,不斷完善自我,提升綜合水平,進而為廣大學生提供更多優質的課程內容。
參考文獻:
[1]周建軍.深度融合視野下教師專業素養的缺失與提升[J].閩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30(4):78-82.
[2]周曉慧.讓“信息技術與農村幼教”走上深度融合之路:基于信息化環境下的農村幼兒教師專業發展實踐研究[J].好家長,2018(43):55-56.
[3]劉安蘭.運用英特爾未來教育和行動研究之融合促進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持續發展的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5: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