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倩
摘 要:小組合作學習是教師指導小組成員展開合作,發(fā)揮群體的積極功能,提高個體的學習動力和能力。這種教學方法激發(fā)了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以執(zhí)教的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的《九寨溝》為例,探討小組合作在課堂中運用的層次和策略。
關(guān)鍵詞:層次性;策略性;互動式交流
一、以教師為主體的傳統(tǒng)課堂
以下是《九寨溝》教學中賞析“自然風光”的教學實錄:
1.品析語言
默讀第3小節(jié),找出你最喜歡的一處認真地讀一讀,說說美在哪里。
2.全班交流
生1:我最喜歡“天氣晴朗時……圖畫。”
師:說說你的理由吧。
生1:因為九寨溝的水很清澈,能夠把藍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
生2:我最喜歡“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顆顆寶石鑲嵌在彩帶般的溝谷中。”湖泊很清澈,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fā)光,就像寶石一樣。
生3:我最喜歡“五彩池”的這句話,湖泊就像是一面銀鏡,把“藍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
生4:我最喜歡“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錯落的瀑布……蔚為壯觀。”瀑布奔騰而下,就像帶子在騰空飛舞,水沖擊著巖石,水花四濺,十分壯觀。
師:這段中還有一句描寫水的句子沒有同學交流,“湖水清澈見底,湖底石塊色彩斑斕。”誰愿意來交流呢?
生5:這湖底的石塊五顏六色的,就像是一條五彩的項鏈。
這是筆者在教學《九寨溝》第一課時品析“自然風光”部分的教學片段。整個過程,教師的問題太細碎,學生的交流都是散點式,語言單薄。課后,我和學生交流“平時你在課堂上很活躍,怎么今天沒有舉手呢?”他回答“因為我要交流的最喜歡的部分有人交流了。”是的,這是課堂中真實的情況:我想說的其他同學都說了,為了避免重復,我就不舉手了;我舉手了,老師沒有叫我回答,后來,老師又組織交流其他部分了,但是我又沒有品讀這一句話。可見,這樣的組織形式?jīng)]有充分調(diào)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也沒有讓每一個學生有交流的機會,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受到限制。
二、以學生為主體的新課堂
課后我進行反思重建:在學生對大問題進行自主思考后,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推進。
1.第一層次:淺層讀
小組內(nèi)成員選擇喜歡的圖片,找到相對應的文字朗讀。這一步主要是檢查成員的朗讀,并幫助理清段落的層次。
這一層次就利用了小組合作中的糾正策略:小組合作,檢查組員的朗讀是否達到“正確、流利”的標準,并通過小組互相糾正,提高課堂效率。
2.第二層次:互動讀
A.按句輪讀。每個人說說最美的句子,并且說說理由。這樣小組成員就都有了交流的機會,并在交流的過程中可以互相補充。
B.賽讀+評分。在正確、流利的基礎(chǔ)之上進行有感情的朗讀,成員之間進行朗讀評價、改進,培養(yǎng)競爭與互助的意識。
這一層次利用了“補充策略”“討論策略”和“評比策略”:大家各抒己見,互相從對方那里獲得啟示,更利于后進生從學優(yōu)生的發(fā)言中感受他們的觀點和表達。
接下來全班交流,進行小組之間的互動:以一處為例,請一個小組代表發(fā)言,將賞析和朗讀結(jié)合,其他小組認真傾聽,實現(xiàn)生生互動、補充。過程中又通過師生互動,總結(jié)方法就會自主運用剛剛總結(jié)的方法,對自己的賞析進行改進。這時再組織全班進行交流,期間進行整體推進“有其他小組喜歡其他地方嗎?”這樣,就不像之前的課堂中有人交流這一處,有人喜歡另一處,教師被學生牽著走。
3.第三層次:當小導游介紹九寨溝的自然風光
此時為競選最佳導游團,小組成員共同努力,紛紛出謀劃策,添加自己的感受。
這一層次利用了“協(xié)作策略”:小組為了實現(xiàn)共同的目標,依靠團隊共同的力量,集思廣益,一起完成某項學習活動。每一個組員都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激發(fā)學生的熱情,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
三、教后心得
重建之后,我又去其他班級進行了教學,課堂上學生主動投入,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中自練自改。師生均實現(xiàn)了角色和方式的轉(zhuǎn)變,教師由之前的被動應付,變成了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和點撥者。學生由之前的散點式交流轉(zhuǎn)變成互動式交流,成為課堂的主人。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小組合作的方式更加利于進行課堂的“三放三收”。當然在小組合作之前,一定要給每一位學生自主思考的機會,否則,交流時則會出現(xiàn)個別學生“替代思維”的現(xiàn)象。因為在“放”的過程中大問題的設(shè)計對學生而言具有挑戰(zhàn)性,所以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易于降低難度,并在“收”資源后的“二放”中進行整體改進、呈現(xiàn)。
小組合作不是簡單的討論,對活動的設(shè)計更加要注重多樣性和層次感。考慮到小組成員的差異性,小組合作時的探究也應是由易到難、逐層遞進的,這樣才能讓小組學習落實到每一個成員,也讓后進生在小組中找到歸屬感,而不是游離在小組活動之外。
參考文獻:
[1]李敏.小組合作、開放文本:小學語文對話式閱讀教學質(zhì)量的控制[J].新課程導學,2013(6).
[2]李永飛.小學語文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研究:以東昌府區(qū)文苑小學“1+3”生本課堂為例[D].聊城大學,2016.
[3]劉俊.提高小學語文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探究[J].語文學刊,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