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澤米爾·阿萬
1989年3月20日,巴基斯坦政府通過友好捐贈,修復了八達嶺北六臺至北七臺的一段長城,作為中巴友誼的象征。這是一筆微不足道的捐贈,但其意義遠遠超過了捐贈本身。
自1951年建交以來,中巴友誼呈指數級增長。歷任巴基斯坦領導人幾乎都曾經到訪中國,有的還曾數次到訪。巴基斯坦現任總理伊姆蘭·汗即將出席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這距他上次訪華還不到半年。毫無疑問,“一帶一路”正在將中巴友誼帶向新的未來。
我個人同樣如此,1980到1987年,我在上海大學機械制造專業學習,那時候中國的物質生活條件差一些,但中國老師把我當成自己的兒子一樣看待。今天,我在任教的巴基斯坦國立科技大學開設“一帶一路”專業,培養巴基斯坦的年輕人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讓中巴友誼能夠在下一代的身上延續。
隨著中國綜合實力的不斷上升,西方世界相比以往更加關注中國,有時候變得過于敏感,“一帶一路”也遭遇了一些批判性評價。它們可能是誤解了“一帶一路”的建設理念,或者僅僅出于嫉妒和敵意,毋庸諱言,這些都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阻力和障礙所在。
但我們也要看到,形勢正在不斷發生變化之中。2013年中國首次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時,周邊以及對中國比較友好的國家最早響應,后來范圍逐漸擴大,許多遙遠的國家也加入進來,最近的例子是意大利。畢竟,發展仍是當今世界大多數國家面臨的主要挑戰,各國都需要突破以往的地緣政治關系,敲開區域外國家的大門尋求合作,而“一帶一路”5年來在互聯互通、促進貿易與人文交流,助推經濟發展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盡管有所謂爭議,高速公路、鐵路、機場和海港網絡的建設在全球經濟增長持續低迷的大背景下,實實在在地增進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的聯系。中國的外交努力與影響力的增強也幫助許多國家走得更近,中國貢獻了全球經濟增長的近1/3,中國的和平崛起被很多國家視為榜樣。
全世界都在以不同視角觀察即將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有150多個國家的代表出席本屆峰會,他們將齊聚一堂共同討論方方面面的問題。通過相互磋商,在集體智慧的基礎上,相信代表們一定能夠制定出有利于全球和平與繁榮的方略。
目前,全世界有超過一半的國家支持共建“一帶一路”,它們可以借此機會探討更多受益途徑;而尚未加入“一帶一路”、有望在不久的將來加入的國家,以及暫時無法消化“一帶一路”成果的國家,可以借此進一步了解“一帶一路”的理念和精神,建立信任;而那些對“一帶一路”持反對意見的少數國家,不妨坦率地表達出來,如果個別的有更強理由或者邏輯,愿意分享并自信有能力說服其他國家,或者具備相關技術能力并愿意提供大規模投資來幫助最不發達的國家經濟復蘇,而不是默默回避,也不妨一試。如若不然,我個人想提醒的是,他們的立場有被其他國家孤立的風險。
而巴基斯坦作為“一帶一路”的受益者,中巴經濟走廊作為“一帶一路”樣板的示范作用一直都在并持續為“一帶一路”的成功做出貢獻。預祝峰會成功!▲(作者是巴基斯坦國立科技大學中國學研究中心副主任、巴基斯坦原駐華參贊)
環球時報2019-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