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綬 任月梅 楊忠等

摘? 要:適宜的播期能使谷子有效利用當地降水、氣溫等條件,從而滿足谷子對水分、熱量等的需求,達到提高谷子產量的目的。為調查不同播期對谷子品種大同32號的產量及生長發育的影響,使其生長發育各階段與當地自然氣候條件相適應,從而提高谷子單位面積產量和生產技術水平,2012年對大同32號開展了播期試驗,結果表明大同32號的最佳播期是5月10—15日。
關鍵詞:不同播期;大同32號;產量;生長發育
中圖分類號 S51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19)06-0029-02
谷子屬禾本科狗尾草屬,古稱粟,是我國高寒冷涼地區主栽作物之一。作為我國的特色雜糧作物,谷子在華北、西北和東北地區廣泛種植,常年播種面積在133.33hm2左右,占全球播種面積的80%。大同32號綜合性狀表現優良,適應性強,穩產性較好,抗病抗倒,熟相好,2009年3月通過國家鑒定,是近幾年晉北地區具有代表性的優良主栽品種。選擇合適的播期不僅有利于其正常生長發育,而且有利于光合產物的積累和產量的提高。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于2012年在山西省農業科學院高寒區作物研究所毛家皂試驗基地進行,當地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日照1782.4h,年平均溫度4.5℃,降水量391.4mm,相對濕度57%。土壤類型為沙壤土,肥力均勻,理化指標為土壤有機質12.94g/kg、全氮0.733g/kg、速效鉀52.1mg/kg、有效磷5.31mg/kg、pH8.34。
1.2 供試品種 供試品種為大同32號。
1.3 試驗方法
1.3.1 試驗設計 采用隨機區組設計,共設5個播期處理,4月29日、5月6日、5月13日、5月20日、5月27日,重復3次。小區長5m、寬3m,面積為15㎡,12行區,留苗密度為450萬株/hm2。小區間走道30cm,重復間走道100cm,四周設1m的保護行。
1.3.2 栽培管理 按照谷子種植管理方法進行田間管理。整個生育期施基肥1次(史丹利復合肥300kg/hm2和有機肥750kg/hm2),7月上旬拔節期追施尿素225kg/hm2。
1.3.3 觀察、測定項目 記錄各處理谷子的生育時期(播種期、出苗期、抽穗期、成熟期),成熟期各小區隨機取樣10株進行室內考種,項目包括株高、莖粗、全株重、穗長、穗重、粒重、單株草重等。收獲時各處理分小區單打單收稱重記載,進行統計分析。
1.3.4 數據處理 試驗數據采用Excel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播期對谷子產量的影響 由表1可以看出,隨著播期的推遲,產量從4月29日的6116.40kg/hm2逐漸增加到5月13日的6543.30kg/hm2后,又從5月20日的5522.70kg/hm2銳減到5月27日的5269.35kg/hm2。而5月13日播期產量是6543.30kg/hm2,是5個播期中產量最高的,表明最適宜播期是5月13日左右。
2.2 不同播期對谷子生長發育的影響 播種期與谷子的各個生長發育階段密切相關。從表2可以看出,播種到出苗的天數隨播期的推遲而遞減,出苗期、抽穗期隨播期提前而相應縮短。4月29日和5月6日2個播期,因播種過早,地溫較低而出苗緩慢,容易受病蟲危害,如果揚花至成熟期遇到雨季則不利于授粉,而且較易感染銹病,導致籽粒無光澤、產量低、品質差。5月20日和5月27日2個播期因播種推遲,各個生長發育階段逐漸推遲,生育期變短,而且地溫升高使得谷子從播種到出苗的日期相對變短,灌漿期因白天溫度的逐漸下降,使得植株有機物質積累減少而出現低溫成熟,產量水平也隨之下降。5月13日播種較適宜谷子生長發育,苗期在較為低溫和干旱的環境下生長,不僅利于蹲苗,生長后期抗旱抗倒,而且避免早衰發生,拔節至成熟期正好處于高溫多雨季節,充分滿足谷子對水、氣、光、熱條件的需求,減輕“胎里旱”、“卡脖旱”、“夾秋旱”的不利影響,有利于谷子的灌漿成熟,產量水平也較高。
2.3 不同播期對谷子植株性狀的影響 從表3可以看出,播期對植株生長發育性狀有一定的影響,對株高影響不顯著,對穗長、穗重影響較大。隨著播期的推遲,株高趨于下降,而穗長則有增長的趨勢。同一作物的谷草比隨著谷物產量的提高而增加,5月6日、5月13日和5月20日單株草重分別為17.84、20.33和27.50g,單株粒重分別為16.67、18.50和22.50g,籽實產量和谷草產量均較高,單株草重、單株粒重、穗長與產量有一定的相關性,但推遲到5月27日播種,單株草重、單株粒重均有所下降。5月20日和5月27日的谷草比值分別為0.82和0.66,表明其產量在逐漸下降。由于不同播期谷子的灌漿期所處的氣候條件不同,而谷子灌漿期對水分需求減少,多喜曬怕澇,因此,不同播期谷子產量差別較大。
3 結論
谷子產量和品質不僅與自身遺傳有關,還與播期有關,播早播晚都不利于高產優質。同時,不同播期對谷子的農藝性狀和生長發育產生不同的影響。在干旱少雨的晉北地區選出合適播期,對提高大同32號抗性、改善其農藝性狀、實現高產具有重要意義。本試驗表明,晉北地區大同32號最適宜的播期在5月10—15日。
參考文獻
[1]王節之,鄭向陽,郝曉芬,等.不同播期對晉谷21號產量及米質的影響[J].山西農業科學,2001,29(3):26-28.
[2]陳淑艷,宿蓮芝.播種期對谷子生長發育及產量結構的影響[J].遼寧農業科學,2003(3):7-8.
[3]朱佩華.播種時期對谷子生長發育及產量結構的影響[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1982(2):23-25.
[4]趙海超、曲平化、龔學臣,等.不同播期對旱作谷子生長及產量的影響[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8(3):26-30.
[5]李萍,郭二虎,趙榮華,等.晉谷35號生物學特性及優質高產配套技術研究[J].干旱地區農業研究,2002,20(3):16-18.
(責編:徐世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