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品球
摘? 要:再生稻的再生季產量與其有效穗有關,有效穗與促芽肥使用量關系密切,該研究設置增施尿素75、112.5、150、187.5kg/hm2 4個處理,觀察其穗粒結構和產量,結果表明:再生稻增施促芽肥能夠增加有效穗和產量,投入與產出比較高。
關鍵詞:再生稻;促芽肥;穗粒結構;產量;效益
中圖分類號 S51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19)06-0036-02
為摸清再生稻催芽肥對再生季水稻產量影響,筆者于2018年在桐城市青草鎮夏新村開展了不同促芽肥對一季稻的再生季生長及產量影響試驗,以期為再生稻施用促芽肥提供參考。
1 試驗設計
設4個處理、1個對照。處理1:尿素75kg/hm2;處理2:尿素112.5kg/hm2;處理3:尿素150kg/hm2;處理4:尿素187.5kg/hm2;對照:尿素37.5kg/hm2,處理和對照分別施用45%三元復合肥75kg/hm2。試驗品種為玖兩優黃華占,頭季稻播種期為3月20日,4月16日機插秧,8月12日收割。促芽肥在頭季稻收獲前12d施用,頭季稻收獲后第3d施尿素75kg/hm2保芽肥,其它未施肥料,各處理的面積均為0.033hm2。
2 結果與分析
2.1 稻樁出芽情況 從8月12日收割后出芽情況看,促芽肥使用量越多,出芽越快、芽發生越集中。處理1、處理2、處理3、處理4、對照在收割后的20、16、13、8h就出現小分蘗,到8月22日,高位分蘗數分別達到413.25、504.75、524.40、565.50萬苗/hm2,對照為380.70萬苗/hm2。其中:收割機輪壓的稻樁出苗要比沒有受壓的遲3天左右出現幼芽,受壓的稻樁大約占35%左右,4個處理受收割機碾壓的稍遲出苗分別為144.6、176.55、183.45、198.30萬苗/hm2,對照田133.20萬苗/hm2。
2.2 稻樁分蘗成穗率 由表1可見,4個處理分蘗成穗分別為327.15、397.05、418.05、437.70萬穗/hm2,對照分蘗成穗為308.70萬穗/hm2,與分蘗高峰苗比較,其分蘗成穗率分別為:79.19%、78.66%、79.92%、77.26%、81.09%。雖然成穗率都達到了77.27%~81.09%,但是,遭受碾壓的稻樁穗子成熟遲10d左右,并且穗粒數只有正常穗子粒數的1/3或1/2。
2.3 再生季產量結構 從有效穗看,隨著促芽肥用量的增加,有效穗也增加,增施尿素量最多的處理4有效穗最多,達到437.70萬穗/hm2,較對照多129.00萬穗/hm2,增幅為41.79%。每穗總粒數總的趨勢是隨著促芽肥用量增加粒數增多,出現不規則的變化,以處理2穗總粒數最多,每穗較對照多14.2粒,增幅27.3%;其次是施氮量最多的處理4每穗總粒數66.3粒,多14.14粒,增幅27.11%。但是處理3每穗總粒數只有55.17粒,比對照僅增加3.01粒,低于處理2和處理4。每穗實粒數的趨勢與總粒數基本一致,與對照比,處理1至處理4的增幅分別為-4.26%、21.30%、-6.37%、9.42%;處理2的實粒數增幅最大。從結實率情況看,隨著促芽肥用量的提高,結實率呈現下降趨勢,對照結實率最高為85.5%,促芽肥用量最多的處理4結實率最低,為73.6%。上述結果表明,促芽肥越多,有效穗越多,總粒數和實粒數出現不規則變化,結實率隨著促芽肥的增多出現下降趨勢,但是結實率總體都在77%以上。
2.4 產量 從再生季稻谷理論產量情況看,施用促芽肥的產量要明顯高于對照,處理1到處理4分別比對照高739.50、1851.00、870.00、1822.50kg/hm2;增幅分別達到22.38%、56.1%、26.33%、55.15%。處理2增產最明顯,其次是處理4;處理1和處理3的增幅也在22%以上,說明施用促芽肥的產量比不施促芽肥的產量明顯提高。從實收產量情況看,4個處理實收干谷分別為3247.50、4297.50、3570.00、4155.00kg/hm2。對照實收干谷2829.00kg/hm2。處理1到處理4分別比對照增加稻谷418.50、1468.50、741.00、1326.00kg/hm2,增幅分別達到14.79%、51.91%、26.19%、46.87%,增產效果十分明顯,具體見表2。
3 結論與討論
從試驗結果來看,施用促芽肥能夠有效增加再生季稻的有效穗,提高產量。
再生稻促芽肥施用量應根據田塊的肥力、收割的早遲、品種的耐肥性來確定,氮肥一般施用112.5~150kg/hm2較好,地力好的酌情少施,地力差的適當增施。并做到氮磷鉀合理搭配,避免氮肥過多造成貪青晚熟,影響產量。
(責編:王慧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