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勤 任翠龍 徐光曙



摘? 要:該文通過試驗探索和縣地區不同施藥機械防治小麥赤霉病效果。試驗結果表明,不同施藥機械使用同樣藥劑防治小麥赤霉病效果差別較大,其中自走式噴桿噴霧機的防治效果明顯好于其他藥械,自走式噴桿噴霧機2次用藥的防治效果明顯好于1次用藥。試驗中植保無人機、自走式噴桿噴霧機對小麥赤霉病的病穗率防效、病指防效分別為73.6%、73.9%和93.9%、92.5%。
關鍵詞:小麥赤霉病;施藥機械;防治效果
中圖分類號 S435.121.4+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19)06-0046-02
小麥赤霉病是小麥生產上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主要使用化學藥劑進行防治。隨著大部分田塊集中到大戶手中,不同等級、容量、作業規模的施藥機械也隨之被廣泛使用,植保機械未來將會朝著精準施藥和高效施藥方向發展。高效施藥即推廣應用高效植保機械,實行統防統治的專業化服務,提高農業資源利用率,對于緩解農村勞動力短缺、防治病蟲害、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自走式噴桿噴霧機、植保無人機作業效率高,節省用工成本,已被廣泛使用。筆者利用小麥赤霉病防治使用的主要施藥機械,開展了小麥赤霉病防治效果的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在和縣功橋鎮新塘村一種植大戶進行,前茬水稻,面積16.2hm2。供試小麥品種為鎮麥9號,于2017年10月26日播種,播種量為300kg/hm2,2018年4月17日進入揚花期。試驗時各田塊田間管理完全相同,長勢基本一致。
1.2 試驗材料 供試藥劑:45%戊唑醇·咪鮮胺EW(江蘇克勝)、25%吡蚜酮SC(江蘇克勝)、有機水溶肥料(安徽神農農業技術開發有限公司)。施藥機械:植保無人機(大疆mg-1s,空載飛行時間:20~30min,滿載飛行時間:10~15min,噴幅:3~5m,載重10kg。4個噴頭,2個電機額定功率為50W,直流電壓12V);自走式噴桿噴霧機[井關3WP-500A(JKB18C-DP5YM)藥箱容積500L,噴幅11000mm,額定工作壓力2.5MPa,液泵轉速1200r/min];電動噴霧器(科農扇形噴頭,工作壓力0.15~0.40MPa,蓄電池型號規格6-DFM-8.0,容量8Ah,工作壓力12V,電機泵型號規格HY-3568,工作電壓12V);彌霧機[華盛泰山背負式噴霧噴粉機,葉輪轉速7000r/min,液劑最大噴量3kg/min,標定功率1.25/7000kW/(r·min)]。
1.3 試驗設計 試驗設計見表1所示。
[施藥設備 使用藥劑 用水量(L/hm2) 作業面積(hm2) 施藥時間 植保無人機 45%戊唑·咪鮮胺EW50mL、25%吡蚜酮SC 25mL、有機水溶肥50mL 15 10.7 4月18日第1次用藥,4月24日第2次用藥。 自走式噴桿噴霧機 45%戊唑·咪鮮胺水乳劑50mL、25%吡蚜酮SC25mL、有機水溶肥50mL 375 0.7 4月18日1次用藥 自走式噴桿噴霧機 45%戊唑·咪鮮胺水乳劑50mL、25%吡蚜酮SC25mL、有機水溶肥50mL 375 3.3 4月18日第1次用藥,4月24日第2次用藥。 電動噴霧器 45%戊唑·咪鮮胺水乳劑50mL、25%吡蚜酮SC25mL、有機水溶肥50mL 450 0.3 4月18日第1次用藥,4月24日第2次用藥。 彌霧機 45%戊唑·咪鮮胺水乳劑50mL、25%吡蚜酮SC25mL、有機水溶肥50mL 225 1.0 4月18日第1次用藥,4月24日第2次用藥。 空白對照 0.2 ]
1.4 調查方法與統計
1.4.1 安全性調查 于第2次施藥后5d和10d分別調查是否有藥害產生,記錄藥害類型和程度。
1.4.2 防治效果調查 分別于最后一次施藥后16d(2018年5月9日)、21d(2018年5月14日)觀察小麥赤霉病情發展和其他病害發生情況。以5點取樣法在每小區取樣調查500穗,記錄病穗、病級。
赤霉病嚴重度分級標準:0級:無病;1級:病小穗數占全部小穗的1/4~1/2;3級:病小穗數占全部小穗的1/2~3/4;4級:病小穗數占全部小穗的3/4以上。
病穗率和病情指數(病指)計算公式為:
病穗率=發病穗數/調查總穗數
病情指數=∑(各級病穗數×相應級數值)/(調查總穗數×最高級數值)×100
防治效果計算公式為:
病穗率防效(%)=(空白對照區病穗率–藥劑處理區病穗率)/空白對照區病穗率×100
病指防效(%)=(空白對照區病情指數–藥劑處理區病情指數)/空白對照區病情指數×100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藥械防治效果 5月9日調查結果表明(表2),自走式噴桿噴霧器(防治2次)、電動噴霧器(防治2次)病穗率防效分別為94.1%、91.2%,病指防效分別為96.1%、92.1%,防效優于其他藥械處理;植保無人機(2次防治)的防治效果略低,病穗率防效、病指防效分別為73.5%、79.3%;在自走式噴桿噴霧器防治中,2次防治效果要好于1次防治效果,病穗率防效、病指防效分別高14.2、9.9個百分點。
5月14日調查結果表明(表2),自走式噴桿噴霧器(防治2次)病穗率防效、病指防效分別為93.9%、92.5%,防效好于其他藥械處理;電動噴霧器病穗率防效、病指防效分別為79.0%、85.1%,防效下降很快;植保無人機(2次防治)的病穗率防效、病指防效分別為73.6%、73.9%,好于彌霧機(2次防治)防治效果;在自走式噴桿噴霧器防治中,1次防治效果繼續下降,病穗率防效、病指防效分別為45.1%、57.4%,目測觀察明顯差于2次防治的效果。
2.2 施藥機械效率 由表3可知,植保無人機每天作業面積為13.3hm2,成本為90元/hm2,自走式噴桿噴霧機每天作業面積為20.0hm2,成本為45元/hm2。由此可見,植保無人機和自走式噴桿噴霧機在成本和作業效率方面均優于傳統的電動噴霧器和彌霧機。
3 小結
從實驗結果看,彌霧機防治小麥赤霉病2次效果不佳,可能與用水量偏少有關,噴頭壓力大,藥液不易附著在麥穗上。由于2018年在小麥揚花至灌漿期多陰雨天氣,加之田間菌源充足,利于赤霉病的侵染,1次防治無法覆蓋整個小麥揚花期(小麥赤霉病易感期),灌漿期的多雨天氣又利于赤霉病加重危害,因此自走式噴桿噴霧機防治小麥赤霉病用藥2次與1次的效果差距較大。使用植保無人機防治小麥赤霉病,防治效果略差于其他施藥機械,可能與施藥當天風力較大、溫度高、濕度低、藥液不能均勻附著在麥穗上有關。無人機的防治效果雖然受天氣影響較大,但從作業效率和成本來看,仍占有很大優勢。
在和縣防治小麥赤霉病,建議種植大戶首選自走式噴桿噴霧機,其次為植保無人機;農戶選擇電動噴霧器細噴霧可取得較好效果。小麥赤霉病的防治適期較短,一般僅為2d左右(小麥揚花初期)。在短時間內對大量田塊開展防治作業,對人工需求較大。這種情況下,使用高效的施藥機械有很大優勢。
(責編:徐世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