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晉祎 曹善東

摘? 要:動物學是研究動物的形態、分類、生命活動與環境的關系以及發生發展規律的學科。該文介紹了動物學學習評價改革思路、評價方案及實施效果,并就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和全面、客觀、公正的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了探索和總結。
關鍵詞:動物學;學習評價;過程考核;評價主體
中圖分類號 G642.0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19)06-0127-03
Abstract:Zoology is a science that studies the morphology,classificatio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fe activities and environment,and the rule of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animals.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form idea,evaluation scheme and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zoology learning evaluation,which explores and summarizes how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evaluate students' learning scores comprehensively,objectively and impartially.
Key words:Zoology;Learning evaluation;Process assessment;Evaluation subject
動物學是生物科學和生物技術等專業的一門必修基礎課。本課程以動物各類群為對象,主要研究其生態習性、外部形態特征、內部的組織、器官和系統的結構、機能、生殖生理,以及各類群的分類、主要的種類,與人類的關系,各類群的進化和發展等[1]。通過理論課程的學習,系統地掌握動物的基本結構和生理知識與基本理論,掌握各類群動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代表動物。通過實驗課程掌握動物的基本解剖方法和操作步驟,了解動物體的基本結構以及形態結構與生理功能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綜合實驗設計能力[2]。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獲取知識的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因此,對動物學學習評價方式進行改革,對于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1 學習評價改革思路
根據《臨沂大學關于深化考試綜合改革的實施意見》(臨大發[2017]33號)文件精神,為促進教學從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轉變、從以知識傳授為中心向能力提升為中心轉變;不斷深化創新創業教學改革,完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為建設全國知名區域特色鮮明的創新創業型大學做出新的貢獻。
1.1 加強過程考核 學生的學習包括學習的過程與學習的結果2個方面。學習首先是一個過程,正確的學習過程必定會結出正確的學習碩果。只有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了解才能掌握學習結果的原因,才能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輔導,做到因材施教。改革課程考核方法,從終結性評價向過程性評價轉變[3]。
1.2 注重實驗課程考核 為了切實提高實驗課程的教學質量,將理論基礎知識的學習、實踐能力的提高落到實處,規范實驗課程的考核,體現成績的客觀性、合理性和公正性。在傳統的課堂實驗考核(考勤、實驗準備、操作表現、實驗報告)的基礎上,增加學生對儀器設備愛護和參與值日等的考核,以及期末實驗操作內容的考核。
2 學生學習評價方案及依據
2.1 評價目標 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并重以及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對學生執行過程評價與考試評價相結合的多元化評價模式。過程評價又以學生參與教學的優化模式為基礎,建立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方法多樣化的評價體系,促進動物學教學從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轉變、從以知識傳授為中心向能力提升為中心轉變,強化學生的能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通過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和合理安排教學學時,形成一套課堂教師講解與師生討論互動,課外學生自學,在知識傳授中融能力培養、素質教育于一體,符合科學性、先進性和教育教學規律,并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理論教學體系。著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實驗動手能力、創新能力以及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2 評價項目 通過調整學業成績的構成因素,加強過程考核,激發學生注重平時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評價項目主要分為以下3個部分:
2.2.1 理論課程 通過課堂的理論學習,讓學生掌握各門動物的主要特征、各門動物的分類情況以及各門中常見的、有經濟價值的動物。從各門、各綱的代表動物入手,對其生活習性、外形特征、生理特性、生殖特點等進行學習,明確重點,突破難點;理解各門、各綱動物的系統發展、各種動物在外部形態特征和內部生理特點方面對其生活習性的適應。學會歸納總結,解決問題,弄清規律,并進行簡單分析,解決常見的問題;了解動物的發展簡史、動物與人類的關系等。除了期末機考之外,還把學生出勤情況、課堂筆記、課堂提問、課堂研討、作業、課程論文等納入課程學習評價項目,構成平時成績。
2.2.2 實驗課程 通過實驗教學,明確實驗的意義、實驗原理與動物學的進展;掌握動物的基本解剖方法和操作程序;了解動物體的基本結構以及形態結構與生理功能之間的關系;掌握各類群動物的主要特征,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綜合實驗設計能力,獨立觀察、分析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主要評價實驗動手能力,重在評價學生實驗操作的能力和效果。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動物解剖方法和步驟,規范使用解剖器械和儀器設備;觀察和測量數據可靠,結論分析科學,實驗報告規范;具備良好的實踐技能和創新精神。評價項目主要由出勤率、實驗報告、實驗操作、實驗過程考核等項目,構成副卷成績。
2.2.3 實驗(實踐)創新能力 動物學實驗課不但設計了必做實驗,還設計了部分選做實驗,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自主設計選做部分實驗,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今后參加省級、國家級各類實驗技能比賽,以及申報國家級創新創業項目奠定基礎。
2.3 評價主體 長期以來,對學生的評價主要是任課教師,教師的評價常以外部觀察與主觀判斷為依據,難免存在不公平現象。我們的評價系統采用多元評價主體,打破任課教師一人評價的傳統,主要包括主講教師評價、輔導教師評價、實驗員評價和學生互評等幾個方面。具體做法包括:(1)主講教師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和表現給予相應評價;(2)輔導教師根據學生上課的態度、完成作業、實驗報告等情況進行評價;(3)實驗員根據學生參與準備實驗情況,維護實驗室儀器設備、愛護公物、打掃衛生等情況給予評價;(4)在教師指導下,分成不同的學習討論小組,每次針對一個主題進行課堂或課下討論,根據每個學生的發言情況進行互相評價。
2.4 成績構成 學生學業成績由主卷成績、副卷成績、平時成績3個部分組成。其中主卷成績占40%、副卷成績占30%、平時成績占30%。主卷成績、副卷成績和平時成績必須均達到或超過60分方為及格,給予相應的學分。
2.4.1 主卷成績 針對理論教學的考核,以期末考試為準,已經建成試題庫,實行機考,滿分100分。題型和分值見表1。
2.4.2 平時成績 主要由小論文、小考、課堂筆記、課堂表現、考勤幾部分構成,滿分100分(表2)。
2.4.3 副卷成績 主要由學生實驗報告、實驗操作技能、考勤和期末操作考試等成績構成,滿分100分(表3)。
3 實施效果
3.1 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動物學作為生物科學和生物技術本科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其內容融入到生物學的眾多學科,是探討各種生命活動不可或缺的、共同的理論基礎,為人體組織解剖學、人體及動物生理學、動物生態學、動物發育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動物生物技術等課程的后續學習打下基礎,對培養學生的理論基礎、實踐技能和創新精神有很大幫助,在專業培養目標中有著重要地位。目前,我校動物學已經建成省級精品課程,實現了教學內容的直觀性、立體性、易更新性和教學過程的趣味性、交互性、高效性。教學方式多樣,有直觀式、參與式、案例分析、教研結合等,將教學研究和改革的成果逐步用于教學實踐。充分利用直觀性強的材料(圖片、影像、標本、模型、動畫),調動和鼓勵學生的參與熱情,將目前的動物學熱點問題以課程論文、討論課、自擬實驗等形式引入教學,根據不同的學生特點加以靈活運用,提高了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3.2 加強過程考核,有利于對每個學生進行全面評價 主卷考試為機考,已建成試題庫,采取教考分離的方式,既考核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又考核學生對實驗基礎知識的掌握。機考方式有利于對每個學生進行全面評價,考查的知識點多,有利于學生全面掌握動物學的知識層次結構,重視平時學習的積累。動物學實驗分為基礎性實驗、綜合性實驗、研究性和探索性實驗?;A性實驗,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動物學研究的基本操作技能訓練;綜合性實驗,訓練學生的獨立操作和研究能力,引導學生思考,培養創造性思維;研究性和探索性實驗,通過開放實驗室和本科生導師制等形式,根據學生特點和學生興趣愛好以及學生特長,指導學生自行選題進行專題研究,將科學科研與實驗教學有機結合,形成動物學實驗課科研型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綜合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另外,我們把學生參與實驗材料的準備、維護實驗室儀器設備、實驗室安全和實驗室衛生保潔納入到對學生的考核,既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以及愛護公物的道德風尚。
平時成績中的小論文題目緊貼動物學科的發展前沿,如動物多樣性問題、動物資源保護問題、動物資源可持續利用問題、人畜共患病問題、動物生態保護問題等。針對這些熱點問題,讓學生進行論文資料的查詢和論文撰寫,通過科學思考形成科學意識,得到科學訓練,培養學生利用網絡平臺、圖書館等教學資源,搜集文獻資料、獲取前沿科學知識的能力。
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增設課堂表現環節,即“動物學專題討論”,學生自擬題目、自由討論,8~10人為1組,根據每個同學的發言情況,由學生和老師共同賦分。這樣既可以增加學生學習動物學的積極性,又可以提高學生課堂的參與度,使學生在快樂中學到知識,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4 結語
動物學是生物類專業學生進入大學后學習的第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對后續相關課程的學習非常重要,對學生成績正確的考核評價,關系到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信心。經過近幾年的動物學學習評價改革和實踐,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鍛煉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和創新思維的能力,為培養創新應用型人才奠定了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劉凌云,鄭光美.普通動物學[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劉凌云,鄭光美.普通動物學實驗指導[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溫安祥,解萌,朱廣香,等.農業院校動物學課程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5(11):265-267.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