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柯佳
摘? 要:通過對晉東南晉語區16個方言點的單用語氣詞的田野調查和語料分析,從共時的層面對晉東南晉語區16個方言點的語氣詞進行了系統的梳理和分析,歸納出晉東南晉語語氣詞的特點:晉東南晉語的語氣詞十分豐富,而且基本都可以分布于句中和句末,每個語氣詞及所表達的語氣意義并不單一,同一語氣詞可以表示幾個不同的語氣,而同一語氣也可以用不同的語氣詞來表達。
關鍵詞:晉東南晉語;語氣詞;語氣意義
一般而言,“晉語指山西省及其毗鄰地區有入聲的方言”,“根據古四聲在今音的演變情況,晉語可以分為并州、呂梁、上黨、五臺、大包、張呼、邯新、志延八片”[1]。本文主要研究上黨片,即晉東南晉語,主要包括長治、長治縣、長子、屯留、潞城、壺關、黎城、平順、沁源、沁縣、武鄉、襄垣、晉城、陵川、高平、陽城共16個縣市。晉東南晉語區作為一個獨立的分區,其內部方言語氣詞系統具有與普通話以及其他晉語分區明顯不同的特點,有很高的研究價值。我們正是從晉東南晉語這一整體出發,通過對這16個方言點中的語氣詞的深入研究,從而概括出其語氣詞的本質特點,建構晉東南晉語區的方言語氣詞系統,也可以為整個山西晉語語氣詞的進一步研究提供語料參考。
晉東南晉語區單用語氣詞不僅數量多,而且表達的語氣意義也十分豐富。經調查發現,晉東南晉語區常用的語氣詞有“吧”“哇”“嘞”“了”“唻”“咾”“嘍”
“啦”等。
一、“吧”“哇”的使用情況
語氣詞“吧”和“哇”都可用于句中和句末,還可單獨用于動詞后,表達各種語氣,并且所表達的語氣意義相同。只是在晉東南晉語區中使用范圍上有所不同,經調查發現,語氣詞“哇”主要分布在沁源、武鄉、黎城、襄垣、沁縣、晉城,而語氣詞“吧”主要分布在壺關、長治、潞城、陽城、平順、陵川、長子、高平、長治縣、屯留。
(一)用于句末
1.用于疑問句句末,表示說話人對事實不太肯定,需要對方給予證實,疑問語氣較弱。如:
(1)明天不下雨了吧?(潞城)
(2)這么寫行嘍吧?(陵川)
(3)今天星期三哇?(黎城)
(4)他去了哇?(武鄉)
2.用于陳述句句末,表示說話人對聽話人之前所說情況的否定,甚至表達埋怨、不滿的語氣。如:
(5)我說今天是星期天哇。(武鄉)
(6)我就說這個人早就死了吧。(長治縣)
例句(5)中表達對聽話人之前所說的“今天不是星期天”的否定,例句(6)中表達的是對聽話人之前所說的“這個人還活著”的否定等。
3.用于祈使句句末。這類情況可分為以下四種:
第一種,表請求、勸告、建議的語氣。如:
(7)吃完飯再走吧。(潞城)
(8)歇一會兒吧。(屯留)
(9)這是我的心意,你就收下吧。(陵川)
第二種,表埋怨、催促的語氣。這種情況的語氣詞“吧”主要分布在長治、武鄉、潞城、高平、長治縣、屯留。如:
(10)叫你早點兒去,你不早點去吧!(武鄉)
(11)快點兒吧/啊!(潞城)
(12)趕快把作業交了哇!(沁縣)
其中,長子、長治縣、屯留、潞城、襄垣等方言中也兼用語氣詞“啊”。如:襄垣“快起啊,要遲到了!”潞城“趕快把作業交了啊”等。
第三種,表命令、禁止的語氣。這種情況的語氣詞“吧”主要分布在壺關、長治、潞城、平順、長子、高平,語氣詞“哇”主要分布在沁源、黎城、襄垣。如:
(13)進來吧!(高平)
(14)不要這樣哇,再這樣你媽該心疼了!(襄垣)
其他方言點使用語氣詞情況不定,語氣詞“啊”“呀”“哇”“吧”和“唄”兼用,如晉城方言“不要跑呀!”“不要這樣唄,再這樣你媽該心疼了!”;長治縣方言“不要跑啊!”“不要這樣吧,再這樣你媽該心疼了!”等。
第四種,用在前一分句末,表讓步。
(15)就算不回來吧,他也應該說聲啊。(長治縣)
(16)再怎么樣哇,你能聽他的。(武鄉)
(17)再怎么不好吃吧,你也不能扔了呀。(陵川)
(二)用于句中(多用于陳述句中)
1.用于單句中,這類情況可分為以下幾種:
第一種,表示讓步。這種情況的語氣詞“吧”主要分布在壺關、長治、陽城、陵川、長子、高平、長治縣、屯留,而語氣詞“哇”主要分布在沁源、襄垣、晉城。如:
(18)丟就丟了吧,以后多操點兒心。(長子)
(19)臟就臟了吧,再買件兒新的就行了。(陵川)
(20)剪了就剪了哇,還會長出新頭發來的。(襄垣)
第二種,表示列舉。如:
(21)走吧,不忍心;不走吧,實在是沒法兒待。(壺關)
(22)去哇,沒有時間;不去哇,又有點兒不甘心。(晉城)
(23)比如我吧,就沒進過醫院。(陽城)
第三種,表提醒或停頓、緩和的語氣。如:
(26)你就每天吃吧、喝吧,不好好工作,看你以后怎么辦!(陵川)
(27)他吧,從小就這脾氣。(壺關)
(28)咱們這樣哇,你去歇會兒,我來做。(沁源)
第四種,表對比,相當于普通話中的“呢”。這種情況的語氣詞“吧”主要分布在壺關和長治,而語氣詞“哇”主要分布在沁源和武鄉。如:
(29)你吧,想去不能去;我吧,不想去又非去不可。(壺關)
(30)他在學校哇,每次都考第一;他在家哇,就什么也不會做。(沁源)
(31)他逛街吧,可有勁兒了;寫個作業吧,懶死了。(長治)
2.用于表假設的分句后,表無奈、失望的語氣。這種情況的語氣詞“哇”主要分布在沁源、武鄉、晉城,而語氣詞“吧”主要分布在潞城、襄垣、平順、陵川、長子、長治縣、屯留。如:
(32)早知道是這樣哇,我就不來啦。(武鄉)
(33)實在找不著哇,那就算了。(晉城)
(34)你要不想去哇,那我就去。(沁源)
3.用于動詞后,表示估量和推測的語氣。如:
(35)想吧,也不可能。(壺關)
(36)聽吧,也就那么回事兒。(陵川)
(37)看哇,也沒多大個意思。(沁縣)
二、“嘞”“了”的使用情況
“嘞”和“了”兩個語氣詞可用于句末和句中,所表達的各種語氣意義基本相同。只是在晉東南晉語區中使用范圍有所不同,一般來說,語氣詞“嘞”主要分布在壺關、長治、陵川、長治縣、潞城、屯留,其中,陵川方言中語氣詞“嘞”和“哩”都可以用;而語氣詞“了”主要分布在沁源、武鄉、黎城、襄垣、沁縣、平順、長子。如:
(一)用于句末
1.用于感嘆句句末。這類情況可分為兩種:
一是表驚訝、贊嘆、不滿語氣。
(38)他還會做滿漢全席嘞!(屯留)
(39)我才不管嘞/哩!(陵川)
(40)我還掏了一百塊錢中介費了。(長子)
二是表夸張語氣,常有“可”字出現,以增強夸張程度。這種情況的語氣詞“嘞”主要分布在壺關、長治縣、長治、陵川、潞城、屯留,而語氣詞“了”主要分布在武鄉、黎城、襄垣、平順、長子、沁縣。如:
(41)這個人可討厭嘞!(長治)
(42)那個石頭可重的嘞!(長治縣、陵川)
(43)我們宿舍那個女孩可能上網了!(襄垣)
(44)她做的菜可好吃了!(襄垣)
(45)這個東西可有意思的了!(沁縣)
其中,長治縣和陵川方言常在語氣詞“嘞”前加“的”字,形成“嘞”和“的嘞”都可用的情況,如“那個石頭可重嘞/的嘞!”;而沁縣方言多在語氣詞“了”前加“的”字,成為“的了”,如“這個東西可有意思的了!”。
2.用于陳述句句末,如:
(46)外面下雨嘞。(屯留)
(47)他正吃飯嘞/哩。(陵川)
(48)我要坐上車去嘞。(壺關)
3.用于疑問句句末。這類情況可分為三種:
第一種,用于特指問。這種情況的語氣詞“嘞”主要分布在壺關、長治縣、長治、陵川、潞城、屯留,而語氣詞“了”主要分布在沁源、武鄉、黎城、襄垣、平順、長子、沁縣。如:
(49)你明天什么時候走嘞?(長治)
(50)誰來拿這個嘞?(屯留)
(51)你在哪了?(武鄉)
(52)你要怎么樣了呀?(黎城、平順)
其中,陵川方言中語氣詞“嘞”和“哩”都可以用;黎城和平順方言中常在語氣詞“了”后加“呀”,成為“了呀”,語速快時讀為“倆”(此處使用同音字“倆”代替讀音[li?],后同),如“你要怎么樣了呀/倆?”
第二種,用于選擇問。這種情況的語氣詞“嘞”主要分布在壺關、長治、長治縣、陵川、潞城、屯留,而語氣詞“了”主要分布在沁源、武鄉、襄垣、沁縣。如:
(53)你去問他嘞,還是我去嘞?(陵川)
(54)現在做嘞,還是一會兒做嘞?(壺關)
(55)老師來教室了,還是我們去他辦公室了?(襄垣)
其中,潞城方言中語氣詞“嘞”只出現在兩個小分句中的一個中,或者前或者后,如“你去問他,還是我去嘞?”或者“你去問他嘞,還是我去?”
第三種,用于反問句。這種情況的語氣詞“嘞”主要分布在壺關、長治、長治縣、陵川、潞城、屯留,而語氣詞“了”主要分布在沁源、武鄉、沁縣、黎城、襄垣、平順、長子。如:
(56)現在弄這還有什么用嘞?(壺關)
(57)困得不行啦,怎么還要走了?(沁源)
其中,平順和長子方言中常在語氣詞“了”后加“呀”,成為“了呀”,語速快時讀為“倆”,如“現在弄這還有甚用了呀/倆?”
4.用于祈使句句末,表示告知、命令、請求等語氣。如:
(58)等天氣涼快了再吃藥,現在吃上火嘞。(陵川)
(59)不能光耍啊,得好好學習嘞。(屯留)
(60)再待會兒吧,還早了。(長子)
(二)用于句中
1.表示停頓。這種情況的語氣詞“嘞”主要分布在壺關、陵川、長治縣、屯留、潞城、長治,而語氣詞“了”主要分布在武鄉、襄垣、平順、長子、沁縣。如:
(61)還是三好學生嘞,一點也不像。(長治縣)
(62)我說嘞,原來是這么回事兒啊。(壺關)
(63)這個事兒了,你就不要操心啦。(襄垣)
(64)他要是不來了,你也不要去。(武鄉)
其中,長治方言中有時也用語氣詞“吧”或“咾”,如“這個事兒吧/嘞,你就不要操心啦”,“他要是不來咾,你也不要去”。武鄉方言中語氣詞“了”和“哇”都可用,如“我說了/哇,原來是這么回事兒”。
2.表示列舉,如:“煙了、酒了、肉了,什么不得買?”這種情況的語氣詞“了”主要分布在襄垣和沁縣,而在其他方言中則不用任何語氣詞。
三、“唻”的使用情況
語氣詞“唻”一般用于陳述句和疑問句句末,表示對過去已經發生的情況或事實進行說明或提出疑問;也可用于句中和簡短問答中,表達各種語氣。就使用范圍來說,語氣詞“唻”主要分布在長治、長治縣、長子、屯留、潞城、壺關、黎城、平順、沁源、沁縣、武鄉、襄垣、晉城、陵川、高平、陽城這16個方言點,范圍十分廣泛。
(一)用于句末
1.用于陳述句句末,對前不久發生過的事情進行強調,表示肯定的語氣。這種情況主要分布在長治、長治縣、長子、屯留、潞城、壺關、黎城、平順、沁源、沁縣、武鄉、襄垣、晉城、陵川、高平、陽城。如:
(65)小強昨天過生日唻。(長子)
(66)不是我唻是他唻。(襄垣)
(67)是他把這個弄丟唻呀。(高平)
其中,高平方言中有時在語氣詞“唻”后加“啊”或者“呀”,如“小強昨天過生日唻啊”,“是他把這個弄丟唻呀”。
2.用于疑問句句末,對過去發生的事情表示疑問。這種情況主要分布在長治、長治縣、長子、屯留、潞城、壺關、黎城、平順、沁源、沁縣、武鄉、襄垣、晉城市、陵川、高平、陽城。如:
(68)你什么時候見他唻?(屯留)
(69)他今天來唻?(潞城)
(70)今天去唻還是昨天去唻?(平順)
(71)昨天晚上干甚的唻?(沁縣)
其中,沁縣方言常在語氣詞“唻”前加“的”字,形成“的唻”形式,如“誰和你一起去逛街的唻?”
(二)用于句中
1.用于“把”字句中。這種情況主要分布在陵川、潞城、晉城。如:
(72)我把房唻收拾好了。(晉城)
(73)誰把這么好的東西唻扔了?(潞城)
(74)他把燈唻點著了。(武鄉)
2.用于陳述句中,這種情況主要分布在陵川、平順。如:
(75)雪唻消啦!(平順)
(76)飯唻中啦!(陵川)
(三)用于簡短問答中。這種情況主要分布在壺關、長治、武鄉、黎城、屯留、潞城、襄垣、陽城、沁縣、陵川、長子、高平、晉城、長治縣。如:
甲:“誰唻?”乙:“我唻!”
四、“咾”“嘍”的使用情況
“咾”和“嘍”一般用在祈使句、疑問句及陳述句句末,還可用在前一個分句的末尾,表達各種語氣意義,并且所表達的語氣意義相同。兩者讀音不同,使用的范圍也不同,一般來說,語氣詞“咾”主要分布在長治、黎城、襄垣、沁縣、屯留,而語氣詞“嘍”主要分布在壺關、沁源、武鄉、潞城、平順、陵川、長子、高平、晉城、長治縣,其中,高平方言中語氣詞“嘍”和“迭”兩個都可用。
(一)用在祈使句句末,表命令、阻止的語氣。如:
(77)快把這個吃咾!(長治)
(78)不說了,不要嚇著他嘍!(沁源)
(79)趕快把作業交嘍/迭!(高平)
(二)用于陳述句句末,表肯定的語氣。如:
(80)我幾分鐘就能把這塊西瓜吃完咾!(襄垣)
(81)這點活應該能干完咾。(屯留)
(82)這瓶酒他一個人就能喝嘍。(晉城)
(三)用于疑問句句末,表疑問語氣。如:
(83)你能拿動咾?(長治)
(84)火車快開啦,能趕上咾?(黎城)
(85)他一個人能吃完嘍?(壺關)
(86)這么短時間你能記住嘍?(陵川)
值得注意的是,陽城、高平方言不用任何語氣詞,其中,高平地區常用“能不能V?”的形式,如“火車快開啦,能不能趕上?”“他一個人能不能吃完?”
(四)用于前一分句末。這種情況的語氣詞“咾”主要分布在長治、黎城、襄垣、沁縣、屯留,而語氣詞“嘍”主要分布在壺關、沁源、武鄉、潞城、平順、陵川、長子、高平、晉城、長治縣。如:
(87)讓我說咾,這個事兒就這樣吧!(襄垣)
(88)他來咾,咱馬上就走。(沁縣)
(89)等我再來嘍/迭,給你買好吃的啊。(高平)
其中,高平方言中語氣詞“嘍”和“迭”兩個都可用,如“等我再來嘍/迭,給你買好吃的啊。”;長子方言常在語氣詞“嘍”前加“動”,如“讓我說動嘍,這個事兒就這樣吧。”
五、“啦”的使用情況
孫錫信在《近代漢語語氣詞》中認為,“‘了在長期的運用中,逐漸產生音變形式,以表示強烈肯定、強調變化的語氣,這種音變形式就是‘啦,‘啦”是‘了和‘啊的合音,而‘啦是清代中葉以后出現的形式。”[2]
語氣詞“啦”一般用于句末,如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句末,表達各種語氣。它在晉東南晉語區使用范圍較廣,主要分布于壺關、沁源、長治、黎城、潞城、襄垣、平順、陵川、長子、高平、晉城、長治縣、屯留、武鄉、沁縣,其中武鄉方言中語氣詞“啦”變讀為[l?i],沁縣方言中語氣詞“啦”變讀為[lan]。
(一)用于陳述句句末
1.表示動作有了新變化或出現了新情況。如:
(90)花又開啦。(壺關)
(91)他的病好啦。(長治)
2.表示對已經發生的事情進行肯定。如:
(92)我昨天就知道啦。(平順)
(93)我在這里住了好幾年啦。(沁縣)
(94)他已經畢業啦。(襄垣)
(二)用于疑問句句末
1.表示出乎自己的意料、驚訝的語氣。如:
(95)他已經睡啦?(潞城)
(96)他去了北京啦?(黎城)
2.表示單純的疑問,如:
(97)你是專門來給我送書來啦?(陵川)
(98)玉米是不是已經收啦?(武鄉)
3.用于特指問,強調已經發生的事實。這種情況主要分布在壺關、長治、黎城、襄垣、陽城、陵川、長子、高平、晉城、長治縣。如:
(99)你去哪啦?(沁源)
(100)這本書你看了多長時間啦?(長治)
(101)誰把他接走啦/唻?(長治縣)
其中,陽城、長治縣也用語氣詞“唻”,如陽城方言“誰把他接走唻?”長治縣方言“你干什么去圪唻?”“你去哪唻?”
4.表示反問的語氣。如:
(102)給了我倆糖,我就原諒你啦?(高平)
(103)你這樣瞎掃了兩下,就掃干凈啦?(黎城)
5.用于選擇問。如:
(104)他是進來啦,還是出去啦?(陵川)
(105)這個人出車禍啦,還是怎么啦?(壺關)
(三)用于祈使句句末,表達建議和禁止的語氣。這種情況主要分布在壺關、沁源、長治、黎城、潞城、襄垣、平順、陵川、長子、高平、晉城、長治縣、屯留。如:
(106)天黑了,不要走啦。(長治)
(107)不要和他說啦。(沁源)
(108)就為這一點事兒,不要吵啦。(長子)
其中,沁源方言常在語氣詞“啦”后加“哎”(此處用同音字“哎”代替讀音[ai]),如“不要和他說啦哎”“天黑了,不要走啦哎”。
(四)用于感嘆句句末,表達驚奇、興奮、憤怒、悲哀、不滿語氣。這種情況主要分布在壺關、沁源、長治、黎城、潞城、襄垣、平順、陵川、長子、高平、晉城、長治縣、屯留。如:
(109)你給我拿的也太少啦!(黎城)
(110)太不像話啦吧!(高平)
(111)老天爺真是瞎了眼啦!(長治縣)
其中,黎城方言常在語氣詞“啦”后常加“哇”或者“呀”,語氣更強烈,如“你給我拿的也太少啦哇!”“老天爺真是瞎了眼啦呀!”高平方言常在語氣詞“啦”后加“吧”,如“你給我拿的也太少啦吧!”
(五)偶爾用在復句中表時間的分句后,表時間。這種情況主要分布在壺關、沁源、長治、黎城、潞城、襄垣、平順、陵川、長子、高平、晉城、長治縣、屯留。如:
(112)我放學回來啦,他們還在課堂上睡覺呢!
本文描述了晉東南晉語16個方言點單用語氣詞的具體使用情況,基本上反映出晉東南晉語方言這一特定的語氣詞系統。通過對晉東南晉語區語氣詞的深入分析和詳細描述,我們發現晉東南晉語的語氣詞十分豐富,而且基本都可以分布于句中和句末,每個語氣詞及所表達的語氣意義并不單一,同一語氣詞可以表示幾個不同的語氣,而同一語氣也可以用不同的語氣詞來表達。此外,各個方言點還有一些各自的特色語氣詞,如平順和陵川方言有語氣詞“倆”或“[pi?]”,高平方言有語氣詞“咧”,沁源方言中有語氣詞“哎”,而陽城方言中語氣詞“呢”“啦”使用較多。
參考文獻:
[1]侯精一.晉語的分區(稿)[J].方言,1986,(4).
[2]孫錫信.近代漢語語氣詞[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9.
[3]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增訂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董育寧.長治方言的語氣詞[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5).
[5]李芳.晉東南地區陵川方言語氣詞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6]范慧琴.山西定襄方言語氣詞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