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芹
(河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河南新鄉 453007)
2018年,當曾鞏999歲時,我寫了《一位彰顯中華詩性閱讀文化的精英學者——曾鞏〈讀書〉詩正解》一文,并對讀《凝香齋》,贊譽曾鞏是踐行“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學”的典范(《山東圖書館學刊》第4期)。但言猶未盡,2019年,當曾鞏誕辰1000年之際,我想從曾鞏詩歌中繼續挖掘他的詩性閱讀文化論。學界公認,曾鞏詩歌研究是曾鞏研究中較弱的部分,而曾鞏的詩性閱讀文化研究又是曾鞏詩歌研究中的薄弱部分。
曾鞏現存的451首詩歌,包括古詩225首、律詩226首[注]李俊標:《曾鞏研究》第179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12月出版。。其中,以“詩”論“讀”的作品,除了古詩《讀書》和律詩《凝香齋》之外,最明顯的還有古詩《詠史四首》(卷二、卷三各二首)《讀五代史》(卷三)《七月十四日韓持國直廬同觀山海經》(卷四)和律詩《讀孟子》(集外卷五十二)等7首[注]陳杏珍、晁繼周:《曾鞏集》(上、下冊),中華書局1984年11月出版。。其余的20多首詠史詩,如《顏碑》《過彭澤》《豪杰》《侯荊》《黃金》《揚顏》《謁李白墓》《明妃曲》《圣賢》《鮑山》《華不注山》《彭城道中》《人情》《孔明》《論交》《晚望》《隆中》《劉景升祠》《蔡州》《詠虞姬》《垓下》《兵間》等,它們借古議今,托物言志,抒發情思,實際上都是閱讀史書的心得體會。
31歲作《詠史二首》:“京室天下歸,飛甍無余地。國士憂社稷,塗人養聲利。貴賤競一時,莪冠各鱗次。子龍獨幽遠,聘召漢無意。”“子云無田歸,俯首天祿閣。君平獨西南,抗顏觀寥廓。無猜到沉冥,有故驚寂寞。用心豈必殊,拘肆事終各?!边@是曾鞏首次應試落第后寫的兩首詠史詩。前一首欽敬“憂社稷”的“國士”,鄙薄“養聲利”的“塗人”,贊美東漢末年隱居河洛的申屠蟠(子龍)窮經究史,被征召為主簿而不赴命的“幽遠”;后一首仰慕揚雄(子云)的“俯首書閣”和其師嚴君平抗顏西蜀而不仕,一“肆”一“拘”,各事其終。揚雄從立德體道的角度贊揚嚴君平的隱逸之志。
36歲又作《詠史二首》:第一首“仲尼一旅人,吳楚據南面。不知千載下,究竟誰貴賤?”作者用疑問的口氣,抒發了歷史千年紛紜難定的滄桑之感,贊美孔子的言行學問,內蘊著孔子作為無冕之王的精神富貴。第二首“賜也相國尊,子思終不慕。乃知古今士,輕重復內顧?!币栽壮既接信c平民子思對比,說明高官美宦外在的榮華富貴不足以評判一個人的高低,孰輕孰重要看內在的品德修養,只有道德操守才會贏得身后的聲名。
36歲寫《讀五代史》,作者于南源通覽薛居正初撰、歐陽修重整的《五代史》后,用“唐衰非一日,遠自開元中。上傳十四帝,始告歷數窮”與“嗟哉梁周間,卒莫相始終。興無累世德,滅若燭向風”對比,指出唐代延續十四帝,“由來根本強,暴戾豈易攻”;而梁、唐、晉、漢、周五代更替頻仍的主要原因在于“無累世德”,“根本”不“強”?!爱敃r積薪上,曾寧廢歌鐘”,暗喻對宋王朝命運的擔心。該詩借歷史來暗示現實,主張改革弊政,強國富民。
40歲到任太平州司法參軍去當涂縣青山憑吊時寫《謁李白墓》:“世間遺草三千首,林下荒墳二百年。信矣光輝爭日月,依然精爽動山川?!弊髡咝@磉^《李太白詩集》,又寫有《李太白詩集后敘》,故同情才高者難以施展抱負的不幸命運,在感嘆“遺草三千首”“荒墳二百年”的同時給予李白詩以“光輝爭日月”“精爽動山川”的崇高評價。

50歲作《讀孟子》:“千載士椎無比擬,一編吾喜竊窺觀。茍非此道知音少,安有茲人得志難。機巧滿朝論勢利,瘡痍連室嘆饑寒。先生自是齊梁客,誰祚商厳渭水看?!边@是作者人生轉折期寫的讀書詩。《孟子》一書是亞圣孟子唯一的繼承和超越孔子、曾子、子思子的《論語》《大學》《中庸》的儒學經典?!拔抑舅赜]V卿”的曾鞏喜讀《孟子》,敬慕孟子是無可比擬的“千載士椎”,面對“滿朝論勢利”“連室嘆饑寒”的世道,感嘆其“得志難”,曾鞏可謂孟子的“知音”。此詩堪稱解文、知人、論世、察己的經典之作。
55歲作《彭城道中》:“可憐馬上縱橫略,只在邳橋一卷書?!薄妒酚洝ち艉钍兰摇吩涊d張良下邳橋上,遇黃石公,得《太公兵法》,曰“讀是則為帝王師”,果然縱橫韜略,輔佐劉邦智敵群臣,然而終遭猜忌,落個可悲下場。這首懷古詩既贊美張良讀透寶書成大業,又同情其歷史悲劇。
61歲作《垓下》:“三杰同歸漢道興,拔山余力爾徒矜。泫然垓下真兒女,不悟當從一范增?!睂ψx《詠虞姬》:“咸陽宮殿三月紅,霸業已隨煙燼滅。剛強必死仁義王,陰陵失道非天亡?!痹枏挠萌耸Р叩讲恍腥柿x,批判項羽不識時務而釀成歷史悲劇,暗諷宋王朝排斥賢臣,最終會落得與項羽一樣的下場。
曾鞏詩歌創作46年,可以他通判越州走出書齋出任地方官為界劃分前后兩期[注]喻進芳:《溫厚平和 含蓄深沉——曾鞏詩歌論》第151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年9月出版。:前期(18-51歲,33年)多作五七言古詩長篇,古樸凝重,排宕有氣,豪縱奔注,酣暢淋漓,有“迂闊”風度;后期(51-65歲,14年)感到“江海多年似轉蓬”“何處塵埃瘦老翁”,銳氣收斂,多具清雋婉約之作。其226首律詩中,七言律詩146首,七言絕句59首,五言律詩16首,五言排律6首。知齊州兩年寫詩70多首,是一生詩作勃發期,也是其詩風的轉折點。
22歲寫《冬望》:“……我生智出豪俊下,遠跡久此安蒿萊。譬如驊騮踏天路,六轡豈議收駑駘?!甏笳f沒荒冗,義路寸土誰能培?嗟予計真不自料,欲挽白日之西頽?!執镀俨既胄匾埽瑖@息但謝宗與雷。著書豈即遽有補,天下自古無能才?!弊髡叱醵h望麻姑山,極想一游而不能行,他自謙地把自己比作劣馬,智落豪俊之后,不具有驊騮般的才華和風采,這實際是反語,年輕氣盛的曾鞏不甘心安于“蒿萊”,而企望“踏天路”。他不愿和南朝的宗炳與雷次宗那樣,去做無益于國事的人,而決計為“義路”培土,苦讀圣賢書,不管復興儒學多么困難,仍懷有“欲挽白日之西頹”的雄心。
24歲寫《一鶚》:“嘗聞一鶚今始見,眼駛骨緊精神豪?!坪ㄊ悸剦咽繃@,丈夫試用何時遭?!备袊@空懷壯志,生不逢時。《送李莘太傅》:“久待連城價,誰騰一鶚書?!睔W陽修稱贊曾鞏“吾奇曾生者,始得之太學。初謂獨軒然,百鳥而一鶚。”[注]歐陽修:《送楊辟秀才》,見《歐陽永叔集·居士集》卷2。這“鷙鳥一百,不如一鶚”象征橫空出世的賢能,曾鞏借勇禽以自況,渴望為朝廷所用,成就大業,寄寓一種內修外行的弘道人格追求。
29歲寫《初夏有感》:“我身今雖落眾后,我志素欲希軻卿。……非同世俗顧顏色,所慕少壯成功名。”作者臥病家中雖感哀怨,卻不消沉,仍堅守復興孟軻、荀卿儒學的夙愿,表達不甘落后、奮發向上的宏志。
38歲寫《寄孫之翰》:“合持《詩》《書》《白虎論》,更護日月金華居。萬事根深固社稷,百年舊叟休田閭?!酌髌堄悦欤献迂M病王公疏。塵埃未得見此樂,太息一付西江魚?!弊髡哔澝馈皩O侯腹載天下書”“元氣浩浩隨卷舒”的胸襟,帶著關心國家存亡之雄心研讀經典,走向社會,直面人生。
佚詩《贈王汝舟》:“身役簿書雖擾擾,力窮文史尚桓桓?!盵注]李俊標:《曾鞏研究》第229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12月出版。約寫于擔任館閣??钡臅r期,雖感嘆服役書海的心緒紛亂,卻自豪力窮文史的精神威武。
54歲作《北渚亭》:“午夜坐臨滄海日,半天吟看泰山云。青徐氣接川原秀,常碣風連草木熏。”渲染坐吟詩書的雄渾博大、超逸灑脫之豪情。直到57歲作《遣興》:“百憂忽忽丹心破,萬事悠悠兩鬢華。誰與健帆先度鳥,更無留滯向天涯?!比员3痔斓剡|遠的開闊胸襟。
曾鞏科場蹭蹬,仕途艱難,借詩訴苦,十分自然。26歲寫《雪詠》:“永懷衡門士,辛苦守六經。山藜不充腹,筆硯久已冰。柔茵坐中堂,誰問公與卿。世事泊無意,燭換猶飛觥。文犀壓朱箔,陽春謝秦箏。所處殊處所,苦樂固異情?!备袊@貧苦讀書人與高貴公卿在大雪寒天的苦樂懸殊生活,承繼著杜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詩風。27歲寫《秋懷》:“我本孜孜學《詩》《書》,《詩》《書》與今豈同術?智慮過人祗自仇,聞見于時未裨一。片心皎皎事乖背,眾醉冥冥勢陵突。出門榛棘不可行,終歲蒿藜尚誰恤?……將相公侯雖不為,消長窮通豈須詰?圣賢穰穰力可攀,安能俯心為茍屈?”這首困于科場之作專訴讀書愁:愁的是所學不適用,仕途滿荊棘,生活又貧困,反倒是那些昏沉沉、不學無術的人卻有權有勢。居此窘境依然決心潔身自好,不向權勢低頭,努力向圣人、賢人學習和靠近。28歲作《上翁嶺》:“濯足行尚側,心憂踏天文?!?9歲寫《上人》:“城中壞屋書籖碧,有客苦吟連旦夕。”又寫《初夏有感》:“十年萬事??矇?,奔走未足供藜羹?!薄哆^彭澤》:“予觀長者憂,慷慨在遺集。”35歲寫《橙子》:“江湖苦遭俗眼慢,禁禦尚覺凡木多。誰能出口獻天子,一致大樹凌滄波?!币韵愠取翱嘣馑籽勐弊詻r,發出無可奈何而又充滿希望的叩問。44歲寫《合醬作》:“調撓遵古書,煎熬需日力?!珣M著書非,覆瓿固其職?!庇肿鳌肚镆埂罚骸澳钔荒苊?,枕書嗟漏長?!?3歲寫《錢塘上元夜祥符寺陪咨臣郎中丈燕席》:“白發蹉跎歡意少,強顏猶入少年叢?!?4歲寫《少年》:“不復論心與少年,世間情偽久茫然。朱門如市方招客,獨守殘經自可憐?!?4歲寫《寄王荊公介甫》:“經綸知齟齬,耕釣亦蹉跎。兩事艱難極,孤心感慨多。”依然慨嘆終生讀書所遭遇的意見分歧。
曾鞏的情感主流是平和節制,表現在讀書詩情上往往抑悲苦而揚歡樂。28歲作《冬曉書懷》:“坐知天下書最樂,心縱塵土酒可憑。”29歲寫《簡翁都官》:“浮蛆滿甕嘗春酒,垂露臨窗理素書?!?1歲作《寄孫正之二首》:“已聽高文吟今古,更開昏眼洗清流。”33歲作《雨中》:“貧諳親友難過飲,病笑詩書可枕眠。”又作《寄人》:“懶聽詩書散滿床,鬢須垂白坐茅堂?!?5歲作《八月二十九日小飲》:“讀書有休暇,得醉且吟噱?!?6歲寫《茅亭閑坐》:“散帙味新趣,鳴弦嘆余音。”此為入仕前的讀書樂。
54歲作《秋懷二首》:“隱幾公事退,卷書坐南榮。以茲遠塵垢,何異山中情?!笔隼綦[的怡然之樂。《和孔教授》:“幾案有塵書檄簡,里閭無事稻梁豐?!薄段骱住罚骸皯幸唆~鳥心常靜,老覺詩書味更長?!薄队旰蟓h波亭次韻四首》:“從今撥置庭中事,最喜西軒睡枕書。”《郡齋即事二首》:“總是濟南為郡樂,更將詩興屬何人?”《戲書》:“家貧固不用籌算,官冷又能無外憂。交游斷絕正當爾,眠飯安穩欲何求?君不見,黃金滿籝要心計,大印如斗為身仇?!庇脤Ρ确ㄗ猿柏毟F讀書人的閑適無憂。54歲作《鵲山亭》:“少陵騷雅今誰和,東海風流世謾傳。太守自吟還自笑,歸時乘月尚留連?!憋@出“騷怨”鋒芒,流露超然之情。55歲作《孔教授張法曹以曾論薦特示長箋》:“壁中字為時人考,圻上書從老父傳。泮水笑談邀法飲,高齋閑燕屬佳篇?!贝藶槿胧撕蟮淖x書樂。
直至晚年60歲寫《親舊書報京師盛聞治聲》:“自知孤宦無材術,誰道京師有政聲。默坐海邊何計是?白頭親在鳳凰城?!笔惆l知福州13月愉快心情。《西樓》:“海浪如云去卻回,北風吹起數聲雷。朱樓四面鉤疏箔,臥看千山急雨來?!睜I造了閑中非閑的意境。《升山靈巖寺》:“獨窺金版驚人語,能到青霞出世心。雞犬亦隨云外去,蓬瀛何必海中尋。丹樓碧閣唐朝寺,鐘唄香花滿舊林?!?3歲作《送元厚之資政致仕歸蘇州》:“笑指家園是五湖,畫船東下載圖書?!背錆M書香氤氳、心境滌蕩之喜悅。
閱讀是持續一生的長期勞動。50歲作《送王補之歸南城》:“但喜丹心在,休驚白發催。窮通莫須問,功業有時來。”51歲作《題寶月大師法喜堂》:“欲將志義期千載,只合溪山過一生?!?5歲作《孫少述示近詩兼仰高致》:“白頭多病襄陽守,展卷臨風欲自強?!薄端晚n廷評》:“進道由來輕拱璧,傳經知不羨籯金。騏騮要試風沙遠,竹柏須忘霰雪侵?!薄斑M道”“傳經”必須不怕困難,意志堅定,具有“騏騮要試風沙遠”的宏愿。58歲寫《促促為物役》:“促促為物役,區區迫世情。但嗟束縛急,未覺章綬榮。奈此兩鬢白,顧無一廛耕。所求亦云幾,脫粟與藜羹。”晚年厭倦仕宦,向往自由生活。60歲作《北歸》:“江海多年似轉蓬,白頭歸拜未央宮。堵墻學士驚相問,何處塵埃瘦老翁?!备爬ㄗx書終生漂泊未定的惆悵心情。
曾鞏一生與書結緣,其讀書的友情、愛情、苦情、怨情、閑情、豪情、恒情,是豐富多彩的。而清代袁枚卻說:“曾子固偶作小歌詞,讀者笑倒,亦天性少情之故?!盵注]袁枚:《隨園詩話》第177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60年版。這個“曾鞏天性少情”的判斷雖有一定依據,但有失偏頗,既不符合其文情,也不符合其詩情,更不符合其讀書詩情。
惠洪《冷齋夜話》記載:“曾子固曰:‘詩當使人一覽語盡而意有余?!盵注]陳新點校:《冷齋夜話 風月堂詩話 環溪詩話》第16頁,中華書局1988年版。這個“尚意”的詩學主張決定其濃郁的詩情必然灌注不盡的意念。“以文為詩”的顯著特征之一是議論入詩。這種寫法始于杜甫。曾鞏吸收韓愈、歐陽修詩歌議論化的特點,詩中每每有議論的詩句,因而發表了一系列讀書的見解,追求詩意和哲理的結合。其議論形式有兩種:一是形象性議論,如《一鶚》《茅亭閑坐》《高松》《橙子》《水西亭書事》等;二是率直議論,如《促促為物役》《寫懷二首》《明妃曲》《論交》《江湖》等。曾鞏把議論不同程度地穿插、滲透在抒情、敘事、寫景之中(如《胡使》);還有不少詩通篇議論(如《贈彈琴者》)。其析理之精微,機鋒之銳利,為詩歌增添了濃郁的“理趣兒”。

閱讀作為心智活動不只是“長精神”,作為社交行為還能通過解文知人。曾鞏29歲寫道:“朱弦任塵埃,誰是知音者?”(《江上懷介甫》)早就萌發了閱讀交友覓知音的意愿。33歲寫道:“久無胸中憂,頗識書上趣。圣賢雖山丘,相望心或庶。”(《南軒》)35歲又寫道:“欲求天下友,試為滄海行。……突兀萬里怒,勢疑九州傾。鯨鵬不自保,況此一舟輕。”(《欲求天下友》)不但抒發了馳騁滄海、追尋理想、奮斗不止、求索不息的壯志豪情,而且指出讀書這種跨時空社交活動是與圣賢相望交心的偉大對話。
曾鞏感嘆“高山從古少知音”(《和陳郎中》),因而常到歷史典籍中尋覓知音。41歲與歐陽修、王安石唱和,寫《明妃曲二首》:“峨眉絕世不可尋,能使花羞在上林。……但取當時能托意,不論何代有知音。長安美人夸富貴,未央宮殿競光陰。豈知泯泯沉煙霧,獨有明妃傳至今?!备桧炌跽丫戮芑蕶嗪忘S金的誘惑,遠嫁匈奴,溝通“塞路鄉國”,夸贊其身心的美麗和倔強?!暗‘敃r能托意,不論何代有知音”兩句,表明史學家從王昭君身上讀出了自己的人生際遇。56歲寫《論交》:“德操龐公林下時,入門豈復知客主。夷吾鮑叔貧賤間,分財亦不辭多取。相傾頓使形跡空,素定以各肝膽許。世間未信亦論交,得失秋毫有乖忤?!苯柙佀抉R德操和龐公之交、管仲與鮑叔之交,肝膽相許,強調交友貴在“誠信”,透露曾鞏閱文會友也要講信義的讀書理念。
曾鞏28歲作《寫懷二首》對讀什么書就提出了“獨抱六經意”的選讀理念。這“獨抱”雖有點偏,卻響應了宋真宗“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勸學詩》)的號召。他33歲寫的《讀書》詩宣稱“百家異旨趣,六經富文章。”指出“六經”是讀書之本,詩意之源。34歲寫《雜詩》(之三、之四),贊揚“韓公綴文辭,筆力乃天授。并趨六經中,獨立千載后?!对姟贰稌房勺韵?,施設諒漫漫?!边M一步把“并趨六經中,獨立千載后”視為讀什么書的戰略選擇。57歲作《贈張伯常之郢見過因話荊楚故事仍貺佳什》:“已窺品藻傳荊楚,更味陽春白雪篇?!泵魇緜鞒袃炐阄幕?,必讀“陽春白雪篇”一類的文質兼美的經典作品。
對于“怎樣讀”,除了《讀書》詩已展示的研讀、誦讀、友讀、活讀之外,曾鞏在其它讀書詩里細化和補充了不少具體閱讀準則和方法。
旁搜遠探。“南窗圣賢有遺文,滿簡字字傾琪瑰。旁搜遠探得戶牖,入見奧阼何雄魁。日令我意失枯槁,水之灌養源源來?!?《冬望》)其意是,滿簡的圣賢遺文,字字句句都是珍貴的珠玉,要廣泛地搜羅,深入地探索,才尋得到門徑,升堂入室才能發現其內涵的雄偉杰出。這“六經”之意的琪瑰,使我枯槁的心田煥發活力,成為灌養詩人之意的源頭活水。
反復琢磨?!坝朴菩刑幨秋L波,萬事萬驚久琢磨?!?《題祝道士房》)“搜窮力雖憊,磨礪志須償?!?《讀書》)“薄材頑鈍待磨琢,舊學搶攘期反復?!?《移守江西先寄潘延之節推》)“多情置驛邀佳客,好事磨鉛勘舊經。”(《伯常少留別業寄詩索酒因以奉報》)“政如魯衛各馳騁,文似機云飽琢磨。”(《喜二弟侍親將至》)反反復復,切磋琢磨,此為閱讀心理操作的磨煉功夫。
長期積累?!霸娖Y輯應千首,學術窺尋豈一朝?”(《寄孫正之》)指出詩文的寫作(綴)、審編(輯)、閱讀(窺)應多多益善,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千里常憂及門止,為山更欲一簣進?!?《揚顏》)透露讀書要執著求道,預防淺嘗輒止、功虧一簣,具有“積土成山”的閱讀韌勁。
朗讀吟誦。曾鞏詩歌中“吟”字20見。如“俯首獨微吟”(《茅亭閑坐》),“狂言屈子吟”(《答裴煜二首》),“況聞吟誦聲”(《李氏素風堂》),“惟人亦吟哦”(《秋聲》),“朝吟忘日昃,暮吟忘日曛”(《答葛蘊》),“曾向幽蘭費苦吟”(《和陳郎中》),“太守自吟還自笑”(《鵲山亭》),“半天吟看泰山云”(《北渚亭》),等等。朗讀之不足,再加吟誦,在“律呂交相”(《讀書》)中,凸顯詩歌的音韻之美,這是詩性閱讀文化特有的傳統。
眾智馳騁。“圣人智出造化先,始獨俯仰模坤乾。一人詰曲意百千,以文寫意意乃宣。簡書軸載道相聯,馳夷百貊通百蠻。羲皇向今谷屢遷,言語應接旦暮間?!?《謝章伯益惠硯》)圣人之智、之道是“應接”“相聯”的,必須融會貫通?!澳顣r方有為,眾智各馳騁?!?《北湖》)進層指明讀書長智慧不限于個體,而要“眾智各馳騁”,這是很高的閱讀指標。
群望依仁?!巴馕镫m多品,天心在一純。高靈終享德,群望亦依仁?!?《郊祀慶成并進狀》)讀書依仁進德也不限個愿,而是“群望”?!八獟兜赖?,不愧丘與回?!?《游瑯琊山》)“始終好古儒林士,進退憂時國老心。只有聲名隨日遠,不令功被管弦音?!?《上杜相公》)表達對杜衍知古明道的敬佩和仰慕?!八暮N恼虏?,三朝社稷臣。功名垂竹帛,風義動簪紳。此道推先覺,諸儒出后塵。忘機心皎皎,樂善意循循。大略才超古,昌言勇絕人。”(《寄致仕歐陽少師》)贊賞恩師歐陽修的才學和人品?!耙恍那宓救缜铮伪劐O銖較兩州。”(《送戚郎中》)以“清淡”調適不平的心境?!白x書一見若經誦,下筆千言能立成。精微自得有天質,操行秀出存鄉評?!?《送豐稷》)堅持誦讀經典要“精微自得”,力求“天質”和“操行”的“雙秀”。
坐守塵編?!白觼頋M橐書,燦燦璧與璣。一字未得讀,叩門忽言歸?!?《送錢生》)“所學從誰得最完?豫章新出已難攀。不搖聲利心能定,欲正哇淫手自刪。……高齋掛塌驪歌后,坐守塵編少往還。”(《贈黃降自宜城赴官許昌》)勸誡讀書人“不搖聲利心能定”,要坐得住耐得寂寞。
思緒萬千。“坐思崆峒間,負雪山千層?!?《冬暮感懷》)強調閱讀要有一種澄靜和超然的致思狀態。“一晝千萬思,一夜千萬愁。晝思復夜愁,晝夜千萬秋。……景山與學海,汲汲強自謀。愁思雖爾勤,故人得知不?”(《一晝千萬思》)極言自謀學海、閱讀致思的浩瀚廣博。“悄然怪我思慮深,已欲摧倒聞猿樹?!?《南源莊》)以摧倒老樹的強烈欲望比喻閱讀思慮的深沉勁厲?!耙轨o神龍聽咒食,秋深蒼鶻起搏風。連荊控蜀長江水,盡在回廊顧盼中。”(《金山寺》)這“盡在顧盼中”描述了閱讀致思的巨大空間。
放意八極?!白诱孀詯酃瓤诩?,孔丘老亦洙泗住。吾能放意游八極,此興久與前賢附。”(《南源莊》)以古代圣賢隱居的自愛來比況南源莊的讀書放意。“篇什高吟鳳凰下,翰墨醉灑煙云生。撥置簿書有余力,放意樽罍無俗情?!?《送宣州杜都官》)“一尊放意受天籟,萬累回頭真土苴。我思飛步綴登躡,又欲生綃乞圖寫。”(《送程公辟使江西》)這一連串的“放意”都是講閱讀思維的視界要極大開放。它是“閱讀的內宇宙”。
以讀傳文?!俺郀┌俜馓撚幸?,文章十帙更傳誰?”(《刁景純挽詞二首》)曾鞏看到白樂天和刁景純皆無子,哀婉其文章的承傳?!叭辶置献酉壬牵咭闹蟠鷤??!?《慧覺方丈》)“家世在圖史,詩書傳后生。”(《李氏素風堂》)“從軍王粲筆,記禮后倉篇。謾有殘書在,能令好事傳?!?《丁元珍挽詞二首》)他看重文字作品要靠代代持續的閱讀才能傳承下去。
海收博取。“學似海收天下水,性如桂奈月中寒。”(《寄晉州新學士》)明示讀書要有“海收天下水”的廣搜博取的包容心態?!澳苁毡姴闹?,圖大信不難?!?《劉景升祠》)“學問本閎博,言談非謬悠?!?《和貢甫送元考元考不至》)“丈夫舒卷要宏達,世路俯仰多拘牽?!?《麻姑山送南城尉羅君》)暗示閱讀要求宏富博達,不受拘牽,舒卷自如。“儒林恥未博,俗穽思自贖。”(《山水屏》)讀書不博是儒士的恥辱。
探討創新?!昂逕o同聲人,詩意與探討。”(《秋夜露坐偶作》)“舊學資詳正,新儀屬討論?!?《丁元珍挽詞二首》)“探討篇章恰,研磨術業該?!?《送鄭州邵資政》)曾鞏意識到推陳出新需要“詳正”和“討論”。“節行久窮彌好古,文章垂老更驚人。詩書就我論新意,冠劍投誰拂舊塵?!?《贈張濟》)明確指出要在拂除舊塵的基礎上力求創新。
排非求是?!皼r排千年非……將論道精粗。”(《寫懷二首》)宣示了排非求是、去粗取精的攻讀原則?!叭A堂昨夜讀書客,匹馬今朝入大梁。鋒芒拂塵見飛影,把握驚人持夜光??滇樗谋偻ㄈf里,天駟得地方騰驤。”(《送李撰赴舉》)強調閱讀作品要有“拂塵”的“鋒芒”和“驚人”的“把握”,才能達到“通萬里”“方騰驤”的境界。
士為世用。儒學最顯著的特征是經世致用,反映在曾鞏讀書生涯中必然要走完“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的閱讀全程?!笆坎臑槭烙茫螂y乃知尤?!髁x每所希,古人不難侔?!?《送徐竑著作知康州》)“終非常情度,豈補當世治?!?《寫懷二首》)“盥灌何所事?讀書坐前軒。豈堪當世用,空味古人言?!?《七月一日休假作》)反復地宣揚士人讀書不能“空味古人言”,最終要“堪當世用”?!败髯訒q非孟子,召公心未悅周公。……舉世不知何足怪,力行無顧是豪雄?!?《圣賢》)強調讀書不能停留在解文知人上,而要經世致用,身體力行,才是豪雄。
斥假學士?!疤斓撻w非真學士,玉麟符是假諸侯。詩書落落成孤論,耕釣依依憶舊遊?!?《人情》)“簡書皇皇奔走地,管庫碌碌塵埃間。功名難合若捕影,日月遽易如循環。”(《東軒小飲呈坐中》)指責讓《詩》《書》孤落塵埃的假諸侯不是真正的學士,“碌碌塵埃”只會虛度年華,造成“功名難合若捕影”。“堂堂諸公把旄鉞,碩策神韜困羈紲。祖宗憲度存諸書,耀若白日明天衢?!?《邊將》)批評“把旄鉞”的邊將“碩策神韜困羈紲”,不能抵御羌夷的外侵,稱贊儒家道統的“諸書”如太陽的光輝照亮前進的通途。“麻衣塵暗抱書泣,歲末黃粱不供食。”(《上人》)諷刺尸位素餐的貪吏不顧民生?!跋x蟲旱氣連年有,寂寞遺人幾戶存?盜賊恐多從此始,經綸空健與誰論?諸公日議云臺上,忍使憂民獨至尊!”(《楚澤》)譴責“經綸空健”的庸官腐敗無能?!摆w括敢將亦以危,李平請守那復議。吁嗟忍易萬人生,冀幸將徼一身利?!?《兵間》)痛斥紙上談兵的武將利己害人。這些反面批判表明曾鞏是何等厭惡滿腹經綸、百無一用的假書生!
渴望明主。56歲寫《孔明》:“稱吳稱魏已紛紛,渭水西邊獨漢臣。平日將軍不三顧,尋常田里帶經人。”57歲寫《隆中》“平生許與際,獨比管樂賢。人材品目異,自得豈虛傳?”對讀兩詩,我們會深入了解曾鞏借古諷今、壯志難酬的遺憾心境。諸葛亮“出身感三顧,魚水相后先,開跡在庸蜀,欲正九鼎遷。垂成中興業,復漢臨秦川?!钡玫讲畼访髦鲃滟p識,才“垂成中興業”,這讓曾鞏羨慕不已,并深刻意識到,高才者如果無人眷顧得到施展,可能還是一個“尋常田里帶經人”(“帶經人”即讀書人)。這個懷才求遇的新穎見解啟示天下士子要讀以致用,“補當世治”,成就功名。
總起來看,曾鞏的詩歌成就雖不及蘇舜欽、梅曾亮、歐陽修、蘇軾、王安石、黃庭堅等第一流的大詩人,但實際水平顯然超出了同時代的其他中小詩人,也超過了身后“江西詩派”的大多數詩人。其詩歌的多元思想內容和獨特藝術風格使他在宋代詩壇上自成一家,促進了“宋調”的形成。[注]李艷敏:《曾鞏詩歌研究》,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2007年碩士學位論文。特別是其140多首讀書詩,彰顯了“紀書事、抒詩情、說讀理”的審美閱讀功能,他引領中華詩性閱讀文化潮流的歷史功勛是不可磨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