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可

白內障一旦形成,減少或停用激素均不能使其消退。
白內障是全球第一位致盲眼病,因白內障而致盲的患者占所有盲人的50%以上。大家都知道年齡是白內障發生的重要影響因素,導致白內障的其他因素,還包括了遺傳、糖尿病、紫外線輻射、吸煙、性別、藥物等。今天我們學習一下最容易被忽視的藥物性白內障。
藥物性白內障通常在藥物治療較長一段時間后出現,極少數呈急性病程,停藥后白內障癥狀大多不能完全緩解。在白內障出現之前,患者多有其他伴發性疾病。臨床上藥物相關性白內障主要以后囊膜下白內障為最常見類型,也可見核硬化及其他類型。目前研究多認為藥物相關性白內障的發生與氧化應激有關。
可引起白內障的常見藥物包括糖皮質激素、氯丙嗪、抗腫瘤藥、縮瞳劑等。常見引發白內障的糖皮質激素有地塞米松、氫化潑尼松和氫化可的松等。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狼瘡等疾病患者需長期服用皮質類固醇。長期口服或短期大劑量應用糖皮質激素,可產生晶狀體后囊膜下渾濁。白內障一旦形成,減少或停用激素均不能使其消退。也有長期局部滴用糖皮質激素誘發白內障的病例報道。
抗精神病藥氯丙嗪如果長期大量服用,可引起角膜和晶狀體毒性。若用藥量超過2500g,95%以上的病人將出現白內障。抗精神病藥引發的白內障常伴有角膜混濁和其他部位皮膚色素沉著,在停用抗精神病藥后,一般白內障癥狀可以得到緩解。白消安、絲裂霉素等抗腫瘤藥物有阻止細胞有絲分裂的作用,大劑量用藥會影響晶狀體上皮細胞的有絲分裂,引起晶狀體上皮細胞異常,而致白內障發生。長期使用抗膽堿酯酶類縮瞳劑,特別是長效縮瞳劑,可以引起前囊膜下白內障。停藥可減緩或逆轉白內障發展過程。像抗癲癇藥物、抗抑郁藥物、他莫昔芬、胺碘酮、異維A酸、喹硫平等,也會導致白內障的發生。
如果您正在使用上述藥物,也不必恐慌,并不是使用這些藥物就一定會發生白內障。在應用上述藥物治療期間,須定期進行眼部檢查,至少每年2次。特別是對于中老年人,一定要檢查。如感眼部不適,需到醫院進行相關檢查和治療,一旦發現問題,及時停藥或換藥。常用治療白內障的滴眼液包括:氨碘肽滴眼液、吡諾克辛鈉滴眼液、法可林滴眼液、谷胱甘肽滴眼液等。嚴重影響視力者需要進行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