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善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教育現狀的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教育;問題;對策
一、 留守兒童的心理、情感教育
留守兒童的心理、情感健康非常重要,對孩子日后的成長與生活造成重大影響。
對于留守兒童的心理與情感教育,主要是要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與情感需求,教師需要積極與家長之間進行合作。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與監護,留守兒童缺少親情的關懷與引導,內心有較強的不安全感,甚至會出現封閉內心不愿與人交流的情況。因此,留守兒童的家長應當常常與孩子利用手機電話交流或是視頻交流,關注孩子的日常生活、學習狀態以及心理狀態,減少因為距離而產生的關系疏遠情況。學校需要利用一些合理的方式,加強留守兒童的自信心,安全感、自我控制能力以及對于社會的適應能力等方面。例如,學校可以設立專門的文娛中心,使其精神世界得到滿足,盡量避免留守兒童的心中滋生孤獨、無助等負面感情。學校需要配備專門的心理咨詢教師,并開設相關課程,使留守兒童學會調節自我情緒,避免負面情緒的滋生影響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教師應當積極與留守兒童進行溝通,增進互相之間的理解與信任。一旦出現兒童無法解決的問題,教師與學生應當給予正確的引導,并積極與家長聯系,使留守兒童感受到周圍人群的關心與愛護,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態,便于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二、 留守兒童的道德教育
近些年來,留守兒童的違法犯罪現象愈發嚴重且逐年攀升。因此,留守兒童的道德教育也是關愛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環節。
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留守兒童存在較多的思想道德素質缺陷。由于留守兒童的父母在外打工,不能及時的陪伴孩子,部分家長會給予其數目較大的金錢作為補償。但是留守兒童多半會因為父母的缺失未能樹立正確的金錢觀,使留守兒童在接受金錢之后不能認真學習,反而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沉迷于網絡世界。因此,家長與學校、教師應當及時聯系,了解孩子的生活情況,避免出現沉迷于外物而影響學習的情況,也能避免留守兒童受到不良群體的引誘,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由于留守兒童的思想道德素質的教育存在缺失,部分留守兒童就學的學校還會出現嚴重的校園暴力事件。根據相關數據調查顯示,有47.6%的留守兒童曾經受到校園暴力。校園暴力不止會在留守兒童的身上留下傷痕,還會在其心中留下難以愈合的傷口,甚至會成為留守兒童一生揮之不去的陰影。因此,學校必須重視留守兒童的思想道德素質,積極開展相關活動,如“雷鋒月”的歌詠比賽、演講比賽,使校內的所有學生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初步認識正確的道德觀念,學校還可以利用廣播、板報等形式宣傳好人好事,使得校內的學生都能受到熏陶,積極完善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學校還需要利用多媒體等設備為學生播放優秀人物的事跡,培養學生的優秀品德。教師應當為學生展示受到校園暴力的孩子的相關資料,在實際案例的作用下帶領學生認識到校園暴力的危害,使得學生能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不去傷害別人的同時,也是對于自己的保護。家長也應當配合學校的教學,為自家孩子樹立生而為人的底線,不能隨意傷害別人。
三、 留守兒童的安全教育與自我保護教育
留守兒童的安全教育與自我保護教育也是近些年來關愛教育關注的重點內容。根據相關數據調查研究顯示,有47.6%的留守兒童曾經受到校園暴力,在遭受到不法性侵事件的受害人中,超過三成都是不滿十歲的幼童。為了保證留守兒童的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學校應當重視留守兒童的安全教育,教導留守兒童如果遇見暴力事件或是性侵事件應當及時與可信任的教師進行溝通,或是直接打電話告知家長,由家長出面與學校進行交流。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在性侵事件中,有超過87.87%的案件都是熟人作案。因此,學校與家長應當重視留守兒童的性教育,使其明白身體的隱私部位不能被別人觸碰,一旦有人(無論對方是同性或異性、成年或未成年、熟悉或陌生)隨意觸碰,應當及時制止或是告知其他人,由教師或是家長來判斷對方的觸碰是無意還是故意。學校與教師還應當為留守兒童開設簡單的法律課程,使其對于《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法律法規的內容有所了解,有利于培養留守兒童的法律意識,培養其與違法、犯罪行為積極抗爭的意識,也能有效預防留守兒童出現違法犯罪現象。
四、 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能更好地開展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教育,學校與教師應當重視孩子的心理狀況、情感狀況,積極為留守兒童帶來正確的道德教育,使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避免留守兒童的金錢觀存在偏差。政府應當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為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愛教育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務措施。地方高校也應當積極配合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教育活動,為其提供充足的人手。農村學校與教師應當積極協調各方面的關系,才能為農村留守兒童帶來更高質量的關愛教育,使其健康成長,成為對社會有用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邵文娟,孫渝.淺析我國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及經濟保障現狀[J].四川勞動保障,2018(S1):47-49.
[2]張明明.關于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探究[J].才智,2018(20):163.
[3]朱順娟.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教育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9):245-246.
作者簡介:
李偉林,甘肅省武威市,武威市涼州區高壩鎮小七壩小學。